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安虎山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安虎山

河北省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沿村总校 056000

《新课程标准》中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课标,根据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再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学情,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到底该如何教语文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以生为本,激发兴趣

在以前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只是个可怜的听众,最多也不过是师问生答,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新课标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我们要还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机会,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兴趣盎然的学习状态。

其次,还要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实践中感悟语言的空间。

二、搭建舞台,创新方法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接触到了两个形近字,“漠”和“寞”。当时我强调学生注意区分,课下就听见一名学生说:“沙漠是缺水地带,我们应节约用水,为那里的人们送去水资源,所以沙漠的‘漠’应是三点水旁。当一个人用盖子把自己盖起来,那么这个人就是孤独的,他也会因此而感到很寂寞,所以寂寞的‘寞’应以宝字盖为偏旁。”

三、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是每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教学的核心与灵魂,更是学生通过学与练应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目标的制订准确清晰与否,不仅影响着教学进展,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教学效果。因此,在备课时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思考目标的达成度,还要思考目标达成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具有逻辑性的语言加以串联表达。依我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之见,明晰课堂目标作用有三点:一是因材施教的“指挥棒”。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老师在备课时就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学风格而确定该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二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定星盘”。有了清晰明了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有条理地落实每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最终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三是检验教学成效的“衡量器”。目标是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也是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检测的标准和依据。

四、努力提升所有学生综合素养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能仅满足优等生的“胃口”,更重要的是还得考虑学困生能否“消化”。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我们要求的是较之于以前是否有进步、是否有新的认识和进展。教学过程中,我们扭住教学目标这个牛鼻子不放的同时,具体教学活动中须借助语言这一工具,着实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一是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语言文字是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只有让孩子全身心地、无拘无束地畅游在语言王国中,他才能更灵性地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无尽乐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文本的解读权交给学生,大胆地让他们去读、写、练,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以此点亮心灵、开启智慧、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储备丰富的词汇量,并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在正确遣词造句的基础上生动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通过不断积累、借鉴吸收和实践运用,以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二是强化学生思维训练。要以启迪学生的心智与思维贯穿于语文教育教学全过程,并激发学生兴趣与热情,满足其好奇心与探索欲,在不断探索发现中获得更深的生命感悟;通过不断深化的阅读、鉴赏、审美等活动,培养其积极而健康的人生态度;通过不断分析、归纳、比较、综合,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三是不断促成学生心灵成熟。在学生感知领悟文本对象时,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对生活有积极健康的态度、对社会生活有热切的关注。具有了健康而感情丰富的人,才有可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积极营建平等民主活力课堂

1.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对幼稚儿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摈弃传统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的思想,积极创建共创共生的对话模式,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为心灵对话需母性般的关爱,以呵护幼苗茁壮成长,有了这样的教学态度,一定能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互动。

2.课堂活动应动静结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要一个孩子整整坐一节课认真地思考学习,这是很难做到的,也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课堂既需要活跃的东西出现,也需要安静的内容填充,即张弛有度。动静结合让学生的思维有了驰骋的空间与维度,也让他们不能持久的注意力得到有效放松。

所以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创设动静皆宜的课堂教学方式,以通过内化的情感体验与外化转换表达,既使知识得到收获与吸取,又恰到好处地运用实践。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跨越,努力打造精彩而高效的语文课堂。

论文作者:安虎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安虎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