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小肠营养与胃肠外营养的临床比较及护理论文_周盈盈

食管癌术后小肠营养与胃肠外营养的临床比较及护理论文_周盈盈

周盈盈

(山西省肿瘤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13)

【摘要】 目的:对食管癌术后小肠营养与胃肠外营养的临床比较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48例食管癌患者按照营养方法分为两组(各24例),一组为小肠营养组,一组为胃肠外营养组。结果:小肠营养组患者治疗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胃肠外营养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肠营养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胃肠外营养组患者(8.33%和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肠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具有显著效果,给以患者相应护理措施可及时发现问题,提高营养效果。

【关键词】 食管癌;小肠营养;胃肠外营养;临床效果;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323-01

食管癌患者术后患者多伴有免疫抑制和营养不良等,增加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针对该种现象出现,医护人员应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营养支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1]。为进一步了解食管癌术后小肠营养与胃肠外营养的临床比较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48例食管癌患者,均通过钡餐检查和纤维镜病检确诊,根据TNM分期,属于Ⅱa—Ⅲ期,病理属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据患者营养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小肠营养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为36—71岁(53.26±5.17)岁;1例为食管上段癌,14例为食管中段癌,9例为食管下段癌;胃肠外营养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为37—72岁(54.61±6.36)岁;2例为食管上段癌,13例为食管中段癌,9例为食管下段癌。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小肠营养管直径为2.4mm,长度为145cm,螺旋形记忆性能,管道前端23cm左右形成直径为3cm的圆形,环绕2.5圈。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早期,为有效恢复肠道功能,通过肠内营养管给以患者各种营养素,维持患者营养。每日根据患者具体状况给以其适量百普素或是能全素,同时给以患者少量菜汤、米汤和蛋黄,增加小肠营养的方法为量由少到多、浓度由低到高,直至患者安全过度到普食。胃肠外营养组患者通过患者锁骨下静脉导管或颈内静脉导管将全胃肠外营养混合液输注到患者体中。

1.3观察指标[2]

对不同组别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密切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48例患者临床资料,用 “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为t检验。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恢复状况

小肠营养组患者治疗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胃肠外营养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恢复状况

组别 排气时间(h)排便时间(h)

小肠营养组 49.30±20.01 74.51±7.16

胃肠外营养组70.11±18.64 96.38±12.04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

小肠营养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胃肠外营养组患者(8.33%和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

组别 例数腹泻腹胀二重感染 发生率

小肠营养组 24例0 1 1 2(8.33)

胃肠外营养组 24例2 3 3 8(33.33)

3.讨论

基于患者术前受到进食限制,其体质较差,同时,加上手术带来的疼痛、术后各种管道带来的刺激等因素,患者极易出现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效果。此时护理人员应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患者交流沟通,为患者讲解营养支持的重要性,稳定其不良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和存在的疑虑进行耐心解答,并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加患者安全感[3]。在对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时,应妥善固定营养管,经常更换胶布,并保持固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出现滑脱的患者,应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并及时进行处理。保障胃肠减压通畅,避免增加吻合口张力,影响患者术后愈合。加强对患者输注速度护理,要求从慢到快,安置好患者,在其生命体征平稳后,将20mL生理盐水注入小肠营养管内,第一天给以患者1245—2090kJ营养液,对于没有出现腹胀的患者,第二天可增加百普素,给以患者2090—3344kJ营养液。对于肠蠕动较好且没有出现腹胀的患者,从第三天在其营养液中加入骨头汤和蛋黄等,营养液剂量为4180—6270kJ,逐渐减少静脉营养液。第四天给以患者6270—8360kJ营养液,并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减少营养液,安全过度到全肠内营养。术后第八天将营养管拔除,过度到普食[4]。因此,在对食管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小肠营养方法可有效维持患者营养状况,同时,给以患者相应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次研究中,通过不同营养方法治疗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在对食管癌患者治疗时小肠营养方法效果显著,护理措施可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有效预防消化道反应,提高营养支持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戴维红,叶京英.肠内营养泵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17):113-115.

[2] 官禹.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临床效果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3):247-250.

[3] 李静,申香梅,叶娴.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2,11(5):436-438.

[4] 张建群,谭林,章荣贵等.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2013,34(4):426-428.

论文作者:周盈盈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2

标签:;  ;  ;  ;  ;  ;  ;  ;  

食管癌术后小肠营养与胃肠外营养的临床比较及护理论文_周盈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