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机制建设论文_杨志霞1,蔡琳2,谷素荣3,包宝小4,席文雅5

加强校园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机制建设论文_杨志霞1,蔡琳2,谷素荣3,包宝小4,席文雅5

1.兴安盟地震观测站 内蒙古 137400;2.兴安盟地震观测站 内蒙古 137400;

3.呼和浩特基准台 内蒙古 010000;4.乌兰浩特地震台 内蒙古 137400;

5. 乌兰浩特地震台 内蒙古 137400

摘要:建立和健全校园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机制,提高城乡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把乡镇中小学生作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不仅使其掌握基本的避难、自救互救知识,丰富、提高乡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通过他们在家长和社会上的“辐射宣传”扩大在宣传范围,为形成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做好基础工作。

关键词:防震减灾;辐射宣传;校园宣传教育

2018年度上半年中国大陆发生ML5.0级以上地震18次,ML3.0级以上地震23次,主要分布在青藏块体及周边,5级以上地震活动频次减弱。我盟研究区发生ML1.0级以上地震287次。其中最大地震为2018年5月28日发生在吉林松原ML5.7级地震,兴安盟境内多地震感强烈。

面对当前的震情形势,兴安盟地震局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和部署,把经常性、常规性宣传和地震纪念日、5·12防震减灾日等相结合,通过悬挂横幅、书写标语、开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把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科普宣传知识等宣传到社区、到校园、到企业、到单位,尤其把乡镇中小学校园宣传作为重点对象。兴安盟地震局的工作人员在校园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开展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路子新方法。下面浅谈几点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思考:

1 加强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的建设,提高公众意识

中小学教育是全民教育的基础,在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使中小学师生在学到地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懂得运用防震、避震和震后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使地震发生后人员伤亡尽量最少化。我盟乡镇地区房屋普遍抗震设防条件差、居民缺乏地震的相关知识,应该作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重要方面。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做好学校地震安全知识普及工作,进一步在我盟中小师生中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防震减灾理念、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应急避险技能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尤其是条件相对落后的乡镇中小学校。从2010年开始至今,兴安盟地震局陆续在全盟旗县市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的推荐和评选,先后有10所学校被评选为“内蒙古自治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1.1机遇难得、条件成熟

200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各级地震,教育部门要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建立和完善宣传网络,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活动”。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中再次强调“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推进地震安全社区、示范学校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等建设,充分利用国家防灾减灾日等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公众自救互救意识,提高防灾能力”。这就为我们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1.2社会效益突出,成效显著

中小学生正是学习、接受新事物的好时期,接受快、兴趣高,对中小学生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普及了防震减灾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学生向家庭和社会作“二次宣传”,以及学生不断地入学和毕业,宣传的对象不断地轮换,能够起到很好的辐射宣传作用,从而大大增加了宣传教育面。

2 普及中小学的地震科学知识,让防震减灾意识成为常态

为了确保地震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发生灾害后应急对策的顺利实施,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在日常教育和教学活动中,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防灾对策教育,使地震科普知识和防灾知识得以普及并落到实处。

2.1科普宣传进课堂

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地震减灾等科普知识编写、印刷成简单明了的宣传图册和宣传单,作为基本常识向小学生发放和讲授,使广大中小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地震这一自然现象,并充分理解强烈地震会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危害性,增强对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还利用一些地震纪念日等宣传日派专业人员到学校为师生开展地震知识的普及宣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消除对地震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2.2科普宣传多样性

学校应该利用校内的宣传媒介,组织学生观看地震科普知识电影、运用橱窗、广播、宣传图画,举办科普讲座,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进行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中小学生能够更快、更容易、更方便地学习、了解和掌握地震知识,为防灾、抗灾、救灾做好知识准备。

3 建立防灾小组,落实防灾措施

震相关部门的业务人员应该指导学校建立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学校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地震模拟演练,从而保证地震发生救灾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3.1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地震演练

学校要依据学校自己的情况制定应急方案,定期组织地震模拟演练,学校领导、老师应清楚的了解应急方案的内容和要求,保证地震发生时自己该干什么,防止出现混乱,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3.2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交流

每次地震演练后,学校领导、老师要总结在训练中出现的不足,听取学生的体会和意见,并对学生进行实地指导,使学生在面对地震时团结互助、摆脱恐惧,增强战胜灾害的信心。不断改进和完善校园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机制,使学生受益最大化。

4 结语

开展防震减灾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普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地震部门要协助学校尤其是条件相对差的乡镇学校切实行动起来。不能因为当地现在没有地震就放松警惕、疏于预防!我们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要求,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开展和完善中小学校园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机制。

防震减灾教育是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等环节的重要辅助。学校人口密集程度高,中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宣传教育易于组织和落实,是相当理想的宣传阵地,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具有独特而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地震台网

[2]《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5号)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

[4]《校园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几点思考》梁林峰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论文作者:杨志霞1,蔡琳2,谷素荣3,包宝小4,席文雅5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加强校园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机制建设论文_杨志霞1,蔡琳2,谷素荣3,包宝小4,席文雅5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