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与我国的对策_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社会与我国的对策_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化社会及我们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指出融梦想与现实于一体的信息化社会正在来到全人类面前,并探讨了我国参与国际信息竞争所应采取的八大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

现代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而由这三大要素分别形成的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则是现代科学的三大支柱。目前,材料科学和能源科学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信息科学似乎还跟不上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但正是这迅猛发展着的时代要求,今天全人类的目光,从世界各个角落一下子重新转移到信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上来。“信息”正日益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活动各个领域最普遍运用的基本概念之一,诸如自然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等等,影响极广,意义甚深。

特别是美国克林顿政府“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出台,无疑又给方兴未艾的全球信息化事业“火上浇油”,几乎震撼了整个地球人类的“信息”灵魂。各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争先恐后,纷纷拿出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这无疑加速了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

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融梦想与现实于一体的信息化社会正在来到全人类面前。

1.信息化社会的标志、特征和趋势

据文献计量学家D.普赖斯所作的“最完善”指数型理论推算,从17世纪以来的三个世纪中,人类的知识量是“成万倍地增长”。正是那个时候,人类社会首次出现了专门或主要从事信息和知识生产的文人学士。17世纪初期出现的所谓“无形学院”正是日趋活跃的社会信息交流的鲜明反映。但是只有到了本世纪50年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具有一定程度智能化的高效率信息处理的信息技术的兴起,才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真正的信息化革命。包括计算机、光盘、数据库、联机网络、电子印刷、电子邮件、传真机以及卫星通讯等电子手段与设备,成万倍地提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生产、存贮与传递能力,实现了从生产、办公室到家庭的全社会领域的信息化过程,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全面的信息化阶段,也即进入了信息化社会。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信息社会始于1956年和1957年,其理由是:1956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事技术、管理和事务工作的白领工人的数量超过了蓝领工人,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信息技术步入全球性的卫星通讯时代。

信息化社会的根本标志便是出现了空前壮大和高度发达的信息产业群体。由于依托着以电子学为基础的新兴信息技术及其部门,因而带来社会信息能力(即信息传递手段、信息产业结构和信息生产的综合能力等)的空前飞跃。这主要表现为:

(1)信息与知识的生产量空前加速

据俄国情报学家乌尔苏尔在1991年6月所提出的估计,1900年以后人类社会知识是每50年翻一番,而1950年以后则是每10年翻一番,1970年以后是每5年翻一番。从现在到本世纪末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将呈几十倍地增长。也即所谓的“信息爆炸”、“知识爆炸”;

(2)信息手段的空前普及

如美国现在有2000多万个家庭拥有个人计算机,居民的电话普及率约为95%;

(3)信息产业的从业人员在总劳动人口数中所占的比重空前增大

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中,这个比重约为60%。美国约为90%。

(4)信息产业的产值空前增长

目前在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值接近其总产值的40%;

(5)信息交流的国际化

目前世界上有4000多个商业数据库提供国际服务。卫星通讯覆盖130多个国家。此外还有大量国际会议、几十万种书刊的跨国流通以及几百万人次的国际访问交流等;

(6)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信息已成为获取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防力量的决定性因素。信息产业也已成为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及其政府,最优先发展和最优惠扶持资助的头等产业。

最早研究信息社会的美国未来学家贝尔认为信息社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1)经济上,由制造业经济转向服务业经济;

(2)就业结构上,专业人员与科技人员取代企业主而居于社会的主导地位;

(3)理论知识居于中心地位,成为社会革新和制定政策的源泉;

(4)在技术上,生产技术和生活技术逐步朝着有计划、有节制的方向发展;

(5)在决策上,日益依靠“智能技术”。

可以认为,信息化社会有如下四个主要趋势:

(1)信息、知识、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3)信息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和知识分子在劳动总人数中所占比重和所起作用日益增大;

(4)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化,节奏明显加快。

2.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正在迈入信息化社会

综观世界,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1)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全力以赴发展信息服务业以加速社会信息化进程

美国、日本、德国和南朝鲜,目前在科技上的投资已达到或接近其国民生产总值的3%。如美国实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该计划实则为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制订的题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行动计划”的重要文件。从文件看出,美国政府已明确地认识到,信息基础结构不仅仅是指那些技术先进的硬设备,而且还应包括,构成“信息高速公路”的各项必不可少的“元件”:信息、应用、软件、标准和人。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十分雄心勃勃的:

——勿须考虑地理,距离,财力或残疾,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享用最好的学校、教师和课程;

——不仅仅在大机构或大城市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庞大的艺术、文学和科学资源随处可得;

——可以联机方式享用美国的保健服务以及适应其他重要社会需求的服务,而无须再排队等候;

——你可以生活在许多地方,而不会丧失以前有益的和充分就业的机会。因为你可以通过电子“高速公路”与你的办公室“通信”;而不必乘坐汽车、公共汽车或火车;

——小制造商可以通过电子方式从全世界获得附有详细制造规格的定货单,其形式使机器可以直接来制造必需的产品;

——无论何时,你都可以在舒适的家中选看最新的电影,玩最激烈的电视游戏,或存钱和购物;

——你可以直接或通过诸如图书馆等当地机构获得政府信息,以电子方式申请和接受政府福利,以及方便地与政府官员取得联系;

——各政府机构、企业及其它单位都可以通过电子方式交换信息,减少文书工作并改善服务。

另外如世界上最先提出建立“信息化社会”国家的信息技术大国日本,针对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提出了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日本式“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并着力推进第5代和第6代计算机发展计划。

英国在今后10年内将投资高达380亿英镑来建设英国的信息高速公路。

欧洲于1994年2月16日,宣布兴建“欧洲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加速开展埃普里特计划或称“欧洲信息技术研究开发战略计划”。

最早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国家的新加坡,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已进入试验阶段,它将使新加坡变成一人“智慧岛”。目前新加坡已建立了全国图书馆自动化网络系统(SILAS),已完成了光纤通信网络大半的铺设工程。它可望成为建成“信息高速公路”的首批国家之一。

一言以蔽之,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发展电子产业而推进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2)各国社会的信息化进程直接与其国力的强弱兴衰相关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美国与前苏联的对比中找到很好的例证。据前苏联科学家提供的数据,美国在1975-1990年间为促进国家的信息化总投入了25,000亿美元,而苏联同期的投入还不到100亿美元;美国的科研成果的投产率高达80%以上,苏联的发明仅有1/4获得应用,这正表明科研成果转移问题实质上是科学界与生产部门的科技信息交流问题。正是这社会信息化进程缓慢即苏联科学家所指责的“交流功能不全”,在很大程度上拉了苏联经济发展的后腿,而经济落后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之一。

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来临的时代里,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信息能力或社会信息化进程。而且愈是经济发达国家,也便愈重视社会信息化进程。也许真的是“谁拥有最强大的信息……谁将最领先于世界”。

3.我国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明确我国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信息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针对信息化社会到来而提出我们对策的前提。

(1)我国信息服务业的现状

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①信息服务产业已初具规模和基础;

②全国信息系统框架已形成:重点建成了经济、科技、统计、银行、邮电、电力、铁路、民航、海关、气象、人口等十几个国家信息服务系统;在国家数据通讯传输网络方面,已建成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覆盖中国的31个省市。初步形成了中国国家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基本框架。目前“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和“金卡”工程),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几项重点工程;

③信息服务网络和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逐步发展,有力促进了信息横向交流;

④信息市场已经兴起;中国信息服务业以年25-30%的增长率发展;

⑤多种所有制的信息机构和多种经营方式的信息服务业开始出现;

⑥信息服务的技术手段由单纯手工向手工与计算机处理相结合,计算机应用由单机向联网方向发展。

(2)我国信息服务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定性上看,初步有七个方面问题:

①规模小,基础差,手段落后,与发达国家比差距大;

②信息系统建设投入相对不足,信息资源相对不足,开发利用率低;

③管理体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部门所有,各自为战;

④全民信息化意识差;

⑤信息市场发育水平相对较低;

⑥缺少政策和法律的引导。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政策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方面,都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加强;

⑦包括从事信息产业人员在内的人员素质亟需提高,知识结构亟待调整加厚,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再从定量上进行比较,则有下列方面的差距:

①我国目前的电话普及率为100人1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接近1人1部;

②在目前可利用的40,000多个国际商业数据库中,我国实现联机检索的仅有600个,而美国则能检索利用其中的3,300多个;

③全世界现有科技期刊约10万种,我国只大约引进1万种;

④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平均出版周期大约为13个月,世界先进国家大约为2个月;

⑤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包括象美国的布鲁金斯研究所和兰德公司、英国的国际战略研究所、德国的IFO经济研究所和日本的野村综合研究所等这样一些著名情报咨询机构及其发达的情报信息咨询业,等等。

二、对策与建议

根据世界信息产业其结构“由硬变软”的发展趋势,根据21世纪全球信息化大趋势的预测,同时针对我国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信息产业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我们的相应对策和探讨性的建议:

1.加速培养情报信息意识,树立全民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

从国家内部和国际环境都获取更多信息的角度,从普及和提高两方面同时来抓的角度,不断加强情报信息的再教育和再认识。使得“信息不仅是资源,而且在一定信息技术条件下能够进行资源共享”这一认识深入人心。

为此,关键是要加速信息专业和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要培养一定比例的高层次人才。使得情报信息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在一支扎实稳固的人才队伍之上。从而根本上扭转和克服我国在某些程度上所存在的特别象工业不发达国家在实行“资源共享”方面的几种通病。

2.坚持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又有改革开放精神的国家道路,对“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再认识

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汲取且更多地获取国外(特别是一些先进国家)的外部信息。即达到“洋为中用”和改革开放的目的。因为“就一个国家来说,外部信息知道愈多,愈能找出自己与外国的差距,就愈能激发起自己愤发图强,急起直追的努力”。

另一方面,我们更应当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深入发掘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内部信息和精髓,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即达到“古为今用”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目的。

3.加强标准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从宏观组织管理,到微观技术结构,不断加速信息和信息技术系列的标准化进程,向国际标准化迈进。为建设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为信息的合作化、国际化和未来全球化的信息化社会发展方向开辟道路。

4.加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步建立信息网络

重点发展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包括软硬件等)和现代通讯(包括卫星和光纤通讯等)相结合而组成的各种信息技术,以加强信息服务产业的基础工程建设。加速在各企业、单位和地方间的计算机联网。国家应加强并加速综合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如政府当前正在实施的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金桥”、“金关”和“金卡”的所谓“三金”工程,应逐步加大人、财和物的投入,形成脉络贯通的全国性网络。从而达到科技、经济和社会信息服务的综合一体化。以期尽快建成中国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

5.进一步加强预测学和未来学的研究

应着力培养适合我国国情且具有世界目光的预测学家和未来学家。从而尽量避免我国在包括科技、经济、教育等等国策制定上的被动局面。针对各行各业的具体专业特点和情况,则应努力把握好获取信息的时机问题以及信息时效性。因为“信息所表明的是物质的变化状态”:获取时间上太早——则会因信息处于某种“保密”阶段而不易获取;时机上太晚——则会因信息丧失其时效性而延误我们工作上的战机和节拍。要赶在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或关键性问题尚未显露端倪之前,花费少量而高效的人力来静观其变,以期作出预测和决策,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快速多变的步调。

6.加快实现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促使国家科教信息网络工程(有人称“金科”工程)纳入国家计划,并力争早日付诸实施。

7.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包括信息立法在内的法制建设

可以说,这是我国信息化社会缺之不可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因为在信息化社会里,起主导作用的是不断变化和流动着的信息,以及信息的有序重组和应用。

目前我国政府所实行的“小政府,大服务”的战略方针,以及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等各种法律的陆续颁布,正说明我国目前最高领导阶层的明智和现实,为我国进一步迈入信息化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但是在某些特别是较为具体的专业部门,仍旧存在着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条框分割过于清楚、信息相互封锁、本位主义为重甚至轻视教育(特别指成人教育、校后教育、岗位培训等)、挤兑人才等种种弊端或短视行为。这些都可能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迈入信息化社会的巨大障碍,必须引起政府部门和全民的警惕和足够重视,加以通力合作,以期克服。

8.应着手建立中国的信息战略咨询高级研究所

象1987年12月由几家部委,为加强文献资源协调布局,为促进“资源共享”而正式联合成立的国家部际协调委员会一样。目前国家也应当正式成立一个专门研究信息及信息产业发展的国家部际协调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着手建立象美国的布鲁金斯研究所和兰德公司等的中国自己的信息战略咨询高级研究所。

标签:;  ;  ;  ;  ;  ;  

信息社会与我国的对策_信息化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