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货运代理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货运代理教学改革探析

赵婷婷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摘 要: 货运代理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对高职货运代理课程进行了改革,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能力本位出发,调整优化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构建了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 货运代理;课程改革;教学设计;有效课堂

一、高职院校货运代理课程的教学思路设计

货运代理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设计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引领,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技术支持,基于工作领域中的真实工作任务设计出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必须满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求。[1]教学设计从简易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遵循任务本身之间内在的逻辑顺序,按顺序将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的子任务,由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各个子任务,教师对知识技能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点播,并纳入综合的考核体系。

二、高职院校货运代理课程教学改革

(一)岗位定位及能力要求

针对近年来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大专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毕业生就业在中小型的物流公司和货运代理企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面向的就业岗位群有仓储岗位群、运输配送岗位群、货运代理岗位群、报关岗位群、采购岗位群、快递岗位群、电子商务岗位群;学生初次就业岗有物流操作员(保管员、拣货员、打包员、运输调度员、配送员、供应链协调员、货运代理、快递员、采购员、客服)和物流业务员(见图1);学生二次晋升岗是物流主管岗;学生未来发展岗是物流经理;职业技能认证是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和中国商业职业资格认证中心颁发的“国际货运代理员证书”。[2]

图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岗位定位

(二)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进行教学设计

货运代理操作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一门侧重职业岗位能力拓展的课程,是针对“国际货运代理操作员”“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员”两个岗位所必备的岗位能力课程,是一门结合CIFA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组织的“国际货运代理员”考证辅助课程。课程着重从海运、空运、陆运、多式联运货运代理操作选取模块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具体实企业的实际业务操作制作了多个实训项目,着重培养学生的订舱业务、做箱业务、制单业务、报关报检业务等操作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第一,完全服务于“国际物流”方向,专注培养就业应用的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就业应聘的工作技能。第二,结合物流岗位需求,认认真真地进行实训建设,实现职业资格与课程紧密融合。学生学完相关的专业课程后,鼓励学生考取CIFA的“国际货代员”证书。这是行业认可的上岗职业资格证书。任务型课程以具有学习价值的任务为引导,将学生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融入任务,通过货运代理操作实务课程的学习,学习货运代理流程中的海运、空运、陆运、多式联运货运代理进出口实际操作方法,满足货运代理从业资格的岗位需求,以能力为本位培养货运代理实操技能型人才。

支撑组件实际工作时,L1=L3=75mm,L2=150mm,dmax=2mm。考虑到θ较小,对上述公式做如下处理:cosθ≈1。将以上各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可得实际支撑力与理想支撑力之间的偏差ΔF(百分率)为:

(三)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1)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首先将学习内容分类整理构建成项目学习模块单元,其次学生在模块项目单的引导下进一步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充分地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接下来在老师的指导或帮助下或通过主动地收集资源,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

《公约》要求各缔约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障举报人的安全。但我国现有关于举报人保护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不利于保护举报人。因此,亟需作出专门保护举报人的如下规定:第一,在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内部成立专门的举报人保护机构并明确其职责;第二,完善对举报人损害补偿制度,应至少包括举报人为举报所支付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等相关费用。而且“对举报人直接或间接损失的补偿支出,应列入国家财政予以保障”。[13]

项目教学法指在教师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设定好有针对性的目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及最终反馈评价,项目由学生自己了解、熟悉、实施、负责,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3]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项目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项目,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以货运代理实务操作中的班轮出口业务流程为例,讲到出口操作时,很多学生面对各种单证、表格、注意事项表现出厌烦、不愿听的态度,而引入项目教学法,班轮出口以项目任务出现,设置真实具体的工作情境,学生来作为货运代理处理问题时,很多学生表现出很感兴趣。有的学生思考问题研究解决方案,主动要求讲解自己的出口操作方案,以求证是否正确。在作出基本方案后,可以选择出最优化的方案执行,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4]

3.案例教学法

4.自主学习法

2.角色扮演法

案例教学法在货运代理的课程改革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案例使为专业教学学习服务的,在选取教学案例时,着重考虑其典型性,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5]在选取案例时,有针对性地结合重点训练的技能和知识点,找到契合较好的案例,方便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参与分析的积极性,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在货运代理备货报验的环节中,我们选取新疆出口美国纽约的大枣报检案例,使学生对食品出口备货报验的环节,从流程的操作到中国、美国相关的报验法律规定、操作细则都有所涉及,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常常是被动的,所以无目的、无负担的学习习惯带来的是缺乏自己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法是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对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启发学生利用目前的网络资源自主上网学习方式来寻找解决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提出讨论评价。[6]比如在货运代理中的货物积载因素(S.F) 这个概念的拓展时,就让学生上网查询实际商品的货物积载因素,由教师评价,效果非常好。比起抽象生硬的介绍知识外延,更有趣,同时也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提出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货运代理办理业务具有很强实用性,是难以在教材或理论习题中练习的。这就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尤其是在设定的工作情境中,需要学生单人或多人、综合的扮演货运代理关联业务方,来演示整个流程的环节。所以在货运代理的课程改革中,设计了让学生身临其境扮演货运代理角色的环节,以便达到通过观察模拟角色的操作,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增长实务技能。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污泥与废弃物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2017ZX07202005)

5.任务驱动教学法

物联网智能节点通过无线自组织网络实现指令的下发和数据的接收处理,与底层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基于Modbus协议,采用主从通信方式,系统采用Modbus协议中传输效率高的RTU模式传送数据,数据包分为地址码,功能码,数据位,校验码4部分,每个底层模块具有一个字节长度的唯一地址码[12],智能节点下发至检测模块数据包中功能码为0x03,功能为读保持寄存器,数据位为读寄存器的地址和数量,读取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参数。智能节点下发至控制模块数据包中功能码为0x06,功能为写单个寄存器,数据位为写入寄存器的地址和写入寄存器的值,对设备进行控制。RTU模式下采用CRC校验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将探究式学习方式贯穿课堂,使学生处于有目的性的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中,学生能根据自己对当前教师设定的任务情景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体验任务实践的情境和感悟解决任务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目明确地开展学习,以任务的完成效果来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以储备和扩展知识点,改变学生的学习被动消极的状态,使学生自觉的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7]在设计货运代理操作实务的第一次课时,应用该方法,打破简单的讲授式介绍与案例导入。我们以宁波货运代理企业招聘新员工的工作任务设定情景,从而导入认识货运代理的企业,在具体的任务中学生对什么是货运代理,货运代理是做什么的,什么条件上货运代理人要负责,什么条件下,货运代理人可以免责,使学生摆脱在概念中学概念,在法律条文中学规定的旧方法,而且教学效果很好。

6.扩展小组法

货运代理课程的考核体系要考虑到专业岗位定位及能力标准。结合2019年国家颁布高职物流“1+X”制度和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出台,要求更新相关课程的考核标准,所以考核体系要体现出细化、量化、可操作性的特点。考核方案不宜过简,也不宜过繁,要用有效并易于操作的考核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不应该只考核知识而不考核知识的应用能力。终结性评价要体现“教考分离”改革方向。我们确立了新的考核与教学体系,即由岗位要求→能力标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技能→岗位应用→岗位要求。如此循环,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围绕能力标准及岗位要求的核心展开。

(四)考核体系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由教师给出议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出自己的想法,相邻两个人比较筛选答案,再由4个人组成小组,对前期的答案进行讨论比较筛选,再由8个人进行讨论筛选,最终由教师给予评价。这是锻炼学生分工合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8]在讲授货运代理做箱方案的时候,很多学生自己思考作出方案是最基础的,只是如何能把货物装进集装箱,或者只是简单地选择合适的集装箱箱型运输货物。当学生由独立变成4人一组或是8人一组时,学习的气氛更加热烈,讨论出最优化节约成本的做箱方案,而且每名学生都有参与,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在货运代理课程教学中,考核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但又不能是盲目的一刀切,需要考虑到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特点。比如货运代理做出口托运订舱任务的时候,一部分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核心的操作技能,很快就完成了订舱确认;可是另一部分学生同样的项目,只能简单的申请订舱。那么从实际考核来说,采用A/B组教学分层次考核标准,是比较合适的。分层次考核,便于更贴近高职学生不同接收程度的特点。此外,考核形式要多元化,口试、笔试、讨论等多形式结合技能考察点,满足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

三、货运代理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

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改革,更要求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可是目前大多数的专业教师只有专业理论的高校学习培养的背景,缺乏在企业实际工作的简历和锻炼,缺乏熟悉行业职业标准和企业的工作经验。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师傅,高度总结、联系理论的能力匮乏;也有一部分因为校企的薪酬存在差距等因素,企业师傅进校园计划进展缓慢。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通过各项举措鼓励教师深入行业企业挂职实践,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实际操作业务中,以便提升教师将实际操作与理论结合的能力。

(二)完善实训软硬件力度

货运代理作为物流专业实操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与企业模拟仿真的实训的设施设备、软件来配合教学,尤其很多技能目标需要实训场所、情景、设施。比如货运代理课程中买卖双方签订了销售合同,卖方委托货运代理人签订海运出口委托代理书,卖方将销售合同的副本传真给货运代理人进行报检等。可是很多学生都不知道传真机怎么用,教师在网上找来传真使用视频,播放视频的教学效果远远比不上让学生使用传真机发一份传真来得有效。再比如讲到出口做箱时,设计装箱方案的时候,让学生发挥想象怎么设计,画底面积载图,比不上让学生使用装柜专业软件设计装箱方案来得迅速快捷,更符合实际企业的操作情况。

“相比单纯提高起征点,这次专项扣除改革充分照顾了不同纳税人实际负担状况,能够让减税红包精准落袋,让个税更加公平,并推动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等民生目标。”济南税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翻转课堂、慕课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使学生们学习起来,突破传统的教室、教师的特定模式。尤其像学习APP的使用,使学生们从上课没收手机到使用手机查阅上课的资料,因势利导,更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

(三)公平公正的考核标准

货运代理的教学改革尝试是高职教学质量提升的缩影,也是市场对高职教育人才技能操作的需求。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标准是教学改革中能否有效的鞭策质量提升的关键。货运代理课程在教学单元设计中,很多的形式是小组参与讨论和小组作业,其中难免存在滥竽充数的学生存在。这就需要严谨公正的考核标准,需要对关键任务点的把控、小组间的评价、组员分工互评等。试题库的知识点涵盖面广,随机抽取的试题的难度需要保持一致。公平公正的考核标准是有效促进课堂效果的有力保障,从传统的学生被考核,变成改革后的愿意参与考核,愿意去完成项目,愿意演角色、愿意做案例分析、愿意上网自主看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这都是考核标准在激励鼓励着学生们的进步。

(四)有效课堂的实施

有效课堂,是指教学过程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地去预习、复习或者拓展知识的过程。[9]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改革目的是落地实施。而货运代理课程的改革是否落到实处也是看有效课堂的效果。比如货运代理实务操作中将货代软件与知识点结合,着实在教学设计上花了很大的气力和心思,通过实施,尝试不同的实施效果。例如:先讲理论知识点,再带领学生上机练习软件;先带学生软件处理实际问题,再回来讲知识点;两者比较后者效果好些。有效的实施常常是反复的根据学生课堂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内容,确保有效课堂落地并且效果好,摸索经验的积累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10]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货运代理教学改革,其实是学生对高职物流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技能目标要求,同时也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改革中的每一环节,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将有效课堂落地,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抓住高职教育发展的机遇,才能培养出符合物流行业标准的人才。

组别 期末总成绩 专业技能培训成绩疑惑时,随时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或是同任课教师在线交流,解决疑问。这样也较好的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使之得以丰富。同时,通过微课教学可以实现相关学科知识的高度融合,为学生深入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胜任眼科工作的要求奠定相应的基础[4]。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也可以看出,试验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并且临床实训的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了微课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强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选梅.高职专业文化建设的方法研究[J].绿色科技,2017(23):75-76.

[2]陈件辉.基于可持续竞争能力培养的高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3):159-160.

[3]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30-38.

[4]袁敏.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2):30.

[5]杨治华,钱军.从创新人才的特点看高校创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2(7):34-35.

[6]冯彬蔚.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时空,2011(8):26-27.

[7]朱天高.SECI模型视角下高职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的建构[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7(1):17-20.

[8]吴星.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对外经贸,2012(9):130-131.

[9]朱天高,柳艳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南通职业大学“林森”物流管理学徒班课程体系构想与实践[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7(3):10-15.

[10]余祥庭,李晓峰.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及其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9(10):92-93.

Explo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Capability

ZHAO Ting-ting
(Panji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Panjin 124000,China)

Abstract: Freight forwarding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anji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reformed higher voc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course by adopting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It starts from ability standard,adjusts and optimizes the teaching content,applies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and constructs the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with ability evaluation as its main content.

Keywords: freight forwarding;curriculum reform;teaching design;effective classroom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7600(2019)06—0033—04

收稿日期: 2019-04-15

基金项目: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院级课题(PJZYKYKT201812)

作者简介: 赵婷婷(1982—),女,辽宁盘锦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盘锦职院:王德印]

标签:;  ;  ;  ;  ;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货运代理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