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贫困山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镇地角村为例论文_吴玩礼

民族贫困山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镇地角村为例论文_吴玩礼

吴玩礼

(湖南通道县委党校 418500)

农村危房改造,既是一件事关民生的实事,更是关系脱贫攻坚的大事。特别是对一些偏远民族贫困山区农村,真正要让这项工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此,笔者随播阳镇规划工作人员深入到地角行政村的危改工作开展调研,重点围绕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落实问题,深入摸排走访农户20多家,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共同探讨分析和思考对策。现以播阳镇地角村为例,对边远山区贫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行初步剖析。

一、播阳镇地角村农村危房改造基本情况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感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深得村干部、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确实是一件顺民心、合民意的民生工程。山区广大农民群众一方面居住条件普遍较差,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非常迫切,另一方面却因受经济实力、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对建造新房还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

(一)经济发展滞后。地角村位于播阳镇北部,距通道县城75公里,距镇政府12公里,是我县九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8年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为5200元,是个典型的偏远山区。该村与靖州县新厂毗邻,7个自然团寨,10个村民小组,有339户1038人,侗族;有耕地1295亩、山地12000亩,可利用水域面积1710亩,全村共有劳动力861人。近年来,驻村工作队进村后,引导该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基本形成了“茶油”和“牛蛙养殖”两大农业主导产业,目前已完成油茶种植基地400亩,牛蛙养殖基地60亩。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如有能力就不在本地建房,要到县城或其他集镇去建房买房,因为小孩可以到城里学校上学,年轻人可在城里打工就业。

(二)危房量大面广。经摸底排查,地角村共有危房住户78户,占总户数的19.5%。这些危房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建筑材料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全部是木结构,抗震、抗风能力差;二是使用年限普遍较长,95.8%的危房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已超过了其使用年限;三是管理修缮缺乏,由于山区地质条件较差,排水设施落后,加上许多住户长期外出务工或经商,缺乏对老房子的管理和修缮,形成危房;四是建新未拆旧,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建了新房后,认为“拆旧”既费力又耗钱很不划算,还担心他人占用就宅基地,将旧房改作堆放杂物以及圈养猪、牛或闲置,老房自然成了危房。 

(三)农村危房改造推进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近年来,地角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搬迁工作,对危房改造进行了一些探索。如,地角大团寨去年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第一期工程,已拆除危旧房8户,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但由于受一户一宅和只能在本村内调剂宅基地等因素制约,目前完成审批开始建新房的只有3户,易地搬迁户拆旧7户。拆旧难,建新更难。由于农户思想意识落后、经济条件限制、宅基地选址难等种种原因,危房改造工作过程中乡村干部和工作队普遍有畏难情绪,进展缓慢。 

二、播阳镇地角村危房改造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难点

(一)农村建房审批难。近年来,虽然政府统一要求做村庄建设规划,但是因无财力和技术支撑,村庄规划基本成为空谈。从已完成规划的村看,乡、村干部普遍反映规划过于理想化,与村庄实际差异大,缺乏实用价值,无法顺利实施,造成规划落地难。有的村干部明说,做规划仅仅为了应付审批,实际上不可能全按照规划实施。调查中我们看到,也有规划实施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难以按规划建房,甚至你规划你的、我建我的房,存在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现象。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方面严格按规划进行审批就批不了、建不了,另一方面一些有经济条件又急需建房的农户未批先建,造成了大量的违章建筑还有新建房未经合理设计,安全性考虑不周,尤其缺乏与村落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特色。

(二)产权复杂,宅基地调剂难。农村的危房一般是祖上留下来的老房子,大部分为几户农民共有,产权不清、界线不明,再加上住户的经济实力相差悬殊,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想进行宅基地调剂相当困难,如,地角大团寨村一幢,3间危房,分属3户农户,位于正中一户已建新房搬出,导致正中一间房屋长年失管,已无挡风遮雨的功能,使整幢老宅成了危房,又苦于权属调剂难,致使整幢老宅无法改造。

(三)村民思想意识未跟上,危改推进难。一方面,目前尽管乡镇政府工作有计划、有部署,但农民群众思想意识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对危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另一方面,已出台的政策虽然对危房改造的扶持力度很大,政策但宣传不够到位,相对于山区农民群众,要真正享受到这一利民政策,觉得槛太高,得到实惠确实不易,难以充分调动山区农村群众改造危旧房的积极性。

三、推进民族贫困山区农村危房改造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策的宣传贯彻和组织动员。要认真学习贯彻《湖南省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等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改变村民落后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广大群众改造危房的信心,努力在农村中营造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增强广大群众开展危旧房改造的吸引力和积极性。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首先,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农村居住点数量、布局和规模。其次,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加强监督,科学制定或修编村庄建设规划,形成住房与村庄特色地形地貌和谐相融合的合理布局,使整个村庄与古朴素静的田园山水风光相呼应,解决无序建房现象。第三,突出问题导向,分步实施,强化质量安全。

(三)统筹兼顾,提高工作的联动性和实效性。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抓好农村危房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人饮消防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相衔接,把危房改造与文化保护传承开发、生态旅游发展、地质灾害防治、林权制度改革创新、帮扶解困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对于群众坚持移居城镇又不具备条件的,应从长计议,适时疏导。

(四)加强领导,优化服务。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工作,各司其职,形成对新农村住房建设规范的一条龙服务体系,为引导农民建房提供优质、优惠的服务和宽松的环境。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工作的落实,驻村工作队、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积极发挥作用,把贯彻执行政策与尊重群众意愿有机统一起来,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自发建设的积极性,扎扎实实推进危房改造工作。

论文作者:吴玩礼

论文发表刊物:《论证与研究》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民族贫困山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镇地角村为例论文_吴玩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