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的新探索论文_刘浴晨

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的新探索论文_刘浴晨

东京城重点国有林管理局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总书记的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使人振奋,备受鼓舞。在党的十九大上,习总书记做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高屋建瓴地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小康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号召全党、全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报告以促进社会和谐,惠及民生为核心,认真的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历史进程,突出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到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阐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是理性文献,是我们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较十六大报告有十大变化,变化一人均GDP翻两番、变化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变化三提高居民消费率、变化四新农村建设、变化五社会公平正义、变化六文化建设、变化七人人有生活保障、变化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变化九人人病有所医、变化十生态文明,展现了十个亮点,特别是首次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要求全党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十九大之所以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是由于在党的建设方面,尤其是在基层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另一方面是由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十九大描绘了未来30多年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如十九大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必须由坚强的领导核心来领导,必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当前要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明确党的建设质量的根本标准。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据此,党的建设质量就是党的建设的优劣程度。如何来衡量党的建设质量的优劣呢?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要用党的建设规律来衡量,那就是党的建设要围绕党的政治任务来进行,要通过党的建设来促进党的政治任务的实现。能够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就说明党的建设质量高,反之就说明党的建设质量不高。改革开放近40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2017年经济总量突破80万亿元。这就充分说明党的建设质量与党的政治任务是相适应的。因此,今后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仍然要围绕党的政治任务来进行,而不能脱离党的中心任务。另一个标准,就是用党的性质和宗旨来衡量。这一点将在下面论述。

第二,着力戒除党的建设中的形式主义。从哲学上讲,任何一件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是事物的本质,形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党的建设也是如此。党的建设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以及反腐败斗争,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或者一定的仪式来进行。没有一定的形式就无法推进党的建设。例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来实现。但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实践中,一部分党组织也组织党员学习,但是不注重学习效果,只有形式而没有实质的内容,结果走进了形式主义的泥坑。正如新华社的一篇文章指出的,十八大以来,全党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一些领导干部调研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调研现场成了“秀场”;一些地方注重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有的地方层层重复开会,用会议落实会议。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危害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表面上看对党的建设也进行了一些部署,但实际上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以及党性修养,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克服党建中的形式主义,是提到党的建设质量的首要任务。

第三,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建设责任制。经验表明,有的地方党的建设质量之所以不高,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严格落实党的建设责任制。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历史和现实特别是这次活动都告诉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

第四,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其中具有决定性的是确保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变色。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性质和宗旨应该是我们党永远不能改变的本色。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改变,无论我们党取得多大的成就,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我们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本质上就是确保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变色。如果党的性质与宗旨变了,那么党就变质和变色了,就谈不上党的建设质量了。党的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激发党员干部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只要能永葆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变色,就是说明党的建设是符合质量要求的。

论文作者:刘浴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  ;  ;  ;  ;  ;  ;  ;  

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的新探索论文_刘浴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