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模式的伦理内涵_行为科学论文

论“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模式的伦理内涵_行为科学论文

论“以人为中心”企业管理模式的伦理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伦理论文,内涵论文,企业管理模式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人为中心”还是“以物为中心”,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古典企业管理科学的一个根本区别。“以人为中心”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对此,企业管理学和企业文化学已经作了大量的论述。但是,从伦理学的角度看问题,“以人为中心”实际上属于伦理范畴,是一种企业管理的伦理原则或伦理模式。因此,按其本来面目,有必要对“以人为中心”管理模式进行伦理学研究。本文拟考察“以人为中心”管理模式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对“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进行伦理学分析,揭示其伦理意蕴,以利更好地把握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实践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

一、“以人为中心”管理模式的提出

“以人为中心”管理模式的提出,经历了从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丛林学派、企业文化学的发展过程。从对物的关注和研究转向对人的关注和研究,是管理思想发展的基本走向。

作为一门科学,科学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学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以泰罗制为代表,是“以物为中心”管理模式的典型。“泰罗制”科学管理理论的问世,是企业管理方面的一场革命,它标志着西方的企业管理开始从放任管理阶段进入到科学管理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最大成就在于,它是“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1](P511)由于“泰罗制”认为工人是受利益驱使、 追求最高工资的“经济人”,因而强调只有实行工作标准化、物质刺激性付酬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才能提高劳动效率——这是“泰罗制”的精华,但“泰罗制”忽视人的精神方面的需要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对物的关注和对人的忽视使“泰罗制”成为“以物为中心”管理模式的典型。“泰罗制”的结果,是使工人的劳动变得紧张而单调,天天在机器旁疲于奔命,变成了机器的配件,机器的附属物,会说话的工具。这严重挫伤了工人劳动的积极性,损害了职工的身心健康,引起了工人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在科学管理理论的弊端暴露无遗的情况下,行为科学的理论迅速地建立了起来。从行为科学、管理丛林学派到企业文化学,“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不断深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也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征。本世纪30年代,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美国管理学家梅奥提出了“人群关系管理理论”,标志着企业管理理论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最早论证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作为一种管理模式,行为科学最先实践了管理重心从物到人的转移。行为科学的产生源于企业管理对人的发现,行为科学的理论围绕“以人为中心”而展开,行为科学的应用实践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行为科学抛弃了科学管理关于“经济人”的假设,与之相反,提出了“社会人”的人性假设。行为科学学派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论,它主要是从人的心理解释人的行为,是从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不同动机的角度激励或调动人的积极性,是把人当作行为主体,视人为目的,承认人要满足人本身的需要而不是满足机器的需要,从而克服了古典管理理论视人为机器的缺点,创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

管理学家们通过对日美企业管理的对比研究和对美国成功企业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学发展了行为科学“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将文化价值因素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避免了行为科学以个体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文化学提出了怎样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问题。企业文化学在以往科学任务管理和行为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把人们在共同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形成的伦理价值观作为实现价值目标的纽带,赋予了企业管理丰富的文化价值内涵。企业文化学反思了以往仅靠理性管理、忽视共同价值追求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不足,开始思考如何看待企业管理中人的作用,如何塑造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学认为,人是管理中最宝贵的资源,管理人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企业文化的象征和暗示作用,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主张通过培育并倡导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增强全体员工在生产与经营活动中的忠诚心、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应变能力,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企业文化还倡导通过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来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通过整个企业集体的价值观,形成企业凝聚力,发挥人的作用,增强企业集体的竞争力。至此,“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得到确立,实现了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最终转化。

二、“以人为中心”企业管理模式的伦理内涵

行为科学关注人的需要与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人的关心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生产效率。企业文化学则重视企业共同价值观建设,强调文化致胜,用企业宗旨、企业精神等文化因素规范和引导职工行为,其目的与行为科学并无不同。但是行为科学和企业文化学从功利的角度看问题,把“以人为中心”变成了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多利润的手段。虽然行为科学和企业文化学都倡导“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问题。所以,有必要从伦理学的角度给“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重新定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模式,具有深刻的伦理内涵。

“以人为中心”企业管理模式的伦理内涵,概括讲就是从管理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管理原则和方法,都是从人出发,以人为核心;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的根本目标,关心职工的需要并将每个职工视为有价值的人,给予人的能力和素质及顾客以关心,尊重社会的需求并为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努力;通过调动和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中心”是伦理学对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有必要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企业内部人与人、个人与企业组织、人与企业目标的关系出发,全面揭示其伦理内涵。具体讲有以下几方面:

1.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来看,“以人为中心”就是要求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包括总经理、厂长和各级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以人道主义的原则对待员工。以人道主义的原则对待员工,就是要尊重员工的价值、人格尊严和权利。作为社会的劳动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广大职工在企业发展活动中,为企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企业就要承认与肯定职工的社会价值,不能把被管理者仅仅当作工具;职工在创造价值时,又有多方面的需要,只有通过需要的满足确认自我的本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若人们只创造而不享受,只贡献而得不到尊重,其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难于生存下去,更难以确证自我,人的自我价值实际上得不到实现,或者说失去了自我价值。尊重人的价值就要正确处理好人的自由和责任、利益和义务的关系,肯定人的有用性。具体讲,管理者要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应当了解下属们的需要和愿望。既要满足人的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又要满足人的交往、成就、知识、道德、理想等的需要。管理者要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人格尊严,坚决反对人身攻击。要公平待人,特别是在晋升、奖励、荣誉、福利分配等方面,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反对“开后门”,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管理者要对人的生命负责,坚决禁止非法雇佣童工、随意延长工时、任意增加强度等做法。同时要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积极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和消除工伤事故、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水平;管理者要关心广大职工,对职工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应给予关心、安慰和帮助。概括地讲,以人道主义的原则对待人,也就是尊重人之为人,确认人是价值创造者和自己劳动的主人。否则人如果不被尊重为人,无视人的价值和人格尊严,就是对人的压抑、侮辱和否定,就剥夺了人作为劳动的主人的地位。

2.从企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看,“以人为中心”要求人在尊重自己的同时也必须尊重他人,与工作伙伴建立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和谐关系。“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2](P24)企业中的个人必然要与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每个人都有发展自身、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同时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需要、选择、人格、价值等等。“每个人只有作为别人的手段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对他人的尊重是尊重自我的必要条件,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使人享有人格的尊严。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自身并不是市场,即企业内部的关系是非市场性的。市场运行的主要机制是等价交换,供需关系和竞争机制。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必须遵循市场规则。但对内部关系的调节就不能完全按市场关系原则进行。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共生”关系,其主体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责任关系联盟”。因此,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要讲求和谐、友谊、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发展,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企业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得到确认。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友情、互助,有更多的信任、理解,也就有了个人发展的良好环境。若企业内部,每个人都仅从自我出发,与周围工作伙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就会阻碍群体凝聚力的形成,就会削弱与自身利益一致的企业发展,从而最终使每个人的利益都受到损害。

3.从个人与企业组织的关系看,“以人为中心”要求管理者应以集体主义原则协调职工个人和企业组织的关系,体现人的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把满足职工的合理需要作为企业管理的价值目标。企业组织要正确认识到,人的正当合理要求,不是自私自利,而是维持个体存在的物质基础。只要它是企业员工通过自己诚实劳动可以获得的,都是应该给予满足的,企业集体要维护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和谐发展,既要考虑集体利益的满足,又要使个人合理正当的要求得到满足,这样才能实现集体与个人的双向义务原则,才能使个人维护集体利益,为企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个人与企业的价值关系看,个人与企业或价值个体与价值整体之间构成了基本的价值关系,而且在价值本体上是共同的、统一的和平等的。从价值生成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与个人本质上是相互统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具体讲,企业的总体价值增长,一方面有赖于每个企业职工的价值创造和增值,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的根本价值目标在于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创造丰富的社会财富,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与此相联,每位企业职工的价值创造既具有为己的性质,也具有为他的性质;既依赖于企业集体,又充实着企业集体,每个人不可能在摆脱企业集体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维持生活。由此,每个人的价值创造就不可能是只为自己的,而且必定同时是为他人的,这样就要求在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满足出现矛盾时,必须限制和克服不合理的个人利益,确保社会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满足正当合理的个人需要。以企业整体的发展与个人全面共同进步为价值方向,这就要在处理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上体现权利、义务双向统一的原则,即个人既有要求满足自己正当利益的权利,同时又有维护集体利益的义务;企业有要求个人维护企业集体利益的权利,又有尊重个人,满足个人正当利益的义务,这样,个人应以实现企业集体的权利为价值目的,履行个人当尽的义务,体现企业集体利益的实现,而个人在实现对集体的功利价值的同时,就获得了人格的提升,即产生对自己行为价值的内心体验,实现自我价值的确认,反之,集体履行对个人的义务时,就应以实现个人的利益为价值目的,做到道义原则与功利原则的统一。企业集体与个人权利与义务的双向统一,要求二者之间要互为手段、互为目的,这样企业集体才能成为个人的命运共同体,才能造成个人对集体的向心力。人的合理正当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与人的价值实现相违背,就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职工在为企业创造财富、做出贡献的同时又有着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多方面需要。“以人为中心”就是企业组织要把满足人的合理正当的需要确定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价值目标,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体现个人的伦理定位是: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只有承认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才符合人类创造自己历史的原理。“每个人只有作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每个人只有作为自我目的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3](P196)

4.从人与企业目标的关系来看,“以人为中心”就是企业在实现物的目标时要将人的目标作为根本目标来追求。企业目标是企业的全部活动所要追寻的对象和所要达到的境地。它由物的目标和人的目标组成。物的目标是指企业以经济利益为内容的目标,具体说就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人的目标是指企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目标,具体地说就是为民服务,造福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任何企业都必须追求利润最大化,没有利润的企业无法生存。但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离不开企业职工的劳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要把人作为目的。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即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企业活动的最终目的。“以人为中心”,要求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管理者要尊重人对自身本质的占有,反对异化劳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中心”就其最终的价值目标来说,就是实现人对自身本质的占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价值是人创造的,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创造价值,满足自身的需要。价值是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客体对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意义。人通过劳动实践,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化必然为自由,从而创造价值,满足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人的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引起两方面的改变,一方面,主体改造客体,把自己的力量、知识、意图客体化,改变事物的状态满足人的生存、享受的需要,创造客体价值;另一方面,主体在活动中改变主体自身,把客体据为己有,发展和完善自己需要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提高主体性程度,满足人的发展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创造主体价值。同时,这一活动过程是人将自在之物化为为我之物的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真理的认识,又转过来指导实践,使真理得到实现:实现了的真理就是为我之物,同时,为我之物又实现了人的目的,符合人的利益,它不仅是真理的实现,又有善的价值。为我之物又是人化的自然,打上了人的印记,人的本质的力量、人的德性,在人化的自然上面形象化了,它又成了美感对象,成了欣赏的对象。所以,为我之物可以说是真、善、美的统一。人的活动过程,就是以真、善、美的统一为目标的,从自发到自觉,培养真、善、美统一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自觉人格的过程。人的本质在于自由自觉的劳动,在自由劳动中,劳动产品和劳动本身都成为劳动者的目的,并通过劳动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即人的德性、才能、智慧、情操、意志力等等对象化、形象化。因此,“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就要努力实现人对自己劳动本质的占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使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提高,这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因。而企业的发展又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天地、创造条件。提高企业效益是“以人为中心”的目的,又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保证。“以人为中心”是对企业管理基本的伦理要求,它不仅保证企业直接利润目标的更好实现,而且保证着企业健康持久的发展。

三、对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的启示

企业管理中要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人,真正体现出以人为中心。中国有条件也必须实现“以人为中心”,并把它作为管理的核心问题和努力目标。我国现在企业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不能因此而违背管理发展的必然——以人为中心。要对“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内涵有全面的认识,并在管理中实践它,就要改变对实现这一管理模式的错误认识。有人认为,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的实际状况还非常落后,在“硬件”管理方面还远远落后于西方企业管理的水平,加之中国工人目前素质低下,许多企业职工自身不存在自觉的主体意识,因而中国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习西方的科学管理,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目前在中国企业管理伦理中谈“以人为中心”的伦理模式是空洞的,是企业管理高度科学化之后的事情。这种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似乎有些道理,但事实上,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对“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应做全面的理解。“以人为中心”并不是排斥对物的科学管理,恰恰相反,它认为对物的科学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管理模式的必要前提,即它强调的是在充分挖掘“物”的经济潜力的前提下,更好地依靠人,服务于人。“以人为中心”不是对管理目标的分散,而是对管理目标的端正;并不是一种消费性的投入,而是一种生产性的投入。在对物的科学管理已经成熟的企业中,“以人为中心”能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而在物的管理尚不成熟的企业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更能发挥其作用。中国企业必须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企业管理要实现效益也必须以人为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具有市场的主体地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已从原来完成政府计划指标的“机器”、处于从属地位变为直接为消费者、用户服务。企业处于本位地位,成为实现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共同发展的基础。这样,企业内部就存在企业如何对待职工的问题,企业集体主义针对这一问题,要求企业为全体职工服务、满足职工个人的正当需要,尊重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要把社会利益、职工利益和企业自身利益的共同发展,内化为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从而激发每一位职工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企业管理要体现以人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管理才能产生效益。

中国企业管理要逐步走向以人为中心,须采取一些可操作的办法:(1)对待员工要体现公正,实施公正原则。 要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做到利益分配前提条件的机会均等、利益分配过程的平等竞争,坚持以劳动贡献和经济效益为主要尺度,在机会均等前提下通过平等竞争而使利益分配产生合理差别。当前的企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公正的做法,如职工没有权利选择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岗位,福利待遇不是按贡献大小而定,等等。部分人为企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其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人才选拔中存在压制人才的种种作法,如任人唯亲,任人唯资,任人唯顺,任人唯全等等。领导者出于私心,出于对自己权力的维护而以个人的好恶作为选拔标准,提拔重用那些吹捧自己、为自己唱赞歌的吹牛拍马者。(2 )对被管理者要体现人道原则,管理者要多听取下属的意见,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尊重他们的看法;在赋予下属责任时,同时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要善于发现下属的优点、长处、成绩并及时给予赞扬、奖励。要为职工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和安全的工作环境,以人道主义的方式管理人。在管理过程中必须相信人、尊重人。过于严格的侮辱性的制度、防范式的监工等都是对人的主体性和尊严的否定。(3 )管理过程中要体现民主原则,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大量事实证明,广大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各级组织都要成立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会议,它有权对本单位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议案,并对有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出决定;有权向上级建议任免本单位的行政负责人员;有权对本单位的行政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对行政工作人员的奖惩、升降提出意见和建议。企业管理活动中,要使广大职工与企业形成“责任关系联盟”,主动参与企业管理。

总之,“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模式具有深刻的伦理内涵,在企业管理中,要充分体现人的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与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实现“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伦理学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模式。

标签:;  ;  ;  ;  ;  ;  ;  ;  ;  ;  

论“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模式的伦理内涵_行为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