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_焦跃霞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_焦跃霞

 焦跃霞

摘要: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本取向的教育,是摆在每一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更新观念,深刻把握新教材中所蕴涵的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才能把创新教育的目标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直接获取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在处理实验内容时不但要紧扣《化学课程标准》,而且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利用化学发展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通过演讲与化学实验相关的化学家的轶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科学及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道尔顿幼年家境贫寒,12岁便挑起了生活重担,但他坚持刻苦自学,最后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怕挫折,勇攀科学的高峰;又如: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候德榜先生的故事,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成功研究出“候氏联合制碱法”,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1926年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祖国赢得了巨大荣誉。这一故事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应指出创新的可贵,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利用化学与自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化学与自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势,联系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最新技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情境,唤起学生为之奋斗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让学生亲眼看到化学造福于人类的事实,学生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学生会认识到毕业后无论升学深造还是做工务农、行医当兵都离不开化学,从而增强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使命感。例如,在教学“焰色反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炒菜时不慎将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的事实,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急于想知道原因的条件下,教师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做完钠、钾离子的焰色反应试验之后,教师可以补充做锂、钙、钡铜离子的焰色反应试验,用色彩鲜艳、明亮绚丽的焰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接着,教师可以利用教科书中的彩图给学生展示美丽的焰色,尤其是五彩缤纷的节日焰火更可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学习化学获得的美感。

 3.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课程标准》除了要求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实验探究的活动,还安排了一些家庭小实验,这些家庭小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家庭小实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以下四点:一要适时布置,合理安排。二要加强指导,正确点拨。如实验药品的使用、仪器的替代、操作的方法等。三要督查展示,帮助学生总结成败。四要拓展补充,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高中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化学学习。这就需要教师除了进行课堂教学以外,更要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式小规模实验。在进行此类实验时,学生应放下自身的思想包袱,忽略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进行自由发挥、自主创新。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同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要求、目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的教育。此外,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的实验结果来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从而提高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实效性。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通过改进课本实验装置,减少药品用量,推广微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已成为广大化学教师的共识,但由于学生实验准备工作量大,且药品耗费过多。因此,教师应大力改革实验方法,创设一些节省药品、操作简便且现象明显的学生实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硝酸的化学性质”时,可让学生完成如下三个实验:(1)给盛有几滴浓硝酸的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向两支试管中用铜丝绕成的螺旋圈上分别滴几滴浓硝酸和稀硝酸,观察现象,待产生的气体将近充满试管时取出铜丝以减少污染。(2)将一根去膜铝丝一端浸入浓硝酸中1分钟后取出洗净,再将两端均插入CuSO4溶液中,对比现象。(3)将一块蚕豆大小的木炭烧至红热后,放进小烧杯,向木炭上滴两滴浓硝酸,观察现象。上述几个实验仅用滴量硝酸就获得了明显的实验现象,收到令人满意的实验效果。既节省了药品和时间,又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选择结合实际,贴近生活的探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本身也是一种对劳动技能的掌握。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教师让他们学会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对其以后回到农村配制农药防治作物病害肯定有帮助;让他们学会土壤及水样酸碱性的测定,能够为其自己测定土壤及水质的酸碱性,从而改良土壤,合理种植,提高产量提供科学依据;又如,教师通过“铵根离子的检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弄清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施的道理;再如,酯的水解实验原理,被学生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利用热碱水快速清洗油污,从而改善了生活环境;又例如,在教学“碳酸钠”时,让学生探究腌制皮蛋的原料和原理。教学“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时,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确实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并且验证反应产物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探究性学习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改演示实验为并进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并进式实验,即边讲边实验。是教师在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师边演示边讲解)的实验教学,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与教师讲课(包括学生讨论)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一种课堂实验教学方式。它能把教师的讲解过程与学生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由旁观者变成操作者、实验者,全身心地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并进式实验能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了实验的直观性和探索性。并进式实验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通过把课本上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这是新教材中在实验内容编排上的特点之一。过去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的演示为主,学生实验也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这种实验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部分实验进行精心分类,将现有教学素材进行重组。凡是那些操作不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高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条件允许,均可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实验。比如: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和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反应等。通过这样的改进,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面对实验事实,更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学生亲自动手得出的结论,往往会比教师演示实验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这种实验方式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利用开放性实验习题,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探讨浓硫酸和稀硫酸如何鉴别时,学生提出了多种方案,如:蘸取待测液滴在白纸上、取等量蓝矾加入适量的两种酸等等,原理是利用浓硫酸的特性区分。在此基础上,有的学生还提出是否可以利用两溶液中含水量的多少进行区分。方法为:加热两种溶液,观察:试管口有无白雾,有白雾的是稀硫酸,无现象为浓硫酸。此方法是否可行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笔者就让学生做小实验,分别在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和20%的稀硫酸,然后加热。结果发现两支试管口都产生白雾,但是加入浓硫酸的试管口产生的白雾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由此得出:仅靠是否产生白雾是无法区分两种酸的。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了新的方法:加热时稀硫酸很快沸腾,而且容易暴沸;而浓硫酸产生白雾时还没有沸腾,两种酸的沸点有明显的差异,浓硫酸显然是一种高沸点的酸。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类似的开放性实验习题,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化学实验既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最好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过程。学生可以在化学实验活动中既动手又动脑、亲临其境、大胆创新,感受和体验各种学习过程和经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改进一些常规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方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文作者:焦跃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_焦跃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