提高职业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的新途径——心理契约论文_兰文 李海勇

济南市技师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 要:目前职业学校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不容乐观,建立在双向“心理契约”视角下的思维机制将有助于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挖掘心理契约非功利性的特点,注重心理契约主观性、双向性的特点,把握学生心理契约导向性的特点,构建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关键词:心理契约 诚信教育 职业学校 学生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之一。用传统的“制度至上”的刚性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带给现在学生更多的是对其“自由”的束缚和思想的禁锢。而在“心理契约”思维下进行的柔性教育,它要求师生双方形成共同期待和共同价值观,实现互动式“人本至上”。

一、当前职业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1.现在学生的基本特点。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也不适应在多元化信息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思想活跃的“90”后、“00”后,导致诚信教育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问卷调查。针对上述基本情况,我们智能化教研室于近几年分三次对14级机电三班、15级智能化班的学生做了诚信教育问卷调查,促使我们更有的放矢 地寻找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机电学院智能化教研室学生“诚信教育”问卷调查

_____年 _____月

本次共发放问卷166份,有效回收132份。从调查中显示94.4%的同学认为传统的德育比较适用于受教育者自身利益取向不鲜明的情况。而我们探索建立在双向“心理契约”基础上的诚信教育模式,将会弥补这个缺陷。

二、心理契约概述

契约,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现代契约可以理解为“诚信”、“自由”、“民主”等,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借用契约理念,“心理契约”这一概念最早源自社会心理学,它是指个人与组织间或与他人间因相互期望而形成的非书面协议,是一系列心理期望。现在“心理契约”理论也被运用于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教育中,该理论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结合,体现的是“以生为本”的平等、民主、信任的现代教育理念。

心理契约在职业学校的自身特征:一是双方的非功利性。在职业学校,心理契约强调的是学校或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的诚信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二是内容的政治性与导向性。在学生诚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学生行为导向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

三、心理契约理论在职业学校学生诚信教育中的构建与实例

在心理契约视角下对职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就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突出情感激励,体现的是“人本化”理念。

1.以人为本,把握需要层次,班主任主动构建信任关系。心理契约视角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起始阶段建构双方信任关系至关重要,“亲其师,信其道”。

我们建立了学生提出意见、发表心声的平台与机制(如个别谈心、班级QQ群、微信群等),师生相互坦诚充分沟通。

2.实施情感激励手段,促进管理柔性化,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心理契约提倡“内在重于外在,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的“以人为中心”的触及心灵的“柔性化”管理思维。

3.与时俱进,注重专业成长,提高班主任的诚信意识。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师生间心理契约的建立看似师生双方的各自行为,实际表现出来的是教师的导向性。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心理契约,也是激发班主任主动工作的强大驱动力,并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面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对学生诚信思维带来了巨大冲击,应用“心理契约”思维方式可以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互信、忠诚和责任的心理契约关系,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波特·马金 王新超 译 组织和心理契约:对工作人员的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彭正龙 沈建华 朱晨海 心理契约:概念、理论模型以及最新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

论文作者:兰文 李海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  ;  ;  ;  ;  ;  ;  ;  

提高职业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的新途径——心理契约论文_兰文 李海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