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诵读为抓手强化诗词教学论文

以诵读为抓手强化诗词教学论文

以诵读为抓手 强化诗词教学

陶 瑛

摘 要: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和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学中最靓丽的风景线。在当下,社会的目光聚焦于素质教育,学生的能力提升也一再重申,这些都对古典诗词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应该重视古典诗词的诵读教学,教授学生古典诗词诵读的技巧,鉴赏的方法,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其获得宽广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

关键词: 古典诗词;诵读;提升能力

“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倡古典文学、提倡诗词,认为传统文化包括诗词是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的古典诗词最大的特点在于含蓄隽永,它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往往需要学生有大量的知识积淀,如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积累,古汉语语法知识的理解,作品出处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写作手法、修辞方法的掌握……例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句王维的经典诗词,常见的景物描写中既有画面的真实感、立体感、动态感,其中包含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白描、视听结合等写作手法,还有句式的倒装等文言语法的运用。可是很多学生对此一无所知,以致无法理解诗人表达的意蕴和情感。传统的诗词教学往往只是简单地讲解诗意,将上述特色一股脑儿地强行灌输,最后让学生背诵强记,学生根本无法读懂诗歌的美感,对于王维蕴含其中的情感也只是一知半解。应试的压力,方法的失当……多种因素的结合致使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兴致缺缺,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回归诗词教学的本真——诵读。

诵读是学习古典诗词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是我国古代的私塾和官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最重要的教学形式。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正是强调了诵读的重要作用。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和诗歌的特点,在古典诗词诵读教学时实施三读耦合教学法,即音读、意读、情读。在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将“诵读”贯穿始终,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理解诗歌、掌握诗歌。

一、 音读为始,不求甚解

所谓音读就是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和停顿。课堂上一般可以采为范读和生读。

于漪老师曾在她的《往事依依》一文中提到她的老师在课堂上的朗读让学生感动,由此可见,在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对调动学生诵读的热情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和催化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适时的范读可以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引领,在作品、作者和学生中架起了桥梁,学生能快速走进作品。

在微博的经营管理方面,地方政府官员微博应谨慎操作,定期更新,及时查看并回复网友的留言。“官员微博加粉丝、加关注,需要考虑公众形象。”[8]对于具有色情、暴力以及商业性的人物或机构,不宜添加关注。在微博内容中,如果出现商业广告跟帖应当及时删除。这种维护举措十分必要,可以体现出官员对微博这个公共言论空间的重视以及对网友的负责。

生读,其实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对诗词进行认字、正音和释义,消除古典诗词字词理解的障碍。当然教师在这个环节也需要因势利导,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为理解诗歌的内涵打下基础。例如教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学生在自读这首诗时,就要求学生将题目多读,题中“梦游”二字其实已将诗歌的风格展现在读者眼前,能够读出这两字对后面理解诗中大量想象的运用,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诗词节奏停顿都有着相似的规律,在教学伊始,可以教授学生中国古代诗词的停顿规则:一般是四言两顿,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五言三顿,如“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七言四顿,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诵读古典诗词时如能读得准确,读准其节奏,也就了解了这首诗歌的大致轮廓。节奏的初步把握,为后续诗歌情感的体悟作下铺垫。

再如“长亭”这个意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无数的诗词都借它来表达离别的伤感,含蓄的文人借以抒写无奈的寂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大量补充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让学生熟悉这些常见的意象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形成积淀,能够读出情感,体验精妙。

二、 意读铺垫,字斟句酌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是诗人借以表情达意的重要组成,是作者主观的情折射到客观的物后创造出的具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就是客观的“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就是主观的“意”,把“象”与“意”完美结合起来,就是“意象”。只有了解了诗人笔下的那些意象,才能触及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精神实质,才能真正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音读的前提下,学生对诗词有了初步的感知认识,后续就需要使学生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能理解和掌握诗意,这是古典诗词鉴赏的最重要的环节。中国古典诗词的最大特色是凝练含蓄却言简义丰,这完全得益于“意象”的使用。

文质兼美的经典性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看到它的文化内涵,挖掘出它的文化意蕴,那么古典诗词的文化传承的功能和价值就无法得到实现。

当然在字斟句酌的意读中,除了抓住意象,还应该引导学生抓住诗词中的关键字词,例如《乌夜啼》中的“无言”“锁”,让学生一定要读得深沉、悲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一次一次的诵读中,一步一步探索完成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走进诗歌,理解诗歌,与诗人心有戚戚,才更能触摸到李煜的灵魂。

县水库管理局承担国有权属水库的安全运行管理工作。龙游工业园区、农业局、乡镇(街道)所有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的小型水库,可通过委托方式由县水库管理局承担管理单位职责,实行集中管理。双方签订委托管理协议,明确管理职责分工。水库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由县水库管理局委托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公司实行专业化维修养护。

动态造价管理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动态造价管理的调控有着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定额的特点,这个特点就使动态管理调控具有了指导性的特点,与传统的调控方式对比,动态管理调控方式有定额性、指导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够更好地去平衡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在建造的工作当中应该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去管理造价。

三、 情读深入,激活文化

如李煜的《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出现的“梧桐”这个意象,梧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大多表示凄苦之意,“寂寞”一词本就让人顿觉凄凉,在惨淡的月光下,梧桐树像团团黑影,毫无生机,秋意被锁,整个院子一片死寂,这正是李煜被囚后的心情写照。抓住意象“梧桐”反复赏读,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读来情更深、意更切。

从《诗经》到《离骚》,从陶渊明到苏轼,从豪放到婉约,每一篇作品都被赋予了作者最真挚的情感,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受着当时政治意识和时代需要的影响,使当时社会的各种人物都以某种姿态独立于漫长的岁月中。杜甫的诗歌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巨变之后依然有着巨大的杀伤力,因为他的一生都在哀唱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缘何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能激起古今的共鸣,因为被贬黄州的幽愤寂苦让人自省,“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的豁达又让人感叹不已。我们的古典诗词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一首诗的出现都是建筑在诗人独特的经历之上,也昭示着社会的本质状态。诗词鉴赏的最高境界,鉴赏者必须把自己当作情感体验的主体,走近作者,走入文本,与之融为一体,才能读懂读通诗词,才能与诗人心有戚戚产生共鸣。

如在教授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时,如果学生不了解辛弃疾曾经的经历,那么“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的伤感遗憾无法深入,“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孤寂忧伤无法透彻,如果能够联系辛弃疾曾经的经历,用真实的画面再现他迫人的被贬之势,将学生带到他谪居上饶,被迫赋闲的情境中去,使他们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自觉地融入进特有的文化背景中去,提升学生读诗读词、鉴赏诗词的能力。

诗词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点拨,但是如果在实际诗歌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解,从字、词的理解到诗句的翻译,诗词就成为支离破碎的文字,毫无美感可言。短短几十字的诗词创作,本来就是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表现出来的,诗词的精练使其将很多的情愫都渗透在字里行间。由此诗词教学应该回归本真,“读”出最美的音符。

(161)欧耳叶苔高山亚种Frullania tamarisci subsp.obscura(Verd.)S.Hatt.马俊改(2006)

作者简介: 陶瑛,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幼儿师范学校。

标签:;  ;  ;  ;  

以诵读为抓手强化诗词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