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肺衰竭158例临床分析论文_刘波

武冈市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400

摘要:目的 针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并发心肺衰竭患儿的临床现象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市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患有手足口病158例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级不同分成普通组和心肺衰竭组。结果 普通组139例,无死亡;心肺衰竭组19例,2例死亡。心肺衰竭组呕吐、意识障碍、外周循环障碍、呼吸节律紊乱、肺水肿发生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心肺衰竭组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率在心力衰竭组为85.7%,高于普通组(6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心肺衰竭组中,N末端脑钠素(NT水平)升高(BNP)100%,普通组为3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儿童HFMD出现呕吐、意识障碍、循环障碍、呼吸节律紊乱,以及EV71阳性和NT-pro BNP水平升高,存在发生心肺衰竭的风险,需点监测病情变化。

关键词:手足口病;心肺衰竭;临床现象

手足口病(hand}oot-mouth disease HFMD)是我[1]国一种大规模性流行病,四级均可定义为发病期,且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临床现象一般为口臭、口痛、厌食恶心、手脚出现小红疹泡。一般儿童经常规治疗后一周就可痊愈,只有少数的患儿会引起心肌炎、心肺衰竭等疾病。由此手足口病可分为普通和重症两种表现。且极少数的患儿因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可能治好后,会出现情况较为严重的后遗症,也有[2]可能直接死亡。因此早期发现引起此类疾病的隐患,并给予相关治疗手段,是目前唯一能够有效率地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由此,针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并发心肺衰竭患儿的临床现象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重大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市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患有手足口病158例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级不同分成普通组和心肺衰竭组。普通组139例,男性89,女性50例,年龄(2月龄~14岁);心肺衰竭组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3月龄~13岁);两组年龄及性别比较,无意义(P<0.01)。且患者病程全部在10天以内。并将患有其他疾病的患儿排除在外。患儿及家长由研究人员详细告知研究目的及方法后,全部自愿书写意愿书。

1.2方法

依据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发热热程及热峰、肢体抖动、呕吐、意识障碍(Glasgow昏迷量表评估法3一14分)、外周循环障碍(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充盈试验>3s、皮肤花纹等)等资料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1 .3统计

采用SPSS.22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表现

两组患儿身体发热是不一样的,两组之间体温在3741℃。心肺衰竭组患儿热峰较普通组高,热程较普通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其他临床指标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相比较

2.3实验室检查

心肺衰竭组EV71阳性7例(88.1%),高于普通组(60.92%);心肺衰竭组NT ProBNP水平增高12例(100.0%),高于普通组(3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

3 讨论

手足口病在中国及世界均有[3]大规模流行,重症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在短时间内死亡,少数患儿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以EV71引起者居多,尤其进人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时,尚无[4]呼吸衰竭表现,但距离呼吸衰竭可能仅有数小时时间,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患儿呼吸心律不齐及血压过低导致休克等突发情况,且如果病情持续得不到控制,对后面的救治治疗中,不仅救治困难大,还会造成患儿严重的并发症。由此,第三期的辨别和救治尤其重要。

本次研究中,心肺衰竭组存在呼吸节律不齐者占100.0%,意识障碍85.7%,循环障碍100.0%。这可能由于下丘脑、脑十、颈段[5]脊髓的相关部位是NPE的“触发区”,这些部位的病变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儿茶酚胺风暴”,是启动NPE和中枢机制。而心功能不全和继之的心源性休克对疾病治疗的过程和结果有着不可预计的影响,也可能是直接导致危重患儿快速死亡原因。既往研究发现,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首先表现为明显的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和体征,本研究心肺衰竭组患儿均出现[6]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充盈试验>3s,皮肤形态出现花纹,伴有冷汗、心率和呼吸急促、高血压等早期交感神经兴奋表现,提示交感神经的过度亢奋可能最终导致NPE和循环衰竭。因此,交感神经的过度亢奋可能为早期识别手足口病3—4期患儿提供重要的临床线索,一旦出现应及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阻止肺水肿及肺出血发展。

综上所述表明,呕吐、意识障碍,循环障碍、呼吸节律紊乱、EV71感染和高水平的NT-proBNP与严重HFMD并发心肺衰竭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对临床存在以上高危因素患儿需重点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NPE,可能对改善危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肺衰竭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并且多数人认为在治疗手足口病过程中,服用抗毒药物就可有效地治疗手足口病,但其实使用抗病毒药物在发病24小时~48小时内,才可有效的治愈手足口病。因此,多数人会因此错过治愈的时机,导致手足口病治疗愈发困难。

参考文献:

[1]冯慧芬,赵秋民,段广才,等. 重症手足口病心肺衰竭危险因素筛选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469-472.

[2]钱慧莉,王秀霞,阎志新,等. 酚妥拉明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8):912-914.

[3]刘忠强,李熙鸿,王慧卿,等.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合并心肺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及治疗体会[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8):589-592.

[4]谷芬.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肺衰竭321例临床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2017,35(4):264-267.

[5]朱金兰,黄铁栓.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 海南医学,2015,26(21):3222-3224.

[6]黎赛,莫丽亚,胡彬,等.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心力衰竭评估价值[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4):354-358.

论文作者:刘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  ;  ;  ;  ;  ;  ;  ;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肺衰竭158例临床分析论文_刘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