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文化消费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文化消费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文化消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知识经济,按经济合作组织(《以知识经济为基础》)报告中的定义,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从消费领域来说,知识经济不仅使文化消费的地位跃升为社会生活的主流,而且为文化消费内部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新的条件和机遇。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消费质量的提高将主要依赖于文化消费质量的提高

消费质量是对消费的质的规定与量的规定两方面的综合表述。从具体内容来说,消费质量既包括物质消费质量,也包括文化消费质量以及二者之间的比例构成关系。从消费内容的角度分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质量的提高,是整个消费质量提高的关键。这不仅是由它所具有的主流地位即份额所决定的,而且也与其所具有的对物质消费的特殊的渗透功能有关。

在农业经济时代,面对物质产品的严重匮乏,生存压力的解除是头等大事,消费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从不断增加的物质消费中获得的不仅是生理上继续发展的条件,也包括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物质生活的改善足以囊括消费生活的全部。文化消费作为生活的装点,可有可无。而在少数权贵和文人雅士那里,也不过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工业经济时代,人类对自然的控制能力空前提高,在日益强大的科技力量武装下,人们通过对自然的征讨,为自己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消费质量的提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与物质消费的数量扩张是成正比例的。但随着物质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的边际效用却出现递减的趋势,同一单位的物质消费带给人们的不再是同比例的福利的增加,甚至出现物质的丰裕同精神的贫乏共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经过了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物质生活的急速提升以后,精神文化需求逐渐由模糊到显现,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物质消费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此外,物质消费的片面发展,还产生了各种负面效应,比如空气污染,大量噪音,各种工业辐射等。这些因素都明显地抵消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福利。但是,工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今天,很多西方人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逐渐把消费的重点转移到文化上来。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使文化消费上升为社会消费生活的主流。首先,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例将不断上升。在知识经济出现较早的西方发达国家,近几年,人们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消费的支出很高,有的已达到30%以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文化消费出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毫无疑问,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文化消费比例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在文化消费比例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文化消费质量对整个消费质量的影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物质消费质量的提高对文化消费的依赖性加强。①通过文明健康的文化消费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规范物质消费行为。知识经济的出现,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持续发展的需求。这种经济模式的确立要求人们必须转变消费观念,从人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来理解物质消费。换句话来说,就是必须赋予物质消费以伦理文化意义,并明确界定物质消费合理化的边界。而通过文明健康的文化消费,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消费观,净化灵魂,规范物质消费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知识经济条件下,物质消费品的知识含量大幅度提高,其消费效益的提高与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密切相关。据专家测算,目前美国社会产品中,知识含量高达50-60%,我国也达到了30%左右。消费品附加值的增大,使其效用已不再单独取决于其物理属性,更重要的是其文化含量。此外,消费方式的知识化,如网上购物,电子货币结算等,都要求消费者应具有相应的消费知识与技能,否则其消费效益、消费福利将大打折扣。而要丰富消费知识,提高消费能力,文化消费就是必不可少的。文化消费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水平,扩大知识面,增强对知识化产品的知识化消费能力。

二、知识经济推动文化消费的大众化、全球化

文化消费的大众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在量上的规定,即在范围上的普及化。作为社会普通成员不仅有愿望,而且有能力参与文化消费。二是在质上的规定,即价值追求、消费品位上的大众化,也就是消费偏好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趣味、文化期待等。

知识经济在两个方面推动着文化消费的大众化进程。

首先,从消费者来说,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仅使消费者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改善,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必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社会对知识的渴求,又为人们提供了较多的发展机会。一方面,以往因各种原因被严格固定化了的不同阶层间会趋向新的流动,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将成为现实。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快节奏、高效率,固然体现为知识本身的巨大力量,但知识需要人来掌握运用才能发挥作用,这必然会增加人们学习与竞争的压力,由此也会增加文化消费的功利心态。同时,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对文化产品的个性化要求更高,文化消费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被动给予,而是一种积极的参与和主动创造过程。这都会激发大众对文化消费的热情。

其次,从消费对象来说,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消费的大众化创造了条件。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其大发展是必然的。因为知识经济不仅表现为经济过程的知识化,而且表现为知识过程的经济化。即通过经济形式促进文化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这就是文化产业化。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将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文化产业直接以知识的生产制作与经营为宗旨,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文化知识是构成知识经济的灵魂。也就是说,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对于能否推动知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关系重大。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真正资本和首要财富是知识,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还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由此就决定了文化产业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文化产业的崛起,必然有力地推动文化消费的大众化。第一,文化产业大量地使用高科技手段不仅会降低成本,而且能增强文化产品的趣味性、观赏性,并使某些高深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为广大社会成员的消费创造条件。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产品的设计、生产、推广能够通过虚拟化、网络化手段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费用,提高效率,从而为消费市场提供丰富多样、价廉物美的消费对象。第二,文化产业的经济利益机制客观上要求文化产品在价值倾向、文化品位上必须适应大众消费者需求及其变化趋势、激发大众的消费热情,以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文化消费的全球化指跨国界、跨民族、跨地域的文化消费。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①文化产品的全球性流动。随着物质产品的全球性流动和人们对共同文化问题的关注,必然是文化产品的国际性流动的加强。而伴随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网上娱乐消费、网上信息消费、网上教育消费等更具有超国界、超地域形式,可以同时为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的人们所共享。②文化消费方式、消费时尚的全球性相互吸取、相互融合趋势加强。随着文化产品的全球性流动,人们对共同文化产品的消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消费价值观、消费心理的变化,进而使消费方式、消费偏好相互融合,并形成全球性文化消费流行时尚。尽管由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消费者原有的价值观、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不同,对同样的文化产品的理解角度和评价标准的差异将长期存在。但相互吸取、相互融合的大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三、知识经济为文化消费结构的优化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文化消费结构的优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其质量的高低。而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仅为文化消费结构的优化提出了要求,而且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

首先,知识经济对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需求,是宏观消费结构优化的主要根据。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将主要取决于知识。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已达60-80%。相同的指标,中国虽然近期才达到35%左右,但其上升速度相当快。发展知识经济,提高科技贡献率已在全国上下成为共识。科技知识作用的加强实际上就是人的作用的加强。高质量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有多种途径,其中文化消费是重要手段。也就是说,在知识将取代劳动力、资本、财富而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第一位的、决定性作用的条件下,文化消费必须强化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功能。不仅要鼓励人们进行文化消费,而且要通过各种手段,优化消费结构,加大文化消费的比例,主要是加大各种形式的教育消费和信息消费。通过提高文化消费的层次与总体效益,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以顺应、推动知识经济的良性发展。

其次,知识价值的增值,知识与个人收入的正相关性,在微观上要求消费者必须优化消费结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生产、使用知识上的差距以及在拥有高质量人力资源上的差距最终将导致综合国力的差距。对于个人来说,知识水平、自身素质将决定对未来职业的适应程度与收入及整个生活水平的提高幅度。据我国劳动部门统计,下岗职工中,约有70%是由于技术水平不适应造成的。经过培训的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率一般在60-90%之间。而据北京市对8个行业系统的50多个企业下岗职工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未经过培训者的成功率仅为5-15%。从知识水平与个人收入的关系看,也是呈正相关性。例如,美国1995年人均生产总值比1993年上升了36%,但体力工人收入下降了14%,企业收入的64%落入了具有较高知识技能的管理者的腰包。在我国,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工薪阶层的收入与职称已成正比例关系,90年代中期以来,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三者之间收入之比大约为12:9:7。城镇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年收入比一般职工高22%左右,其中大学本科生比大学专科生高出12%左右,受教育年限越长,其收入就越高。这一切都表明,在文化消费中必须加大智力发展型消费的比例。教育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人力资源投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将其完全纳入福利事业中,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个人消费来实现。

当然,知识经济不仅为文化消费结构的优化提出了要求,它同时也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收入的增加,解除了价格因素的硬约束,使人们从事高质量、多样化的消费具有了物质保证;文化产业的发展,会有力地推动人们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可以预期,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教育消费、信息消费将成为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

总之,知识经济与文化消费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知识经济赋予文化消费以新的特点;文化消费质量的提高,又是知识经济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不仅为知识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而且为知识经济提供人力资源。这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知识经济的高度来探讨文化消费问题。无论是对文化消费的宏观引导规范,还是对个体文化消费的计划设计都必须以适应、推动知识经济发展为主题来展开。而知识经济之所以势不可挡,也正是因为它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标签:;  ;  ;  ;  ;  

知识经济与文化消费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