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为主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_成建平,赵忠辉,黄香红

湘潭市中医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研究醒脑开窍为主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共撷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通过醒脑开窍为主针刺治疗,对照组不采用醒脑开窍为主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73.33%,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醒脑开窍为主针刺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能很好的改善患者脑部供血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推广价值。

关键词:醒目开窍;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属于发病率较高的颈椎病,也可以称为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和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等[1]。受到机械性因素、动力性因素,使得椎动脉受到刺激/压迫,产生血管狭窄、曲折所致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临床主要症状:头晕、记忆力减退、视力障碍、发音障碍、耳鸣等。本次研究,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通过醒脑开窍为主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撷取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30例。所有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2],通过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均接受颈椎X线片检查、CT检查,将高血压病症者、梅尼埃病症者、骨转移瘤病症者予以排除。观察组中男性、女性各17例、14例;年龄收集范围22~68岁,平均年龄为(45.3±4.4)岁;病程收集范围0.4~4年,平均病程为(2.2±0.5)年。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各16例、14例;年龄收集范围25~66岁,平均年龄为(45.5±4.5)岁;病程收集范围0.5~5年,平均病程为(2.75±0.6)年。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在颈4夹脊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后溪穴进行针刺处理。使用G-6805电针设备处理,时间为20min/次。针对瘀血凝滞者,在椎穴扣刺拔罐处理。对于痰湿阻络者,可对丰隆穴实行针刺。气血亏虚者,对患者三里穴加以针灸治疗。风寒侵袭者,应针刺风池穴。上述针刺治疗1次/d,10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1.2.2 观察组在急性期对人中穴、内关穴、三阴交穴、配风池穴、颈夹脊穴、肩外俞穴、后溪穴实行针刺处理。需要注意事项:人中穴针刺的过程中,需确保针尖向上呈45度角,经雀啄方式确保针感于鼻前庭进行放散,针对存在溢泪症状者,不需留针处理。针刺内关穴,应保证针尖向心呈45度角针刺,确保针感能向上臂进行传导。在对三阴交穴处理时,保证和内关穴相同角度穿刺,以此利于针感——小腿内侧向上进行传导。这个过程中,叮嘱患者保持身心放松、闭目状态,不需进行留针。风池穴、肩外俞穴、颈夹脊穴及后溪穴,按照常规操作要求操作即可。缓解期,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风池穴、完骨穴、气海穴、百会穴、上星穴、后溪穴,以及颈夹脊穴、肩外俞穴、头维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实行针刺治疗,治疗时间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实行观察、记录。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实行评判。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除,且可正常生活、工作,即为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得以明显缓解,可参与一些强度较低的劳动,即为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没有显著变化,即为无效。(治愈+好转)×100%=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所有临床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n表达,使用±、%,表示均数差、率,以t和X2实行临床统计学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间的数据对比为:P<0.05,说明两组患者实行对比,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

3.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即为颈椎间盘、继发性椎间关节,发生退行性变化的病症,病症的发生会对椎动脉、交感神经构成损伤。临床主要表现:头晕、恶心、视力障碍、耳鸣等[5]。发病机制,为椎间盘髓核变性所致纤维环弹性变化,进而引发病变阶段不稳定情况、椎间关节韧带松弛情况;椎动脉易于受到枕部影响,发生囊枕后膜、头半棘肌情况。这时,软组织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出现椎动脉受压狭窄状况,使得血液循环状态受到直接影响;与此同时,头颅旋转多在颈部1间、颈部2间进行旋转,椎动脉被挤压,产生血流减少现象。当患者头部向健侧扭转时,就会产生脑部缺血所致眩晕现象。由此能够看出,头颅旋转会产生眩晕症状。为此,临床方面需解除肌肉痉挛症状,降低椎间盘的压力。以此,改善患者脑部血液供应情况,减少对患者神经构成的刺激。中医方面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为眩晕的范畴,发病后易于出现肝肾亏损、精血不足、风寒湿邪、气血运行不畅等症状。眩晕症状的发生,和外感、内伤因素有关,病症处于头窍位置,病变会伤及肝部、脾部、肾部。本次研究,通过醒脑开窍为主针刺治疗,临床效果较佳。醒脑开窍为主针刺方法,重点在醒脑、醒神、调神方面,旨在有效改善患者的脏腑气血功能。因为内关穴,属于厥阴心包经络的穴位,所以针刺这一穴位能达到养心安神、术通气血的效果[6]。针刺人中穴,可很好的调节督脉,并健脑凝神。对三阴交穴进行针刺处理,具有补肾滋阴肾生髓的作用。针刺风池穴,可醒脑益气、活血通经。完骨穴,处于足少阳穴、足太阳经穴间,针刺后能醒脑开窍。现代医学研究表示,针刺内关等穴位,调节患者颅内动脉血流、改善患者动脉血流的效果非常理想。与此同时,还可扩张管径、血管收缩,确保颅内动脉血流的稳定性。对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实行针刺处理,不但利于椎基底动脉供血,还能很好的调节两侧的椎动脉,从而能保证血管的通透性。

总而言之,醒脑开窍为主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沙丽丽,高利权.针刺颈三针、颈夹脊穴及电动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7):29-31.

[2]蔡玉梅,郑继范,王灿.项五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7):1340-1342.

[3]韩飞飞.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43-43.

[4]杨宝焱,刘亚欣,井夫杰.中医外治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8):7-9.

[5]郑康华.温针灸与普通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15(3):391-393.

[6]岳凤昱,高淑红.高淑红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7):33-34.

论文作者:成建平,赵忠辉,黄香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醒脑开窍为主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_成建平,赵忠辉,黄香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