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论文_郑雷振

浅析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论文_郑雷振

安徽省淮南艺术剧院 232001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不再只是注重物质生活,也在逐渐关注精神生活,群众文化舞蹈是传播群众文化精神的方式。由于我国人民的文化素养已经提升,群众对于集体舞蹈的创作和编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使群众的文化水平在不断的进行提高。

关键词: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舞蹈编排

前言:群众文化舞蹈活动不仅能提升大家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够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也在持续提升,大家也普遍开始对舞蹈作品产生了较高的关注程度,这对群众文化舞蹈是机遇的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所以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要既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还要满足精神需求,从而有效提升提高群众文化素质。

1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的现状

1.1舞蹈表现力较差

广大人民比较喜欢群众文化舞蹈是因为它能够将群众所要表达的生活感受正确而真实的表达出来,在能够充分打动“民心”的情况下,还能与群众精神产生共鸣。从现实的情况来分析,群众文化舞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的健身娱乐的需求,慢慢的这些目的就会转换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这也体现了群众文化舞蹈与其他形式舞蹈不同的魅力[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群众文化舞蹈也在持续的发展,但是随着发展的不断进步,也渐渐的出现了一些粗放的混乱问题,这样就直接影响了许多群众文化舞蹈除了简单的肢体动作以外没有任何的其他变化,这样的群众文化舞蹈是没有实质性灵魂的,所以也就导致了群众文化的表现力较差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中国群众文化舞蹈的质量和未来发展。

1.2缺乏对舞蹈编导重要性的认识

群众文化和舞蹈的编导是十分重要的,其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在进行群众文化和舞蹈的具体创作工作时,就需要科学简单的运用形式多样的肢体语言,来对舞蹈的具体形象进行塑造,这样才能够将舞蹈的魅力充分的发挥出来。那么,在进行编舞的阶段,舞蹈的动作就需要编舞者的身体和情感共同协作下进行,当然这项工作是非常的枯燥和困难的。通常因为舞蹈编导者的文化素质一般,并且舞蹈的编排工作都是在幕后进行的,人民群众很难有机会观看到编排舞蹈的全过程,所以,就会导致群众对于舞蹈编排工作的关注程度低,并且缺乏对舞蹈编导重要性的认识。

1.3基本功水平较低

通常情况下群众文化舞蹈的舞者基本功都不扎实,舞蹈的表演者基本都是普通的群众百姓,这些舞者几乎都是没有舞蹈功底的,并且群众文化舞蹈的表演者也普遍都是中老年人,这些中老年舞蹈者很少会有人接受过音乐和形体的训练[2]。所以他们掌握和接受舞蹈的程度是参差不齐的,基本功水平均较低,这也会导致群众文化舞蹈的创新性较差,并且也是对于群众文化舞蹈指导老师的一种挑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的强化对策

2.1激发兴趣

要想使广大的人民对于群众舞蹈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就需要充分的激发大家对于舞蹈的兴趣,只有对舞蹈产生兴趣了才会愿意去掌握它,即使群众文化和舞蹈很难理解,大家也会想尽任何办法去了解。所以也就可以这样讲,人们群众的热情和状态直接对群众文化和舞蹈作品产生较大影响,直接影响了展示效果的好与坏。所以,舞蹈的编辑者不仅仅要编制出社会流行的舞蹈,还要不影响到人民群众对于群众文化和舞蹈作品的理解,同时也要让舞蹈作品的思想充分的表达出来,并且还要基于舞蹈动作学习的理解,和大家对于群众文化舞蹈的“双向”感受。于此同时,要想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这个群众文化舞蹈中,就要做到充分的鼓舞群众,并且帮助大家建立学习群众文化舞蹈的自信心,并且克服大家心里的畏怯,在最大的程度上鼓舞人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舞蹈的热情和信心。

2.2强化舞蹈动作设计

群众的舞者与专业舞者不同,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进行舞蹈的训练,都只是将其作为娱乐活动,人们喜爱群众文化舞蹈也不都是因为健身、娱乐和休闲目的。这就需要充分地了解到群众文化的需求,在进行舞蹈编排的时候,不能只追求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和美感,而要简单的融入复杂并且困难的动作。

2.3遵循编导原则

在进行群众文化舞蹈编导的时候要充分的结合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舞蹈创作和编排的受众群体是群众,所以舞蹈的编排必须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充分的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人民群众的生活背景和审美能力进行群众文化舞蹈的创造和编排工作。在进行舞蹈主题的选择时,要遵循编导原则,选择哪些易于被大家广泛接受和众所周知的学科。从中就会发现之所以广场的舞蹈乐曲通常都是选择一些流行曲目的原因,因为这样的乐曲能够最大的程度激发大家对舞蹈产生兴趣。那么,就要求在进行群众文化舞蹈排练前,就需要了解群众的身体状况,对于舞蹈的爱好,从而选择群众愿意接受的文化解释方式来进行舞蹈的排练,要通过引导群众利用肢体语言来良好的表达情感和态度,从而提高大家的接受程度。

2.4选择合适的音乐

如果身体肢体语言是舞蹈的核心,那么,音乐就是群众文化的灵魂。几乎任何舞蹈都不能离开音乐的伴奏,群众文化舞蹈当然也一样,好的音乐不仅能够增加视觉体验,还能唤起大家的舞蹈热情,增加舞蹈的激情。在进行群众文化舞蹈音乐的选择时要选择符合大家音乐审美并且具有时代感的[3]。还要能够保证音乐的节奏与舞蹈的动作之间的充分结合和协调,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群众文化舞蹈,当然不管选择的音乐是轻音乐还是优美的音乐或者激情的音乐都要保证舞蹈动作和肢体语言相互协调。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当今流行的文化中群众舞蹈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群众娱乐活动和精神需求的,然而在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和编导中仍发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文章中分析了群众文化舞蹈的创新和指导思想,根据舞蹈兴趣、舞蹈编排、编导原则、舞蹈音乐等方面,希望能够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群众文化渠道作品。

参考文献:

[1]冯蔚. 浅谈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法则[J]. 大众文艺, 2016(8):15-15.

[2]郑珣. 群众文化舞蹈的创新与编导研究[J]. 教育, 2017(2):00320-00320.

[3]何艳萌.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J]. 黄河之声, 2017(24):131-132.

论文作者:郑雷振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  ;  ;  ;  ;  ;  ;  ;  

浅析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论文_郑雷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