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南温田生猪养殖的特色模式论文_王娟

解析南温田生猪养殖的特色模式论文_王娟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雅邑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摘要:生猪产业是畜牧业中的主导产业,对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墨江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受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生猪养殖模式多样化,寻求一种适宜的生猪养殖模式直接关系着生猪市场的走势和养殖户的切身利益。本文结合当前我镇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阐述南温田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形成的特色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以期为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猪养殖;特色模式;经济效益

一、南温田生猪养殖的基本情况

雅邑镇南温田位于墨江县城南部,距县城25公里,地处国道227线,现有农户35户147人。南温田生猪养殖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是我镇生猪养殖最适宜的山区,也是我县生猪交易的集散地之一,不仅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为丰富群众的“菜篮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近年来,雅邑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根据特点和情况制定生猪养殖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按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调整畜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生猪生产为基础的畜牧养殖业生产格局[2]。

为了支持广大农民发展生猪养殖的积极性,雅邑镇党委、政府落实了规模化养殖用地的惠农政策,加大信贷和项目投入力度,狠抓技术培训、疫病防控等,并积极扶持一批规模化养殖户作为试点示范,多次邀请专家前来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等。目前,投资616万元的墨江南温小科养殖有限公司已建设完成,该公司年出栏商品猪可达9000余头,生猪存栏可达5000余头,同时,直接带动南谷村、坝利村、座细村等农户3520户,辐射带动周边那哈乡、坝溜镇、泗南江镇等上千农户发展生猪产业,切实做到“万头生猪,帮富万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更好的刺激了雅邑镇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对做大做强南温田生猪养殖业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大力拉动了全镇乃至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南温田生猪养殖的特色模式

(一)协会带动,打造新亮点。

南温田结合自身实际,于2008年成立南温田养猪协会,现有会员180人。2016年,为强化党建引领功能,挂牌成立南温田养猪协会党支部,现有党员13名,年龄最大80岁,最小23岁。协会有效采取“扶持大场,促进小场,带动散养”的形式,扶持壮大养殖规模,即资金先垫付给养殖大户发展种猪,然后按市场价,由大户无偿提供仔猪发给散户养殖,养殖大户、散户与雅邑镇人民政府签订供货合同,实现共同发展。南温田养猪协会是我县最早实现生猪养殖、集中收购和统一外销的协会组织,是规模化、标准化的生猪养殖示范点,是墨江县乃至周边邻县远近闻名的生猪交易中转站。随着南温田养猪协会的成立,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标准化生产,改善养殖条件,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生猪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肉产品质量安全[3],是促进南温田生猪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支部引领,创造新格局。

南温田养猪协会党支部不断探索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因势利导,建立以村党支部为龙头、协会为载体、产业为支撑、农户为成员的“支部+协会+产业+农户”特色经济产业路子,形成“党建引领协会发展,协会带领群众致富”的发展格局。一是采取“双向培养、党员带动、会员发展”的形式把党员培养为产业带头人,把产业带头人发展为党员,实现党支部和协会工作的双向促进。二是采取“集中讲解、示范培训、农家讲堂”的培训方式,整合组织、司法、畜牧等部门资源,积极开展党建理论知识、法律法规、创业致富、养殖技术等培训,为会员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出点子。三是协会党支部齐抓党建扶贫“双推进”,达到了产业壮大、经济发展、群众受益的多重效果。

(三)创新模式,呈现新景象。

南温田养猪协会以促进会员增收为目标,为广大养殖户进行服务和开展养殖技术交流,达到信息、技术、饲料购销等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会员的养殖技术和进入市场的能力。一是协调服务,发挥养猪协会在产业富民中的市场纽带作用。推进“电商+企业+合作社(养猪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以电商推介,企业引领,大户带动,辐射农户的销售网络,销售模式已成为墨江县生猪产业的“风向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仔猪出售已覆盖本县所有乡镇,外销江城县、红河州绿春县等;肥猪销售覆盖普洱、景洪、红河、绿春、玉溪、昆明、版纳等地,甚至远销广东、广西、成都等地。二是指导帮带,发挥协会在生猪养殖中的技术优势。建立大户带小户的养猪交易体系,统一为养猪散户提供良种、兽药、饲料、信息、销售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咨询和服务,同时垫本提供优良仔猪给散户养殖,待仔猪催肥后统一收回,扣回成本,实现生猪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养殖。三是项目扶持,发挥协会在扶贫攻坚中的推动作用。协会积极承担雅邑镇脱贫攻坚养殖业扶持项目,以低于市场价5%的价格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仔猪,保障我镇辖区范围优良商品仔猪供给,扶持壮大雅邑镇养殖规模,带动和辐射周边散养户。

(四)传统优势,实现新突破。

南温田养猪协会的成立,引导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经营理念,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结合本地实际,协会积极引进优良种猪,并对品种进行有效改良,充分发挥南温田生猪生产的传统优势,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突出地方特色,并加强饲料安全管理、动物疫病防控和严格使用兽药等,以提高猪肉产品的质量。二是依托南温田特殊地理环境的优势,使南温田猪肉的质量、风味、适口性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有了固定的客源,深得消费者的信赖与赞誉。因而,在销售价格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全县均价高出0.5-1元/公斤。

三、南温田生猪养殖的三大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县不断加大对各乡镇生猪养殖业的综合扶持力度,我镇生猪养殖业也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目前,通过协会带动、支部引领、签订利益联结机制、政府扶持等多方举措,我镇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基地建设成效明显,产业化程度也显著提高,生猪饲养量大幅度增长,产品质量也显著提高,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

一是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多年的努力,南温田生猪养殖成效明显,随着墨江南温小科养殖有限公司的建设完成,已形成了相对连片的生猪无公害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保障了全镇乃至及全县优良商品仔猪的供给,减少了外地仔猪的引进,有效控制了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辐射和带动周边广大农户发展生猪养殖业,解决了多余劳动力的就业出路,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稳定社会安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扶贫和扶持当地公共事业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

二是经济效益方面:目前,生猪养殖已成为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我镇农户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2019年,全镇完成生猪存栏36706头,出栏59018头,完成生猪品种改良3933窝(其中:人工授精3835窝);共繁育出优良商品仔猪29602头,现有生猪存栏1000头以上养殖场4个;存栏100头以上养殖场17个。协会生猪年销售优良商品仔猪22060头,出栏成品猪36700头,年销售额达6410万元。协会带动发展年出栏肥猪3600头以上养殖户1户,1000头以上6户,500头以上15户,100—200头以上20户,50—100头以上36户,带动了广大农户走上致富之路。

三是生态效益方面:通过市级环保项目的实施,对畜粪进行严格处理,使影响环境的猪粪尿变成农业生产的肥料,有效改善农村卫生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减少污染[4]。部分经过处理后的干粪,可为玉米、咖啡、茶叶种植等提供良好的有机肥料,绿化了环境,解决了养猪与环保的矛盾,实现了肥料增强地力,地力促进粮食丰产,粮多又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南温田养猪协会不仅大力拉动力了我镇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已成为全县畜牧业的主导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必须保持稳定发展,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和市场有效供给。在今后几年,南温田养殖协会将围绕“生态、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以规模化、标准化饲养为目标,以健康养殖为重点,以特色养殖为带动,以疫病防控监测预警为保障,不断提高生猪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达到生猪生产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实现生猪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确保全县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吉亮.浅谈当前农村生猪养殖现状及对策[J].农业与科技,2014,35(6):72.

[2]王丽娜,袁春英,刘玉梅,等.成武县生猪产业现状分析[J].中国猪业,2011(1):14-16.

[3]熊跃,陈嘉奇,赵燕,等.浅谈生猪规模化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0,(11):39-41.

[4]郑丽.浅谈南方农村生猪生态养殖模式[J].农业与科技,2016,36(10):120.

论文作者:王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5

标签:;  ;  ;  ;  ;  ;  ;  ;  

解析南温田生猪养殖的特色模式论文_王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