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论文_陆海江

教学反思——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论文_陆海江

摘要:初中生学习物理感到困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好物理的思维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思维,同时要了解和想办法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应注重四个方面。在本文中,笔者将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反思;初中生;物理思维能力

初中生学习物理感到困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好物理的思维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思维,同时要了解和想办法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兴趣,引发探究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和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诱发学生的兴趣并不难,但许多学生尤其是一些薄弱学校的学生,只停留在直接兴趣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对认识物理现象的兴趣,转向诱导学生探究物理的内部规律,使兴趣得以发展。

比如在力学中“惯性”的教学,在说明了惯性的定义后,可以举出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例子,让学生思考、讨论加以解释。教师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说法,学会用简练、准确、逻辑关系清楚的语言来解释现象。

在热学中讲“液体的汽化”时,在说明蒸发时从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后,要通过对一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各种因素,如可讨论晒衣服的各种情况,让学生自己总结湿衣服如何才能干得快。对于沸腾,除了要认识它和蒸发现象的区别以外,还要注意讲清沸点和气压的关系,让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用得很广泛的高压锅,能够很快煮熟饭菜的道理。

在“电功率”的教学中,在建立了电功率的概念,推导出电功率的公式,介绍电功率的单位后,在讲述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时,出一思考题:“把标有‘220V 100W’和‘220V 25W’的两只灯泡,并联接在220V的电路上,哪个灯泡较亮?把它们串联接在220V的电路上,哪个灯泡较亮?”同学们议论纷纷,教师不忙于解答,通过实验,提示出答案,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电功率知识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得出结论:如果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不等于它的额定电压,它的实际功率就不等于它的额定功率。

2.克服思维定势负效应的影响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课之前,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头脑中形成了一定的观念,这些观念不少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妨碍了正确概念的接受和建立,在学习了物理之后,部分学生由于对一些概念的规律认识的片面性,往往凭自己的主观臆想去对待问题。这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也妨碍了问题的正确解决。在教学中要克服这种先入为主,错误的经验的影响,除了加强实验验证之外,要强调全面掌握概念、规律,要加强推理方法的训练。

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经验上的错误,认为物体需要外力来维护才能保持运动状态,对于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感到不理解。教师一定要做好课本上的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指出,小车所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就走得越远,它的运动就越接近匀速直线运动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得出来的,这是一种推理的方法。要使同学们知道,凭直觉所获得的观念不一定是正确的,使他们对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所了解,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勉强接受这一结论,但是碰到具体的问题时又回到原来的思维轨道上。所以要多举一些实例,归纳运动状态改变的各种情况,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浮力这一章里,逻辑推理的应用就比较多了,应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师对每一个范例,每一步都要讲清楚,使学生了解到清晰的推理过程,要纠正学生不顾具体题目死记硬套的偏向。

例如: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漂浮有水池里的一个水盆,里面有一块石头,如果把石头从木盆中取出放到水池里,则(A)池里内的水面高度下降。(B)池内的水面高度上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C)池内的水面高度不变。(D)木盆受到水的浮力增大。考生的抽样调查中,选择正确答案(A)的只有20%,选(B)的占76%,其余的4%选了(C)、(D)。究其原因,多数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推理分析方法,他们形成一种定势:石头放到水池里,排开了水,使水池的水面升高。而本题的关键是石头前后的受力情况发生了变化。开始时,石头放在木盆里随木盆漂浮在水面上,它的浮力等于石头的重力;后来放到水池里后,石头下沉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所以水面会下降。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一些特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心理习惯。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要注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初中阶段,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多年来,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许多教师仍然是把学生置于题海中挣扎,千篇一律的练习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的惰性,思路不开阔,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影响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完成单元或章、节的教学之后,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练习和整体性,选编典型题目,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思考、分析,锻炼思维的灵活性。比如前面所提到的选择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出,如果木盆中原来放的是水或木块,把水或木块取出放到水池里,则情况又如何呢?又比如“测定物质的比热”实验,需要综合前面所学过的热传递、热量、比热等热学知识,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从实验所要测定的物理量、实验操作过程中各种注意事项以至误差的讨论等等,可以提出很多“为什么”,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析,从而把前面的知识串成一个整体。

“电功、电功率”这一章,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多,除了电流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知识以外,甚至还有热学和力学的知识,这一章又和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在教学中可以选编一些综合性的、一题多解的练习,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寻找解题捷径、倡导质疑、探索创新、剖析知识纵横结构上,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多向思维的能力。

四、培养运用数学作为思维工具的能力

对于物理来说,数学不仅是一种计算工具,更重要的是作为语言工具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工具。在初中阶段,要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简明、准确地建立和表达物理概念,建立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运用数学知识推理、分析、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物理公式从数量上反映了各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要使学生全面认识物理概念,特别要突出公式的物理意义,了解公式的适应范围等,要使同学们明白物理公式是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过程在数学上的抽象应用。

在初中物理解题时,要求学生把题中的物理过程经过提练,写出已知、求,有物理公式变形时,要逐步列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每一步骤都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改变学生在小学中养成的算术解法习惯。比如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 = Cm(t-t0)和Q放 = Cm(t0-t),一定要使学生弄清楚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在具体应用来解题时,要根据概念的物理意义以及所给的条件弄清楚哪些物理量是不变的,同时可以从数学推理中知道哪些量的变化如何引起其它物理量的变化。对不同的物理过程,公式中的字母要注意用脚标加以区别。

在初中物理中,不少物理规律反映出正比和反比的关系,解题时,如能熟练掌握这些规律,运用比和比例的数学方法去处理这类问题,可以把过程简化,而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往往很差,这可能与学生的数学基础以及教师不太强调数学工具的应用有关。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突出概念、公式的物理意义。比如,对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R=U/I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要明确电阻并不是由U、I决定的,这正如不能依据密度的公式ρ= m/V,就认为“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物体的何种成反比”一样。脱离了物理内容而纯粹的数学“游戏”是没有意义的。

最后需要强调,物理是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的许多知识和研究方法都不是孤立的,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还离不开语文等一些基础知识,教学中要善于把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指引学生理清思路,诱发他们研究问题的激情,引起他们接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浑厚兴趣,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在锻炼中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能力,造就一种敏锐的物理眼光。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 215235)

论文作者:陆海江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教学反思——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论文_陆海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