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镜面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论文_左惠敏

1例“镜面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论文_左惠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430071

关键词:镜面人;胃息肉;内镜诊疗;护理

摘要 “镜面人”因全脏器反位,进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需要打破思维定势,配合医生反向操作,时刻在脑海中构建“镜面人”的解剖结构,方可顺利手术。

“镜面人”又称“镜子人”或“镜像人”,即心脏、肝脏、脾脏、胆等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相反,心脏、脾脏在右边,肝脏位于左边,心、肝、脾的位置好像是正常脏器的镜中像[1]。胃息肉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胃黏膜的局限性隆起物,为胃癌的一种癌前病变。近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进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已成为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2]。而“镜面人”需通过内镜下完成手术时,术中需要打破常规思维,医生的手术习惯、技巧也要一起“转位”,因全脏器反位就需要时刻在脑海中构建“镜面人”的解剖结构,谨记左右两侧的解剖结构特点,无形中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同时也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在临床上对于此类病人,护士需根据患者全内脏反位的特殊情况,与患者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加强医护间的密切沟通配合,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我科于2019年1月7日收治了一例“镜面人”胃窦息肉,慢性糜烂性胃窦炎患者,并成功施行了胃多发息肉EMR和钛夹缝合术。现将个案护理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61岁。因“呃逆嗳气2月”入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查体:T 36.5℃,HR 86bpm,R17bpm,BP130/75mHg。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未见肝掌、蜘蛛痣,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86次/分,律齐,无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Murphy征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2019-1-5院外行胃镜示:胃窦息肉,慢性糜烂性胃窦炎,胃及十二指肠呈镜面人改变。HP(-),HbsAg (-),胸部CT示:镜面心,甲状腺多发结节,支气管炎。腹部 CT 示腹腔脏器完全转位,大动脉转位,考虑镜面人。2019-1-7心电图示:镜面心,窦性心律,部分ST-T改变。2019-1-8胸片示:镜面心,未见明显异常。于2019-1-9行胃多发息肉EMR,钛夹缝合术,术后予以禁食、抑酸护胃、营养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病理活检提示增生性息肉。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饮食指导 手术前一天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术前禁食12h,禁饮4-6h。

2.1.2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是“镜面人”,而且EMR术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当地医院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患者入院时表现烦躁、焦虑和恐惧,没有与医护人员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问诊和检查时不太积极配合。针对这些心理特点,护士向患者耐心宣讲解释内脏反位的相关知识,虽然“ 镜面人”的内脏全部错位, 但只是内脏位置发生变化, 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未改变, 他们的生理功能与正常人一样, 因此对健康、生活没有太大影响[3],检查、手术时也不额外增加痛苦或风险。经过耐心沟通心理指导,患者与我们医护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关系,且积极配合检查,入院时表现烦躁、焦虑和恐惧基本消除。

2.1.3术前检查 术前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如三大常规、生化全套、胸片、心电图、凝血功能等,诊断患者一般脏器情况,充分术前评估。“镜面人”的心脏属于镜面右位心,所以做心电图时连接各导联的方法也与正常人不同。将肢体导联按红:左上肢,黄:右上肢,绿:左下肢,黑:右下肢的顺序安放。胸导联按V1:左侧胸骨旁线第4肋间;V2:右侧胸骨旁线第4肋间;V3:V2与V4连线中点;V4:右侧胸骨旁线第5肋间;V5:右腋前线与V4水平;V6:右腋中线与V4水平的顺序安放[4]。

2.2术中护理 由于该患者的特殊情况,要加强医护间的密切沟通配合,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与常规患者不同的是,该患者需取右侧卧位;协助患者双腿屈曲,放置口垫,嘱患者鼻吸气,口呼气;护士右手扶住口垫,左手配合插管,在操作中需要配合医生反向进镜,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术中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均打破常规思维,护士协助医生避免了因左手操作使内镜出现碰撞的风险,顺利完成了息肉切除、钛夹缝合。

2.3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回病房,护士耐心解释手术后注意事项,个性化护理,消除“镜面人”患者术后烦躁、焦虑和恐惧,减轻心理负担。嘱其卧床休息6h,尽量减少活动,患者息肉较小,只有两个,术后当天禁食,可少量饮水。术后第二天,无腹痛、腹胀、黑便情况,可食用流质饮食,3天后可进食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普食,但2周内忌浓茶、咖啡、过冷、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密切观察患者腹部体征、生命体征情况、有无出血情况。遵医嘱给予抑酸、营养补液治疗。患者出院时,告知患者生活规律,充分休息,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加强自我保健,三餐定时定量,尽量不给胃加重负担,一月后复查胃镜,此后坚持每年复查胃镜。

3 小结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是治疗胃息肉的常用手段,相对于外科手术,其手术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更易于患者接受。而“镜面人”做手术时,术前需医生注意细致的检查、问诊及仔细核对手术部位等,护士需根据患者全内脏反位的特殊情况,与患者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加强医护间的密切沟通配合,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消除患者因疾病及全内脏反位导致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1]。术中需要打破常规思维,医生的手术习惯、技巧也要一起“转位”,做好左右协调极为重要。对胃息肉病人进行精细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能够有效消除病人的焦虑与恐惧,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且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病人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减轻病人的术中不适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胃息肉的首选方法。护理人员积极参与胃息肉切除操作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病人的心理负担及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护理中进行积极实践[2]。

参考文献:

[1]刘晓芬,谢佩珠.1例胆管巨大结石“镜面人”病人的护理[C].全科护理 2015年4月第13卷第12期(总第357期)

[2]李月艳.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护理[C].护理研究2015,29(27):3420-3421

[3]马建敏,鲁纯纠.全脏器反位一例[R].解剖学杂志.2008 年第31卷第6期

[4]杨雨佳.王蓓蓓.右位心患者十二导联心电图的做法[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21(3):338-338

论文作者:左惠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1例“镜面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论文_左惠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