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趋势三个方向:学习邓小平的教育思想_三个面向论文

两个趋势三个方向:学习邓小平的教育思想_三个面向论文

两大潮流和三个面向——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大论文,潮流论文,思想论文,学习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两大潮流

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眼光,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对当代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作出了一系列深刻论述。十年前,他写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高度概括了时代潮流对于当代教育的要求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趋势。

什么是时代潮流?时代潮流对教育有着怎样的影响和要求?这是我们认识当代教育以及进行教育改革的最基本的依据和背景。

如果我们对即将过去的本世纪作一认真的回顾,那么就可以看到有两大潮流在发生作用,一个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运动,一个是在自然科学推动下的技术革命运动。正是这两股力量使中国使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以说。20世纪发生的所有大的变化几乎都与它们有关。这两大潮流现在还在涌动着,前进着,其影响和作用在日益发展扩大。

尽管到了本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地区遭到极大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但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却蓬勃地向前发展,显示出强大的活力。还是邓小平说的是:“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383页)顺应时代潮流,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技术革命潮流发源更早,进入20世纪40年代以后,科学在许多方面有突破性进展,邓小平对此曾有过系统论述。技术革命极大推动生产力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现在科学技术越来越深入到生产过程,作用越来越大。当代国际间的竞争已由军事竞争转移到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谁掌握先进科学技术,谁拥有各种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就能在未来岁月中取胜。

这两大潮流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尽管一个主要是解决社会制度问题,一个主要解决生产力问题。社会主义需要科学,科学也需要社会主义。正是由于近代科学深入生产过程,形成大工业,造就了无产阶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实现自己的物质力量;正是科学技术使生产力高度发展,使阶级发展到如继续存在就成为社会发展障碍,这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根据。当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要战胜资本主义,一个带有决定性的条件就是要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靠什么才能实现?靠科学技术大发展才行。

科学也需要社会主义。现代科学已越过以个人或少数人闭门研究的阶段而进到社会化大科学阶段,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地进行。这一点,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更好地发挥集中人力物力有重点地干一番事业的优越性,科学本身没有阶级性,它的作用如何发挥,由掌握它的人的倾向而定。社会主义保证科学技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它的成果造福于人类,为最广大民众采用,杜绝各种为个人私利而危害人类的倾向。还有,科学成果本身在发展运用过程中常常出现正面和负面两种效应。科学只有与先进社会制度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趋利除弊,把负面影响限制在最小程度。

邓小平统观这两大潮流的发展,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和发展道路出发,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作用越来越大这一情况出发,提出了教育要三个面向。我们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能对邓小平的教育思想的真谛,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把教育工作搞得更好。

(二)三个面向

邓小平教育思想丰富,深刻而广博,他的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既是对现代教育功能与发展最科学的概括,又是其教育思想最集中的表现。

邓小平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一命题中,点明了教育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教育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些既是教育工作最基本的任务,也是确定教育战略地位的基本依据。为经济建设服务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离开这一条,教育就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讲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在不同社会制度下,既有共同的东西,也有不同的东西。有些人没有注意这一点,认为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现代化都一样;还有极少数人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持此论者,国内国外都有,现在有以前也有)。邓小平曾针对这个问题上的混乱认识,明确指出:“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这样,关系就大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4页)他特别点明,有些人“主张我们把资本主义一套制度都拿过来,似乎这样才算真正搞现代化了。这种自由化实际上是一种什么东西?实际上就是要把我们中国现行的政策引导到走资本主义道路。这股思潮的代表人物是要把我们引导到资本主义方向上去。所以,我多次解释,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有个名字,就是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81页)明确这一点非常必要。这是方向、道路问题。因此,教育面向现代化,要注意和坚持的是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方向和最新科学技术,并把这二者结合统一起来。

教育面向现代化,为现代化服务,本身也有一个现代化问题。从校舍建设、教学设备、教学手段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要符合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搞现代化,人们容易看到的是有形的东西,如学校设备,教学手段,这些应当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达到现代化要求的水准。至于无形的,如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则也必须加以注意,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即使有现代化设备也不一定就能办出现代化教育来。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是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反映,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①把教育看作是全面性、先导性的基础产业,是为提高青少年一代以及全民族的素质服务的。②把教育看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求发展争先进的战略产业。③与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日新月异相适应,不仅注意基础教育,同时还注意发展各种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并将各种教育协调与统筹,使之互相补充,互相衔接。④鲜明的开放性,不仅学校、社会、家庭互相结合,互相渗透,而且还向世界开放,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办学水平。⑤高度的民主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德智体几个方面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⑥新的人才观,这是教育思想的核心,即现代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应当是新型的摆脱旧的传统束缚、具有现代观念,既是有当代社会公民应有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又个性鲜明、身怀特长,富于开拓创造、不断追求新知的精神,等等。

教育面向世界,反映了当代世界发展的一个特点,即世界自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以后,就联成一体了。列宁在十月革命后说到这个问题时说:“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已经越来越国际化了,社会主义会把它完全国际化”。(《列宁全集》第19卷239页)

现在这种情况又有更大更快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使世界各国之间联系得更紧密,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深越大。不论那个国家,要想自我封闭起来,独处于世界之外,是不可能得到好的发展的。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对外全面开放,就是根据世界这一客观态势作出的。我们要想发展,实现现代化,就必须面向世界,关注世界发展,走向世界。

教育面向世界,首先要求我们无论考虑那一种教育,都要有全球眼光,把我国的教育工作同世界发展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不断提高壮大自己,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教育,一流的学校,一流的人才,为最后赢得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的优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凡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高等教育,要努力培养造就大批熟悉、了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有能力有气魄迎接时代挑战,积极参与世界竞争,走向世界的外向型人才。

面向世界,还要加强国际间交往、交流和合作,要走出去,派学生、教师到国外学习、进修,搞科研协作,参加国际学校研究与交流活动;又请进来,引进国外智力,学校向国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国外人士到中国留学、研究,使我国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教育的重要活动舞台和中心。

当我们谈到教育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同时,又强调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要主动适应当地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当地经济服务,这二者能一致起来吗?我认为,面向世界确切的含义和正确作法应当是:双脚牢牢地立在本地,从本学校本地区实际出发,从中国实际出发,又双眼紧盯着全球,了解世界发展变化,及时地把世界先进的东西引进本地,与本地实际结合,用来开发本地经济提高本地水平,推进本地发展,走向世界,争雄世界,同时又想办法把天下四方的人才、技术、资金引到本地区来,使本地区同世界各地联系更紧,交往更多。这样为当地经济服务才真正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开辟一个新的境界,这样为当地经济服务与面向世界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教育要面向未来,这一方面反映教育自身的一大特点,它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而未来是属于青少年的,因此说教育是属于未来的事业;另一方面,现在培养的人要在几年十几年之后才参加到社会实际活动中去。因此教育的这种滞后性又要求它具有超前性,“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要求,而且必须充分估计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05页)这种超前性是建立在对未来科学分析与预测的基础之上的。

未来是还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不同的指导思想和不同的行为,造成不同的未来。我们讲的未来,追求和创造的未来,是指在两大潮流推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未来,是积极向上、有奋斗目标的未来。我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00年全国经济发展达到小康,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面向未来,就是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使培养出来的人具有超前意识,掌握并运用现代科学知识,辛勤劳动,开拓进取,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师资队伍必须素质优良,能以新的先进的思想和现代观点为指导,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整个教育体系要采取多种措施和先进手段,随时为人们提供、补充、输送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人们永远处于不断前进、不断提高的状态。要做好迎接21世纪挑战的思想建设工作,使人们树立起未来要由自己去创造的观念,努力学习,继往开来,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

我们的未来是建立在科学分析之上的,是可以实现的,所以我们也称之为“明天的现实”。面向未来,绝不意味着可以不重现在,不顾过去。我们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统一论者。现在是过去的发展,未来是现在的延申。没有现在也就没有未来。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结、不能割断的。教育从它内容讲,主要是传授人类已有的也就是过去的知识,是前人实践的总结。人类社会为什么发展会越来越快?就在于后一代人是在前人发展的成果上起步的,是在前人的肩膀上攀登的。只有掌握了前人的成果,接受前人留下的经验教训,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综上,我认为教育的三个面向是互相关联的。面向现代化是基础,是核心;而真正的现代化,是世界性的;现代化又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水平,是面向未来的。因此,要把三个面向联系起来,全面理解并贯彻到整个教育工作中去。

标签:;  ;  ;  ;  ;  ;  ;  

两个趋势三个方向:学习邓小平的教育思想_三个面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