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伤性结肠损伤治疗中应用改良型结肠造瘘术的效果论文_闫生伟

(孟州市人民医院外一科 河南 孟州 45475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型结肠造瘘术对外伤性结肠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6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外伤性结肠损伤患者平分为2组,各为30例。观察组给予改良型结肠造瘘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结肠造瘘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一期愈合率分别为93.33%、76.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改良型结肠造瘘术应用于外伤性结肠损伤治疗,可促进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结肠损伤;改良型结肠造瘘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213-02

结肠损伤为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疾病。调查数据显示,在开放性腹部外伤中,结肠损伤所占比例为15%~20%,占闭合性损伤所占比例为3%~5%,手术过程中处理难度大,且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感染风险较大,病死率较高[1]。因此,加强对结肠损伤的有效治疗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本次研究中,30例外伤性结肠损伤患者接受改良型结肠造瘘术治疗后,总体疗效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07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外伤性结肠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机法将患者平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性别:男性、女性分别为20例、10例;年龄:21~75岁,平均(42.5±2.3)岁;平均病程为(6.1±3.2)h;损伤部位:15例为左半结肠,10例为右半结肠,5例为横结肠。观察组30例,性别:男性、女性分别为21例、9例;年龄:22~75岁,平均(43.4±2.1)岁;平均病程为(6.2±2.8)h;损伤部位:16例为左半结肠,11例为右半结肠,3例为横结肠。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结肠造瘘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型结肠造瘘术进行治疗。术前处理:术前,先行营养补充、补液、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同时做好胃管、导尿管留置。改良型结肠造瘘术手术操作:以患者受损伤部位作为根据,选择最佳的腹部切口切开,进腹操作。按照临床常规顺序仔细探查患者腹内脏器具体情况。在腹腔内明显可见炎性渗液、粪便污染。污染情况严重的患者须找出结肠破口,长度通常为1~2cm。使用橡皮筋对肠管上端和下端肠内流动进行阻断,然后修剪破口,然后再应用4-0线对荷包进行缝合。经坡口置人26号菌型管,然后再将荷包收紧,取大网膜片,凭借创面胶进行固定,使其能够固定在结肠创面上,保证造瘘口能够与腹壁紧贴,在腹壁外保持垂直水平引出早瘘管。最后对腹腔实施彻底清洗,并在盆腔、造瘘口置入引流管进行引流。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营养支持、胃肠减压等处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结肠造瘘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接受相应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后一期、二期愈合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处理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分别行t检验和χ2检验处理。组间相互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均以P<0.05表示。

2.结果

2.1 愈合情况比较

接受手术治疗后,观察组的一期愈合率为93.33%(28/30),二期愈合率为6.67%(2/30),对照组一期、二期愈合率分别为76.67%(23/30)、23.33%(7/30),观察组的一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有9例(30.00%)、3例(10.00%)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均主要为缺血坏死、皮炎、脓肿等,详情见表。

表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外伤性结肠损伤为临床治疗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腹部外伤。目前临床上还尚未明确结肠损伤的有效治疗方式。但诸多临研究结果均显示,选用改良型结肠造瘘术治疗外伤性结肠损伤可有效提高一期愈合率[2]。在本次研究中,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型结肠造瘘术治疗后,该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诸多临床研究结果保持一致性。

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应用改良型结肠造瘘术对外伤性结肠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改良性肠造瘘术的适应症表现如下:①患者伤后至接受手术治疗时间应<6h,时间过长时,患者腹腔炎症会明显加重,直接影响到手术成功率;②患者未存在休克症状,或者存在可在短时间内进行纠正的轻度休克,保证患者可耐受手术;③开腹后,患者腹腔为存在严重污染,或通过彻底清洗后可取得较理想的清洁度;④结肠损伤破口须<结肠周径的1/2.且为非严重性肠系膜损伤;⑤患者未同时存在其他脏器骨骼严重合并损伤。手中需主要以下几点:首先,须最大限度地将结肠粪便进行彻底清洗,避免粪便扩散至腹腔使炎症程度加剧,避免术后感染发生;其次,缝合荷包时需把握好力度,缝合过紧,会增加术后造瘘口缺血发生风险,过松会使粪便漏出,增加感染发生风险[3];再次,术中须对腹腔进行彻底清洗,且充分引流,避免术后发生腹腔黏连等并发症;最后,术后应尽早给予生长抑素,使腹腔消化液分泌得到有效抑制,同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

总之,选用改良型结肠造瘘术对外伤性结肠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更为确切,且术后并发症更少,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宏,李克志.蕈状导尿管在结肠损伤中的临床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1(18):264-265.

[2]唐松林,赵海生,张晓华,等.平卧位和俯卧位下经皮肾穿刺造瘘中结肠损伤的影像解剖学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06(03):229-230.

[3]高洪强,李钢,刘文勇.创伤性结肠破裂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6,17(07):98-99.

论文作者:闫生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0

标签:;  ;  ;  ;  ;  ;  ;  ;  

在外伤性结肠损伤治疗中应用改良型结肠造瘘术的效果论文_闫生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