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铁路面临的形势与任务_服务营销论文

1997年铁路面临的形势与任务_服务营销论文

1997年铁路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势论文,铁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1996年的中国铁路

1.1 铁路改革

按照“政企分开,企业重构,市场经营,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铁路新体制”的改革目标,组织力量进行总体设计,初步形成了铁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运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重要突破,成立了南昌铁路局,撤销了呼和浩特铁路局所属分局,在解决运输企业层次过多、管理重复、两级法人以相同方式经营同一资产等问题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大连铁道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试点方案进行运转,广铁集团以授权经营、母子公司结构为特征的改制方案已经确定,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境外上市获得成功,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改组为控股公司。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运输部门在开展市场调查、研究营销策略、改进营销方式、强化营销手段、吸引客流货源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机车车辆生产加快了由计划采购向招标、议标为主要形式的市场采购的转变。铁路局、分局两级机关精简机构编制取得重要进展,共精简机构998个、现员13291人。在生产布局调整上,停办了1143个小站的客货运业务,撤并了41个生产站段。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财务、人事、用工、分配制度和职工住房、养老保险、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1.2 安全基础建设

运输安全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全路首次实现了安全百日;全年实现7个安全月,是历史上实现安全月最多的年份;全路行车重大事故比上年下降47%,其中客车重大事故下降75%,险性事故下降28.2%,消灭了客车险性事故。

1.3 运输生产

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16.16亿t,为年计划的101.7%,比上年增运22.88Mt,增长1.4%,实现了增运20Mt的奋斗目标。货物周转量完成12895亿tkm,为年计划的100%,比上年增长0.5%。煤炭运量完成7.2亿t,为年计划的107.5%,比上年增运46.6Mt,增长6.9%,是近年增幅最高的。其中晋煤外运完成2.18亿t,比计划超运18Mt,比上年增运6.11Mt,增长3.2%。客运量完成9.42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2.3%。旅客周转量完成3357亿人km,为年计划的101.7%。换算周转量完成16253亿tkm,为年计划的100.3%。棉花、粮食、石油和救灾物资等重点运输任务都完成得比较好。货车周转时间、一次作业停留时间、货车旅行速度、货车静载重等主要技术指标都比上年有进步。

1.4 铁路建设

京九铁路提前实现了“三年铺通、一年配套”的目标,于1996年9月1日全线顺利开通运营;南昆铁路重点难点工程全面突破,铺轨进入最后阶段,1997年3月份全线铺通有望;宝中铁路通过国家验收;北京西站于1996年元月21日正式投入运营;兰新复线、郑武电化、鹰厦电化等12个销号项目全部完成;包兰线干塘—武威段、湘黔线怀化—娄底段、京广线郑州—安阳段电气化工程建成;南疆、邯济、西安—安康线和萧甬复线已正式开工。全年完成铁路基建投资320亿元,正线铺轨1307km,其中复线铺轨436km,新线投产1977km,复线投产1502km,建成电气化铁路696km,是铁路建设史上又一个丰收年。

1.5 工业生产管理水平

全年新造电力机车155台,比上年增长3.3%;新造内燃机车842台,比上年增长5.5%;新造客车2632辆,比上年增长10.8%;新造货车29332辆,比年计划增产8.8%。路外销售内燃机车135台、客车309辆、货车5826辆,分别比上年增长4.7%、40.5%、14.1%。机车车辆工业产品出口成交14项,金额达1.45亿美元。

1.6 经营管理

运输系统基本实现了经营目标,全年完成运输收入756.2亿元,为年计划的102.5%,比上年增收124亿元,增长19.7%,运营亏损比计划减少28.6%。机车车辆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97亿元,比上年增长7%。施工企业完成建安产值有较大增长。物资供应坚持把住源头,净化渠道,强化管理,减少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保证了生产供应。坚持实行职工人数、工资总额总量控制,在新增投产项目、普遍实行新工时制的情况下,全路职工总数仍继续下降。

1.7 科教兴路

实施提速战略取得重大突破,制定了四大干线率先提速规划;在沪宁、京秦线先后开行了快速列车,北京至大连“夕发朝至”的提速列车投入运行;京沪、京广、京哈线提速试验取得成功。适应提速要求,在线路道岔、机车车辆、通信信号、安全控制等方面取得一批科研成果。自行设计、试制的新型提速道岔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我国第一台交—直—交传动原型电力机车研制成功。SS[,8]型准高速电力机车在环行道上创造了206km/h的最高试验速度。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已经完成。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实施,全路客票计算机发售及预订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全路有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有117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比上年增长37%。铁路教育事业按照跨世纪的发展目标不断推进,“211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普通高校招生分配、教学改革有序推进;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深化提高。

1.8 多种经营

制定了铁路多经“九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向多元化经营、规模和联合经营一体化考核转变的发展战略。全年营业收入355亿元,实现利润40亿元,全路多经企业从业人员达35万人。联合经营、集团化发展稳步推进,中土集团公司、浦东集团正式成立,厦门、海南、深圳集团筹备组分别成立核心企业。全路人集体经济完成收入120亿元,实现利润4.5亿元。

1.9 对外开放

恢复了中越国际联运。国际联运旅客运量完成3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4%;进出境货运量完成8.76Mt,比上年增长2.5%。经阿拉山口的进出口货运量完成2.1Mt,比上年增长91%。铸钢车轮、滚动轴承、地铁车辆、交流电力传动机车、高档客车、通信设备制造等一批重点合资合作项目取得重要突破。租赁摆式列车项目已签协议。全年利用外资贷款新签协议金额1.55亿美元,利用外资采购设备184项,总规模3.7亿美元。外贸成交额3.9亿美元,外贸营业额1.7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17%。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额达3.1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8亿美元。

2 1997年铁路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2.1 面临的形势

香港回归和召开党的“十五大”两件大事对铁路工作特别是安全和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路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大局的高度,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特别是旅客列车的绝对安全。

运输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对铁路运输强化营销、拓展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客运市场的竞争表现得最为明显。铁路旅客发送量急剧下降,市场占有份额明显减少。必须看到,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客流货源的持续下降,使铁路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强化营销、拓展市场是摆在全路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资金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对全路强化经营、增收节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1994、1995年连续两年亏损后,1996年资金短缺、经营困难的局面没有大的缓解。面对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扩展市场需要有一个过程,在短期内运输收入不会有较大增长。铁路调整运价将继续受到宏观经济的制约,也受到市场的制约。连续几年的亏损使资金更加紧张,资金筹措、资金运转将更加困难。全路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促进经营管理的进一步强化,加大增收节支的力度,在推进集约经营、扭亏增盈上取得明显成效。

在看到铁路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存在的有利条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1997年要把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力求取得较大的进展,这为铁路加快改革步伐,推进集约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民经济稳中求进,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为铁路运输拓展市场开辟了新的空间。“八五”新增铁路运输能力作用的发挥,对铁路更好地适应市场、满足需求奠定了基础。全路在面向市场、强化营销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为铁路加快走向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都为铁路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2 铁道部总体要求

1997年铁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拓展市场,狠抓集约经营,深化安全建线,保持发展势头,夺取铁路两个文明建设新胜利,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按照这一要求,1997年铁道部具体安排如下。

(1)铁路改革。按照“政企分开、企业重构、市场经营、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铁路新体制”的目标,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铁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修订完善后报国务院审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形成配套经验扩大推广;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多种模式试点继续推进;运输改革在建立市场营销机制上取得明显成效;工业“三改”(改革、改组、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基建和物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完成《铁路法》修正案上报审批。

(2)经营管理。客货营销全面加强,拓展运输市场取得显著成效;集约经营加快推进,调整结构、减员增效、优化生产布局迈出更大步伐;各类企业基础管理明显加强。全年计划完成货物发送量16.1亿~16.2亿t,旅客发送量9.2亿人次,换算周转量16400亿~16500亿t·km。运营管理进一步加强,增收节支、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运输收入计划完成785亿元,运输总支出从紧安排。工业、施工和供销企业要努力扭亏增盈。工业产品档次和质量有较大提高,全面完成机车、客车、货车生产任务,计划全部实行招标、议标采购。

(3)铁路建设。南昆铁路确保3月份全线铺通,年底电气化建成开通运营;京九铁路通过国家验收,力争达到国优工程;侯月复线3月份全线开通运营;大秦1亿吨配套工程全部建成;浙赣复线等9个项目年内建成销号;南疆、西安—安康、邯济线等项目按计划实现阶段目标;安排开工一批新项目。全年计划安排基建总投资344亿元,正线铺轨1269km,投产新线1261km、复线444km、电气化1752km。

(4)科教兴路。科技和教育工作要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加快发展。实行新运行图,全面提高客货列车运行速度。在京沪、京广、京哈三大干线开行提速列车;适应提速要求,线路桥涵、机车车辆、通信信号、安全装备等技术要上一个新台阶;完成166个车站的售票系统建设;实现京沪、京广、京哈、陇海、京九五大干线调度监督及车次跟踪、自动报点,使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部分联网;加快铁路信息化基础工程建设,抓好攻坚计划的落实,通信传输网、交换网和数据网建设取得较大突破。铁路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各类学校教学水平有新的提高,“211”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果。

(5)深化建线。按照建好跨世纪安全基础工程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安全基础建设。四大干线建成提速安全标准示范线;六大干线基本建成安全标准示范线;其它干线达到1996年六大干线的水平;所有支线建成局级安全标准线。全路杜绝旅客列车重大、大事故;十大干线杜绝旅客列车险性事故;行车重大、大事故率控制在每百万机车总走行公里0.006件以内;路外重大伤亡事故大幅度减少,实现运输安全“有序可控、基本稳定”。

(6)对外合作。重点合资合作项目继续着力推进,完成注册的合资企业进入实质性运作;产品出口、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等对外合作继续扩大;对外运输进一步发展;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开行北京—九龙、上海—九龙直通客车,发展同九广铁路公司的合作,形成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3 加快改革,拓展市场,推进集约经营

3.1 围绕总体目标,加快铁路改革

(1)积极推进运输企业多类型的改革试点。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要抓紧落实改制方案,加快推进机构改革和机制转换,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南昌、呼和浩特铁路局要进一步研究建立适应市场的内部组织机构和经营机制;大连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要在进一步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上迈出新的步伐;要选择一批铁路分局借鉴试点单位的做法,探索建立面向市场的内部新体制和新机制;各部属企业对所属企业和多经、集经企业,可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组织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进一步推进医疗、社会保险和住房制度等配套改革。

(2)大力推进铁路工业“三改”。机车车辆工业“三改”方案已经确定,年内取得较大突破。制定机车车辆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业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按照“择优扶强、重点投入、厂项结合、突出项目”的原则,搞好技术改造。围绕客运提速、货运重载和产品上质量、上水平、上档次,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争取3年内基本完成机车车辆工业系统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结合技术改造,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着手构建企业集团。

(3)加快推进铁路基建改革。按照强化约束机制,完善建筑市场,严格控制投资,提高质量效益的要求;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推行投资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本金制度的项目,对资本金以外的其它投资,由项目法人筹措和偿还;暂不实行资本金制度的项目,要加大建设单位的责任,严格管理和考核;加快设计改革,认真抓好《铁路工程建设设计暂行规定》的落实;年内要进一步组织力量完成《线规》《站规》《房规》等重点规范的修订工作,2000年前完成全部设计规范的修订;加强设计管理;开展设计质量评定;强化工程项目施工竞争机制;在提高设计质量和概算编制精度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合理定价、打足投资、静态包死、动态管理”的办法,概算批准后,静态投资不再调整。

3.2 建立营销机制,大力拓展市场

(1)确立市场营销战略。要深入开展市场调查,认真分析市场、研究市场,确立目标市场,制订具有方向性、长远性、全局性的营销战略。根据现阶段运输市场竞争发展态势,全路客货营销战略的重点是:巩固发展中长途客运市场,争取需求量大的短途客运市场,扩大行包市场;保持大宗货物运量的持续增长,提高集装箱和高运价率货物的市场份额。各铁路局和分局要围绕全路的营销战略重点,结合各自面临的市场情况,确定各自的营销战略目标,有计划、有目的、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

(2)大力强化客运市场营销。售票是客运营销的第一线,必须改革坐等旅客上门的传统售票方式,采取灵活多样、富有竞争力、吸引力的各种售票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购票;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郑州、武昌、西安等大城市为支点,开行一批“夕发朝至”的旅客列车,以有竞争力的旅行时间和良好的服务质量吸引客流;按照服务和效益并重的原则,调整优质优价列车开行结构,部分虚糜的双优列车和严重超员的普通旅客列车允许混编,调剂客流,满足旅客的不同需求;加强站车服务,在服务设施、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等方面都要按照市场营销的需要,有一个大的改变,以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流。

(3)加快推进货运营销改革。全路要组织开行一批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五定”货物快运班列,使“货物列车客车化,价格收费公开化,服务承诺规范化”,通过方便、快捷、准时、规范的服务吸引货源;进一步深化货运计划改革,加快运输计划信息系统的建设进度,在试点基础上抓紧推广,做到托运人随时提出要车计划,铁路随时受理;改善货运服务设施,推行微机查询、制票,开展电话受理、上门服务、增设网点、代理运输等业务,实行全过程服务,千方百计吸引货源;开展一票直达、全程服务,进一步拓展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根据目前运输能力和市场情况,除成都局管内限制口外,放开其它限制口运输。

为适应企业建立市场营销机制、强化市场营销的需要,铁道部拟采取以下政策措施:对优质优价列车和快速列车在加价幅度内的价格浮动,允许各铁路局根据市场变化自行确定;有条件的餐车、行李车、管内慢车和季节性旅游列车,允许由地方或铁路企业租赁承包;各铁路局有权根据管内运输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管内列车开行方案;允许各铁路局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直通旅客列车的编组,根据运输市场需求,允许出租区段运行线和集装箱班列车位;为利用好回空车的运力,对装往定点接空分局的货物,允许在运费上给予一定优惠;允许用于设置营销网点、营销宣传等营销费用列入成本;允许铁路局和分局在不突破部定机构编制的前提下,调整内部机构设置,组建客货营销机构,二等以上的客货运站和车务段,要建立营销机构和营销队伍;允许铁路局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自主改革劳动组织。工业、施工和供销企业都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强化营销机制,大力拓展市场。

3.3 转换经营机制,推进集约经营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推进铁路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措施。只有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把经营压力、盈亏责任层层落实下去,才能促使企业主动闯市场、挖潜力、增效益。

3.3.1 实行一体化考核,落实盈亏责任

落实投资主体权益,完成铁道部确定的盈亏计划和投资回报计划,是运输企业占用国有资产必须承担的责任,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明确经营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实行与一体化考核相应的配套措施,对“管直清算、系数调节、运营资金自筹”的清算办法作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实行机车、客车投资有偿占用,完善工效挂钩办法。

3.3.2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效能

改善投资结构,优化增量资产配置,投资的经济效益论证和成本影响预测工作必须加强;要强化投入产出核算,建立和落实投资决策责任制;优化劳动资源配置,推进减员增效,1997~2000年,要求每年分流运输人员6万人,进一步修订定员标准,继续实行减人不减工资的政策,严格限制使用临时工和劳务工,分局一级都要建立内部劳务市场,全面推行职工内部下岗、待岗制度;加大生产布局调整力度,千方百计盘活存量资产;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要由财务部门统管,严禁违反规定乱设财务,1997年全路要实行铁道部资金结算中心与各地区资金结算中心联网结算,提高资金结算速度,发挥资金整体效能。

3.3.3 实行全员成本控制、成本否决

建立成本指标体系、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要建立以价值指标为主线,以数量指标、效率指标为支持,纵横连锁的成本指标控制体系,逐级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和每个职工,纳入经济责任制,严格考核,实行成本否决;优化成本结构,成本支出要体现保重点,优先支持列车提速和客货营销战略的实施,要继续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控制生产成本的支出,改革不合理的运用检修规程,积极采用新技术,从生产领域的深层次上挖掘节支的潜力;完善大修支出管理办法,修订大修支出范围,加强大修管理;完善成本计划办法,对基本生产费用实行标准成本法,对间接生产费用实行零基预算法,对非生产费用实行费用包干办法;全面加强企业管理。

3.3.4 实施多元经营战略

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支柱产业,兴办各类实业,推进纵横联合,扩大规模经营上迈出新的步伐。

1997年是我们胜利跨入21世纪前的一个重要年份。新的一年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而又艰巨。我们要再接再励,开拓前进,努力创造铁路改革与发展的新成绩。

(收稿日期1997-01)

标签:;  ;  ;  ;  

1997年铁路面临的形势与任务_服务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