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元素在霍林郭勒市文化景观中的应用论文_解维锋,刘秦南,王路为

蒙古族元素在霍林郭勒市文化景观中的应用论文_解维锋,刘秦南,王路为

1.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昆明 650201

摘要:目前城市本土化、民族化特征消失的问题在逐渐增多。霍林郭勒市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位于西部的科尔沁草原拥有大量的蒙古族人口。选择霍林郭勒市作为研究对象,对蒙古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具有代表性。研究目前的现状,结合实地调研以霍林郭勒市为研究范围,把其中应用的蒙古族传统元素进行分类,总结出目前的应用现状,找出影响城市问题的所在。

关键词:内蒙古;霍林郭勒市;蒙古族文化

1.蒙古族民族文化

蒙古族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主要有四个元素组成,分别是英雄主义情节、自由主义精神、宗教信仰和艺术修养。

1.1 英雄主义情结

蒙古族的英雄情结在我国文化的价值观中体现尤为明显。蒙古族曾经被认为是野蛮的民族,直到成吉思汗统一全蒙古才开始了全新的时代,在面对保卫家园和开疆扩土的战争时,蒙古族人民表现出极强的乐观精神和忍耐力,不怕流血牺牲、不怕失败,以保卫家园牺牲为荣耀,把牺牲的战友视为英雄。因此,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形成脱离不了对民族英雄的崇拜之情,这也是历史时代创造的民族价值观,直到今天和平年代,蒙古族对英雄主义的崇拜仍然存在,也是蒙古族文化中最具有意义的精神文化。

1.2 自由主义精神

蒙古族牧民生活在广袤的大草原上,游牧的生产方式注定了需要牧民们时刻迁徙,放牧空间辽阔,对行动没有限制,生活简单、自由,就是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和行动上的自由,共同奠定了自由主义精神形成的基础。

1.3 宗教信仰

据蒙古族宗教文化史料记载,蒙古族最初信奉的宗教是萨满教,萨满教崇拜自然和神灵,认为万物皆有灵。蒙古族热爱自然、崇敬自然的宗教信仰也从根本上体现出蒙古族人民希望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虽然随着元朝的发展,藏传佛教逐渐取代萨满教作为国教,并且其他宗教也被接纳受到保护,不过随着元朝的灭亡,蒙古族残余势力重新回到大草原,萨满教又重新开始被传播开来。

1.4 艺术修养

蒙古族民族服饰、哈达、图腾、壁画、文字、史诗、马头琴、安代舞、祝酒歌等艺术形式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反映出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坚毅刚强的磅礴气势,散发出浓浓的草原风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霍林郭勒市概况

霍林郭勒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由通辽市代管,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在科尔沁草原腹地,是一座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新兴工业城市。2014年霍林郭勒市入选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80位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第45位。

“霍林郭勒”据蒙古语音译而来,“霍林”为美食、茶饭、休养生息之意,“郭勒”为河的意思,“霍林郭勒”即美食之河,寓意富饶美丽之地。

霍林郭勒市与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交界。距中蒙边界120公里,距通辽市330公里,锡林浩特280公里,距北京1116公里,距沈阳596公里,距长春616公里。

3.霍林郭勒市受蒙古族文化影响的建筑现状和调研情况

3.1霍林郭勒市蒙古包圆顶造型

蒙古包的诞生是蒙古族祖先为了适应草原自然后来把民族的精神文化融入其中,表达对天主的尊敬之情、对自由的向往之情、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对火的敬畏之情等,大量运用白色、红色、蓝色、植物花纹、图腾、文字等对蒙古包进行装饰,无论是从圆形的结构、细腻的内部装饰,还是外部的花纹图腾都明确的表达出蒙古族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圆形的蒙古包顶部造型是霍林郭勒市蒙古族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希望借此设计可以延续蒙古族的传统民族文化。

3.2 壁画 和文字

壁画艺术历史久远,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契丹时期,当时是在墓穴里描绘死者的生前,或是在一些作法仪式上出现过。壁画反映了一千多年来历史与社会的变迁。

蒙古族有自己独立的文字系统,在成吉思汗时期就开始创造自己的文字,经忽必烈的在创造,全国各地的蒙古族都可以使用自己的文字进行沟通。

3.3蒙古族礼帽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根据不同的地理自然环境、民族文化,设计了自己的民族服饰,我们可以根据服饰特征。区分民族类别,因此,民族服饰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标志,起到“族徽”的作用。在古代,随着改朝换代人民的服饰也会改变,因为统一的服饰起到凝聚人心作用,战争时期,统一的服装有利于凝聚战斗力,使人们从心理上热爱自己的民族、国家、同胞,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愿意做出牺牲。

蒙古族是个骁勇善战的民族,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蒙古族服饰“族徽”的社会功能显著,它除了起到冬季防寒 保暖、夏季防晒实用功能之外,还表现在头饰、材质、花纹、工艺等方面。蒙古长袍、蒙古靴、蒙古帽都是蒙古族服饰典型的标志

3.4市景观小品中蒙古族元素的应用

景观小品是组成景观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具有艺术和功能的双重特性,它的作用是协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景观小品的设计方法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新古典主义设计或者地方主义,设计师通过景观小品希望人们感受到一定的历史文化;另一种是抛开文化的概念,追求象征主义。景观小品的设计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思想及社会活动、生活的水平等的轨迹。调研中发现,霍市中很多与建筑相互呼应的景观小品,也有些独立的雕塑,这些小品都与蒙古族文化相关,属于地方主义设计方法。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很早就开始了对“马”的崇拜,马头琴是蒙古族独有的乐器,很多乐曲都是由它进行伴奏,西拉木伦公园中心建造了一座马头琴雕塑,它由三面马头琴组成,高大宏伟。科尔沁博物馆前的广场上也有一座宏伟的雕塑,与建筑相互呼应,雕塑的基座上是大片的壁画,雕刻的都是蒙古族战争的场景,雕塑的顶端是蒙古族身穿蒙古包拉弓射箭的造型,采用黑色的金属材质,与主体颜色和材质都不相同,起到强调作用。这些景观小品虽然功能、造型、材质、色彩都不尽相同,但是都应用了蒙古族元素,表现蒙古族精神,是这个时代这个地域的精神思想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德都蒙古地名例释[M]. 民族出版社,纳?才仁巴力,2014

[2]古代蒙古族逻辑思想研究[D]. 莫日根巴图.南开大学 2012

[3]古代蒙古人崇拜腾格里思维研究[D]. 莫日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4]准噶尔汗国史[M]. 兰州大学出版社,(苏)兹拉特金,2013

论文作者:解维锋,刘秦南,王路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  ;  ;  ;  ;  ;  ;  ;  

蒙古族元素在霍林郭勒市文化景观中的应用论文_解维锋,刘秦南,王路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