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城市叙事空间的分析方法与编辑方法研究_空间分析论文

历史城区叙事空间的分析方法与编辑方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文,城区论文,编辑论文,历史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过去10年,中国城镇化的城市空间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城市建设注重物质空间规划,而忽略了城市非物质空间要素,导致城市功能布局失衡、环境品质下降、特色缺失、城市事件空间遗失、城市历史文脉断裂等问题。城市叙事空间从人的行为感知角度研究空间,体现了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能够有效缓解以上问题。城市叙事空间是建立在叙事理论基础上,运用叙事空间方法,通过对物质空间和城市事件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再经过组织编辑而产生的一种叙事的、易认知的、有特色的城市空间①。目前国内外对城市叙事空间的研究日趋火热,各学者提出的城市叙事空间方法逐渐增多,如地图叠加法、空间点模式分析法、空间句法、字词句法等等,这些方法的研究视角和用途有所不同。本文在归纳总结已有城市叙事空间方法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叙事空间分析方法和叙事空间编辑方法两个部分(图1)。其中,第一部分为叙事空间分析方法,是由地图叠加法、空间点模式分析法和空间句法组成的,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考察城市叙事空间结构并确定叙事主题。第二部分为叙事空间编辑方法,包含字词句法和场景编辑法,即运用字词句法整合物质空间肌理,通过场景编辑法表现多样性事件。只有将叙事空间分析方法和编辑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让城市空间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相融合,便能修复城市叙事空间,延续历史记忆,让人们获得归属感。

      

       图1 城市叙事空间研究方法框架

       一 叙事空间分析方法

       1.地图叠加法

       地图叠加法是城市叙事空间的基本方法,是张楠教授与英国剑桥大学环境叙事研究中心在其合作的中国和英国城市环境叙事系统研究项目中提出的②。此后,有诸多硕士论文应用地图叠加法对实体城市叙事空间进行研究,如苏州旧城区叙事空间研究③、曼彻斯特城市叙事空间研究④、澳门半岛城市叙事空间研究⑤、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叙事空间评价⑥等等。总结这些研究可以发现,地图叠加法在分阶段地逐步被深化和完善。最初,地图叠加法是在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中的图底分析法基础上加以改进,通过城市空间各个时期的可视域进行叠加,将时间要素下城市空间(物质要素)的变化体现出来,从而将对城市空间的分析由静态转为动态。然后,为了补充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理论对城市非物质性要素关注的不足,地图叠加法开始引入多样性城市事件,通过可视域叠加图与城市事件空间分布图进行再次叠加,从而将城市空间变化(物质要素)和事件变化(非物质要素)整合起来,并在时间积淀中呈现,而得到城市叙事空间。

       通过运用地图叠加法就能够从跨度大的时空范围中,梳理空间和事件的脉络关系,综合考察叙事资源,而最后得到的城市叙事空间结构为叙事空间编辑提供了线索,使其有章可循。

       2.空间点模式分析法

       空间点模式分析是一种空间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是研究地理实体或城市事件的空间位置点数据分布模式的方法。城市多样性事件空间在地图上常以点的形式来表现,有的是对应具体的建筑实体,有的可能是以前事件发生的地点。对于城市叙事空间来说,研究多样性事件空间点的分布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多样性城市事件空间点模式分析中,首先对不同时期城市多样性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将多样性城市事件对应其发生的位置标示在各个时期的城市地图上,接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进行分析,最后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描述多样性事件的空间分布及特点。空间点模式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类,分别是从聚集性出发的基于密度的方法和从分散性出发的基于距离的技术。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这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分析。马骁在对长沙市历史城区城市事件叙事空间进行研究分析是就结合使用了这两种方法⑦。

       运用空间点模式分析法对城市多样性事件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事件叙事空间分布的集聚程度、事件点主要集中的区域以及事件整体的变化。多样性城市事件分布密集的地区就形成了“事件群”,这是因为这些事件当时发生在相同或相近的空间载体中而形成的。通过分析“事件群”所包含的事件类型及主题成分,就可以找出最能体现区域历史文化的事件主题,进而确定规划设计的叙事主题。为区域找到了一个共同的诠释文本,同时能够让人更容易感受和体验到城市空间的故事。

       3.空间句法

       空间句法由英国伦敦大学比尔·希列尔(B.Hillier)和朱利安·汉森妮(Julienne Hanson)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是一种通过模拟人与环境互动来构建空间分析模型,对城市空间进行量化描述的理论和方法⑧。

       周晗运用空间句法轴线分析法对长沙各个时期句法变量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长沙城市意象中路径要素的演化过程及结构特征⑨。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再设计项目以视域的方法来分析公共空间的可见区域中步行人流活动,迅速找出区域现状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案⑩。朱庆、王静文等探讨了城市意象与空间句法的差异与关联,并详尽地论述了城市意象五要素的句法表达,支出道路与轴线相类似,区域可以局部可理解性来分析,标志物可以用轴线与视域分析来描述等等(11)。

       总而言之,在城市叙事空间研究领域,空间句法可以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用视域分析法对重要叙事场所和叙事地标进项可视域分析,得出其重要的可视点。二是应用轴线分析法对叙事路径进行分析,并基于可达性对叙事点之间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与调整。

       4.叙事空间分析方法的指导意义

       地图叠加法和空间点模式分析法其实都有对叙事要素中多样性城市事件的分析,不同的是空间点模式分析借助了计算机软件平台。多样性城市事件的分析目的在于梳理事件类型,找出主要事件群,并提炼各个事件群相适应的事件主题,以及体现区域空间特色的整体叙事主题。另一方面,地图叠加法强调的是叙事各要素所起的作用,在对叙事要素间的结构联系确定上缺乏有力依据,而空间句法则强调了叙事要素的结构联系。因而将地图叠加法和空间句法结合分析,就能得出更加完善的总体城市叙事空间结构。完整的叙事空间结构为叙事空间编辑确定了清晰明确的叙事主线,规划设计方案应尽量保持其原有的叙事空间结构,这样才能延续历史文脉,同时让人更易了解到空间的故事。叙事主题和叙事结构这两者都是叙事空间编辑的前提和基础。

       二 叙事空间编辑方法

       梳理时空线索、研究叙事空间结构、确定叙事主题之后,就应该对叙事空间进行编辑。城市文化内涵、历史积淀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两部分内容。其中物质要素主要包括建筑物、街道、广场、公共绿地、空间肌理等等,而非物质要素重点体现在历史事件、民俗节庆、名人文化等多样性城市事件上。因此,叙事空间编辑方法对应的包含了两个部分内容:运用字词句法来整合物质层面的空间肌理,以及运用场景编辑法表现非物质层面的多样性事件。通过运用这两种方法使事件与空间相咬合,才能让人与城市空间真正实现情感上的交流。

       1.字词句法

       张楠在《凤凰·印象》一书中,以湘西凤凰古城文星园的规划设计为例,将语言逻辑中字词句法的形成过程应用于建筑和城市空间的构成模式,构建了在核心历史街区与新城过渡的区域里,城市设计的构形方法:由词汇,到句子,到段落,到文章的生成过程,再现了凤凰民居自生长程序。(12)

       字词句法深受阿尔多·罗西的类型学理论的影响,基本思想是研究凤凰古城自然的生长与演变机制,然后将这些规律应用在文星园的规划中,通过提取典型词汇、剖析句法段落到还原词汇、重组句法段落,快速填补残缺的城市空间肌理(图2)。第一阶段是方言的学习,规划前期搜集当地马头墙、墙体、门窗的形式,分析几个当地典型的建筑单体的尺度、组合形式以得到新建建筑合适的尺度以及组合方式,并剖析现状建筑肌理为新建建筑组团肌理形成提供依据,最后探讨不一样的建筑语汇,如外来文化教堂上拱券窗。第二阶段是方言的表述,规划首先提取凤凰当地七种典型面阔、进深、面积组成的单体建筑尺度,并进行编号。然后提取凤凰传统民居的记忆符号,如马头墙、批檐、凉亭、吊脚楼、老虎窗等等,从中选择几种典型代表,并予以编号M、P、L、H等。接着根据现状典型建筑或者创新性自由组合,将词汇拼贴形成建筑单体,单体再根据传统肌理进行组合成街道、院落体系与建筑组团,建筑组团分区即类似于文章的段落。最后,插入外来语汇,采用当地材料对外来语言进行本土的解读,同时对已完成的段落加以修饰,便形成了完整的文章。

       字词句法很好的兼顾传统与未来,使文星园与古城肌理达到完美融合,在延续传统地域建筑语言的同时,又能够应对和承载新的社会生活。

      

       图2 字词句法组合示意

       2.场景编辑法

       在《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一书中阿摩斯·拉普特卜(Amos Rapoport)指出,四种概念化环境的最佳方式,其中第二种方式被解释为“一种场景的构成”(13)。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在《事件城市》一书中指出建筑是由空间、事件和活动组合而成的,他在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的创作实践中尝试将电影场景中重复、反转、错位、叠加等处理手法用来制造事件(14)。国内学者陆邵明专注于对场所叙事的研究,并提出了保护文化遗存、塑造历史场景、使用主题性道具、蒙太奇式组合等叙事策略(15)。

       因此,运用场景的方式来表达事件,再通过场景的组合编排形成动态的、让人身临其境的故事。场景化处理不仅注重单个场景的意境表现,而且强调多个场景的联合,整体性创造意境的理念,连续场景的变化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及呼唤其内心情感。因而,本文从单个场景的塑造和多个场景的组织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1)单个场景的塑造

       场景包含了三个要素即固定因素、半固定因素、非固定因素,这三者是构成场景的基础(16)。固定因素是指如铺装、街道、建筑墙面这类无变化或者变化少的物质空间载体。半固定因素是指雕塑小品、街道家具、绿化植被这类能够快速被移动改变的因素。非固定因素指场景中的人物。从场景构成的三要素出发,可以总结出单个场景塑造的策略:固定因素上以历史遗存物、建筑墙面、街巷空间等为叙事载体,通过修旧如旧、功能置换、适应性改造等手法,再现城市深厚的历史积淀。半固定因素上通过设置创意街道家具、主题雕塑、小品设施、植物等主题性道具,引导不同的行为和活动的产生,从而形成不一样的场景。非固定因素上通过文艺展览、民俗活动、街头手工艺、节庆表演、多媒体展示等行为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让人在空间体验与日常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场景意象。

       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项目改造保留了原有“鱼脊式”的北方胡同街巷格局,建筑采用北方的四合院形制,同时融合了川西民居的建筑装饰特点,每个院子错落有致,各不相同。在井巷子有一段砖文化景观墙,用历代古砖与现代新砖垒砌、陈列着历代地图、浮雕图像,墙上残断斑驳的痕迹隐喻着成都千年的演变历史。砖墙上宽窄重门、天井搓牌、夹道洗刷、砖门喝茶这些故事实际上是对以前宽窄巷子生活场景再现,表达了市井文化的叙事主题。在非固定元素方面,宽窄巷子举办了宽窄街头音乐汇、创意嘉年华、宽窄秋色会等一系列活动,还有能与游客互动的街头活雕塑,通过这些行为活动可以游客可以切身感受到成都的精彩生活、民俗文化和艺术魅力。

       (2)多个场景的组织

       场景与空间并非对应关系,在同一建筑中往往存在着多个场景,这就需要对场景进行合理地编排组合,使场景之间相互配合,以达到整体统一的表达效果。场景的组织方法有线索编排、蒙太奇手法、立体叙事等不同类型。

       线索编排是按照叙事线索,设计师把一系列事件以场景的形式一一展开,形成空间序列,使原本无序难懂的场景空间变得清晰易懂。这里的叙事线索,可以是时间线索,特定的历程或逻辑关系,也可以是非线性的开放式线索。

       蒙太奇手法就是按照主题、情节的需要、把不同场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它产生连贯、对比、联想、悬念、衬托及各种节奏,从而表达创作的思想内容。蒙太奇包含空间倒叙、空间插叙、空间并叙、空间断叙、空间跳叙这几种相邻的场景空间编排方法(17)。这些方法并不是绝对的,也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如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师园中的万桥园改变原有功能顺序,通过流线的交叉和穿梭,进行场景的并置、跳跃、切断,进而给游客跌宕起伏,时明时暗的惊奇的空间体验。

       光影声音的立体叙事则是通过光影声音与场景的分离或者对立组合产生悬念的艺术效果,制造不一样的体验。如苏州园林中这面墙上漏窗的影子投射到那面墙的漏窗上,这是一种虚幻与悬念,透过漏窗可看到优美的自然景色,这又是一种现实的悬念,通过虚幻与现实的交织,增加了空间的神秘感。杭州十景中“黄龙吐翠”景点中通过声景分离,形成曲径通幽,先闻水声,后见美景的感受。

       三 结语

       本文归纳总结了地图叠加法、空间点模式分析法和空间句法的基本思想与内在联系,并将这三种叙事空间分析方法和叙事空间编辑方法即字词句法、场景编辑法进行整合,为推进城市叙事空间方法体系的构建贡献一份力量。城市叙事空间方法使事件与空间咬合,不仅有利于城市空间特色塑造,还使人们更易从空间中获得环境认知和情感体验。

       然而,该方法还需要在历史城区改造与修复、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等实际项目操作中进一步验证。

       注释:

       ①陆邵明:《建筑叙事学的缘起》,《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②Zhang Nan,Narrative Space Study of Nanning City,Visual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2009,p.19.

       ③张楠:《城市故事论——一种后现代城市设计的建构性思维》,《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第5期。

       ④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1年。

       ⑤汪原:《城市意象之批判》,《新建筑》2003年第3期。

       ⑥高剑:《长沙市太平街历史街区的叙事空间评价》,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⑦马骁:《基于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的城市事件叙事空间量化研究》,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⑧Bill Hillier,Space is the Machine:A Configurational Theory of Architectur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p.48

       ⑨周晗:《基于空间句法的长沙城市意象分析》,《城市规划年会》,2013年。

       ⑩段进、比尔·希列尔:《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11)刘乃芳、张楠:《多样性城市事件对城市空间特色的影响》,《城市问题》2011年第12期。

       (12)张楠、卢健松:《凤凰·印象——一种历史地段城市设计的构形方法》,香港科讯国际出版社,2005年。

       (13)阿摩斯·拉普卜:《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14)Bernard Tschumi,Event-City,The MIT Press Cambridge,2003,p.47

       (15)陆邵明:《场所叙事及其对于城市文化特色与认同性建构探索——以上海滨水历史地段更新为例》,《人文地理》2013年第3期。

       (16)石景琨:《纪念性建筑场景化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7)陆邵明、王伯伟:《空间蒙太奇》,《世界建筑》2005年第7期。

标签:;  ;  ;  ;  ;  

历史城市叙事空间的分析方法与编辑方法研究_空间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