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杂诗看清末开明文人黄遵宪的近代观_黄遵宪论文

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所见晚清开明士人的近代化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明论文,士人论文,晚清论文,杂事论文,日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遵宪(1848~1905)的一生,经历了晚清急烈的政治变局。他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等备极屈辱的历史,也经历了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苗民起义、回民起义、义和团运动等反复抗争的历史。

黄遵宪作为为数不多的亲历在列强侵华背景下多次政治风暴,又以外交官身份亲身实地感受到先进国家政治文化气象的开明知识分子,他对于近代化的认识与主张,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自序》中写道,“奉使随槎”,“居东二年”间,“稍与其士大夫游,读其书,习其事”,专心“网罗旧闻,参考新政”。《日本杂事诗》就是当时的心理记录之一。

《日本杂事诗》二卷,写成于光绪五年(1879),计154首,凡4易稿面成。每首诗都有自注,诗28字,注文多者可多达2100余字,可见诗人之意,重在纪事与分析。书成后,送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同文馆聚珍版刊行,称官本。此后王韬在香港循环报馆重印第2版。 接着又有第3版的日本凤文馆本,第4版的中华印务局本,第5 版的日本东京本,第6版的日本京都本。光绪十一年(1885), 黄遵宪在梧州高博厚堂自印第7版。12年后,他在湖南发现第8版的长沙坊刻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又在长沙富文堂自印第9版。 为了与所著《日本国志》相配合,以求彼此印证,于是将原本删去8首,增54首,合成200首,全面论说日本的地理形势、历史演进、政治制度、文学渊源、民间风俗等,可以看作日本历史文化的小百科全书。作者在自跋中声明:“此乃定稿,有续刻者,当依此为据,其他皆拉杂摧烧之可也。”此后,又有第10版的小方壶斋本,第11版的《西政丛书》本,第12版的作新社本等。南洋侨胞中,还有民间小规模的翻印。刊刻之多,可以说明其影响的广泛。

在日本,黄遵宪此作也形成重要的影响。书成之己卯九月,日本人源辉声就乞其稿收藏,黄遵宪拒绝,并称“愿得一片清净壤,埋藏是卷”。源辉声于是请求葬此稿于园中隙地,碑刻“《日本杂事诗》最初稿冢”,盛稿于囊,纳诸穴中,掩以土,浇酒祝之。〔1 〕而后除中国士人在此作影响下相继有类似撰著而外,日本文人亦有接踵仿作,出版《日本竹枝词》多种。

清人“杂事诗”仿“竹枝”体,有的亦自称《竹枝》。有人曾经评价黄遵宪《日本杂事诗》继承了尤侗《外国竹枝词》的遗风:“黄公度《日本杂事诗》,采风纪丽,西堂《竹枝》之遗也。”〔2 〕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的跋语中也说:“至尤西堂《外国竹枝词》,日本止二首,然述丰太阁事,已谬不可言。”其最后1 首写道:“纪事祗闻筹海志,徵文空诵送僧诗。未曾遍读吾妻镜,惭付和歌唱竹枝。”实际上也以“竹枝”自命。

“竹枝”,原本是边僻山地少数民族民歌体,于是有“蛮俗”、“夷歌”、“俚辞”,〔3〕“其声伧伫”〔4〕之说。自唐代起,其平易朴实的风格明显影响诗人创作,诗家多有仿制,一时清新之风吹拂诗坛。其后千百年来,历代文士骚人多有以“竹枝词”形式记述民间风情者,进而以此描绘世俗,讽谕政事,寄托乡思。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自来民间俚艺,受文人重视如此者,史无二例。”〔5 〕黄遵宪利用“竹枝”的形式描画日本政治文化风貌,应当有“独辟境界”,〔6 〕“手辟新洲”,〔7〕响应梁启超等“诗界革命”的意义。不过, 我们应当看到,《日本杂事诗》绝不仅仅具有“采风纪丽”的价值,而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大略言之,《日本杂事诗》卷一79首多言历史制度,卷二121 首多言民俗生活。卷一注文更为详细,对于日本迈向近代化的历程有眼光独到的记述和分析。

如一般立足晚清历史实状而放眼看世界的士人同样,黄遵宪对于日本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近代化,有突出的感受。

对于日本的教育形式,黄遵宪写道:

削木能飞诩鹊灵,备梯坚守习羊坽。不知尽是东来法,欲废儒书读墨经。学校甚盛,唯专以西学教人。余考泰西之学,墨翟之学也。……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语学学校,随处皆有,故通西语者甚多。学校隶于文部省,东京大学生徒凡百余人,分法、理、文三部。……所读皆有用书,规模善矣!黄遵宪虽然强以墨子之学附会近代科学,否定“汉学无用”之说,识见不免片面,但是仍然赞叹日本近代教育“所读皆有用书,规模善矣!”这一评价,是客观的,也是勇敢的。

黄遵宪对于日本的留学制度,也持赞赏的态度:

化书奇器间新篇,航海遥寻鬼谷贤。学得黎鞬归善眩,逢人鼓掌快谈天。学校卒业者,则遣往各国,曰海外留学生。日本唐时遣使我国,每有留学生,官制礼教,皆亦趋亦步。今于泰西,亦如此也。东京又有中学、师范学校……其书籍则归实用,其课程则皆有定则。……盖教法皆得之泰西。余尝纵观其地,而叹其善。闻东人好博鹜广,不能专精,然可以想见泰西学校之盛也。德意志国花之安译有《德国学校论略》,自言无人不学,无地无学,无事无学。郭筠仙侍郎言泰西人材悉出于学校。呜呼,其信然矣。从黄遵宪对中国留美学生的命运的关心,也可以看出他热情支持海外留学事业的立场。据容闳《西学东渐记》,1876年,陈兰彬以全权公使之资格重履美土,随行僚属吴嘉善任留学生监督,上言:“学生在美国,专好学美国人为运动游戏之事,读书时少,而游戏时多。或且效美人入各种秘密社会,此种社会,有为宗教者,有为政治者,要皆有不正当之行为。坐是之故,学生绝无敬师之礼,对于新监督之训言,若东风之过耳。”“此等学生,若更令其久居美国,必致全失其爱国之心。他日纵能学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亦且有害于社会。”据《留美中国学生小史》,吴嘉善为监督,“接任之后,即指各生到华盛顿使署中教训,各生谒见时,均不行跪拜礼。”“是以具奏,请将留学生裁撤。”“卒至光绪七年,遂将留学生一律撤回。此为第一期留学界绝命时代。时嘉应黄遵宪闻此憾甚,赋《罢美国留学生》一首,述其事颇详。”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感赋》写道:

惜哉国学舍,未及设狄鞮。矧今学兴废;尤关国盛衰。十年教训力,百年富强基。……坐令远大图。坏以意气私。……蹉跎一失足,再遣终无期。目送海舟返,万感心伤悲。〔8〕罢美国留学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9〕黄遵宪的“感赋”,也理所当然地受到历史学界的重视。 〔10〕从所谓“闻此憾甚”,所谓“万感心伤悲”,可知诗人经历旧金山总领事职任,较赋诗“航海遥寻鬼谷贤”的时期,对于学习海外先进文化的必要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关于日本近代学校,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卷一又有4 首记述其制度,如:

五经高阁竟如删,太学诸生守兔园。犹有穷儒衣逢掖,著书扫叶老名山。学校诸书,自西学外,日本书有舆地学,有史学;中学则唐宋八家文、《通鉴要》、《二十一史约编》,而五经四子,皆束之高阁矣。

欲争齐楚连横势,要读孙吴未著书。缩地补天皆有术,火轮舟外又飞车。海陆军有士官学校,专以教帅兵者。……日人之为陆军也,取法于法与德;为海军,取法于英。

深院梧桐养凤凰,牙签锦帨俗恩光。绣衣照路鸾舆降,早有雏姬扫玉床。明治九年,国后出藏金,命择士族华族女百人,延师教之,曰女子师范学校,亦三年得为女师。开黉之日,卒业之时,国后亲临。……

捧书长跪藉红毹,吟罢拈针弄绣襦。归向爷娘所花果,偷闲钩出地球图。女子师范学校,亦多治西学,而有女红一业。……

联袂游鱼逐队嬉,捧书挟策雁行随。打头栗凿惊呼謈,怅忆儿童逃学时。附女子学校,有幼穉园,皆教四五岁小儿。鸟兽草木,日用器具,或画图,或塑形,以教之以名。教之剪纸画罫,抟土偶,叠方胜,以开其知识。教之唱歌说话习字;陈一切蹴秋千之类,于放学时,听之游戏。以诱掖其心,节宣其气。课程皆有一定不易之刻,坐立起止,皆若以兵法部勒之,泰西之教法也。……从普通教育乃至师范教育、军校、女校直到幼儿教育形式,黄遵宪都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可以看到,他特别关注的是日本近代教育形式与中国的差别。日本社会上层对教育事业的注重,以及教育重于实用的原则,教育“诱掖其心,节宣其气”的形式,都得到肯定的评价。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黄遵宪对所谓“西学”、“泰西之学”、“泰西之教法”的欣赏。

于社会文化生活诸形式中,黄遵宪又举列当时中国没有或者基本没有的新事物,予以宣传。例如:

博物千间广厦开,纵观如到宝山回。摩挲铜狄惊奇事,亲见委奴汉印来。博物馆,凡可以陈列之物,无不罗而致之者,广见闻,增智慧,甚于是乎赖。有金印一,蛇纽方寸,文曰汉委奴国王。云筑前人掘土得之。考《后汉书》,建武中元,委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盖即此物也。

握要钩元算不差,网罗细碎比量沙。旁行斜上同周法,治谱谁知出史家。统计表者,户口赋税学校刑法等事,皆如史家之表,月稽而岁考之,知其多寡,即知其得失。西人推原事始,谓始于《禹贡》。余考其法,乃史公所见《周谱》之法也。

欲知古事读旧史,欲知今事看新闻。九流百家无不有,六合之内同此文。新闻纸以讲求时务,以周知四国,无不登载。五洲万国,如有新事,朝甫飞电,夕既上板,可谓不出户庭而能知天下事矣。其源出于邸报,其体类乎丛书,而体大而用博,则远过之也。此外,对于近代日本警视、救火、区町、病院诸制度,黄遵宪也有持积极肯定态度的介绍。

日本的近代化历程,给予黄遵宪最深刻印象的,无疑是“开港”和“维新”两个关键步骤。他写道:

鳄吼鲸呿海夜鸣,捧书执耳急联盟。群公衮衮攘夷策,独幸尊王藉手成。泰西通商,自和兰外,旧皆禁绝。德川氏初,海禁尤严。律法:漂风难民归自异国者,锢终身。孝明帝之甲辰,美利坚始请互市,幕府拒之。己酉三四月,美、英船复来。癸丑,美国水师将官披理帅四兵船来,俄人亦帅兵踵至。安政甲寅、乙卯、丙辰,复迭来劫盟。初许以泊船供困乏,继许以馆宾礼接。至戊午六月,始与美国定互市则十四条。七月,与和兰与英与俄,皆定条约。是为开港之始。时孝明欲攘夷,德川家定主政,审力不敌,不敢奉诏。处士横议,以外夷披猖大辱国,而幕府孱弱偷安,不足议,始倡尊王以攘夷之论。至明治元年,德川氏遂废。……“海禁”——“通商”——“开港”,乃至“外夷披猖大辱国”——“处士横议”——“攘夷”呼声盛起等情形,与中国19世纪史事无异,然而日本历史演进的方向,则又显然不同。又如:

玉墙旧国纪维新,万法随风倏转轮。杼轴虽空衣服粲,东人赢得似西人。既知夷不可攘,明治四年,乃遣大臣使欧罗巴、美利坚诸国,归遂锐意学西法,布之令甲,称曰维新。媺善之政,极纷纶矣。而自通商来,海关输出逾输入者,每岁约七八百万银钱云。然易服色,治宫室,焕然一新。摹学“西法”,又是以倡行“西学”作为文化基础的。对明治维新时代社会变革的特点和意义,黄遵宪又写道:

剑光重拂镜新磨,六百年来返太阿。方戴上枝归一日,纷纷民又唱共和。中古之时,明君良相,史不绝书。外戚辅政,霸者迭兴。源、平以还,如周之东君,拥虚位而已。明治元年,德川氏废,王政始复古。伟矣哉中兴之功也!而近来西学大行,乃有倡美利坚合众国民权自由之说者。……

呼天不见群龙首,动地齐闻万马嘶。甫变世官封建制,竞标名字党人碑。明治二年三月,初改府藩合一之制,以旧藩主充知事。而萨、长、肥、土旋上表请还版图。至三年七月,竞废藩为县。各藩士族亦还禄秩,遂有创设议院之请。而藩士东西奔走,各树党羽,曰自由党,曰共和党,曰立宪党,曰改进党,纷然竞起矣。“动地齐闻万马嘶”句,使人自然会联想到龚自珍诗“万马齐喑究可哀”。〔11〕对比之强烈鲜明,不能不令人感愤!

日本近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变化,也为黄遵宪所关注。他写道:

国造分司旧典刊,百僚亦废位阶冠。紫泥钤印青头押,指令惟凭太政官。……明治维新后,乃一一复古,斟酌损益于汉制、欧罗巴制,彬彬备矣。……

议员初撰欣登席,元老相从偶闾。岂是诸公甘仗马?朝廷无阙谏无书。太政官权最重。后设元老院,国有大事,开院议之。府县于明治十一年始选议员,以议地方事,亦略仿西法上下议院之意。此固因民之所欲而为之,规模犹未定也。旧有弹正台,后废。西法多民出政而君行政,权操之议院,故无谏官。日本君主国,而亦无之。行政格局借鉴“欧罗巴制”,黄遵宪似乎以为可取。议员制度的实行,黄遵宪也提请当政者注意。《日本杂事诗》篇末“公度又识”所说,此诗初成,即“上之译署”,并不是偶然的。黄遵宪以此作上呈,或许是期望以一种政治文化考察报告的形式,能够引起高层政治决策集团的重视。

日本的全面的近代化,有最重要的条件,这就是以政治生活的自由活跃为标志的政治文化的近代化。黄遵宪注意到这一点,并且向国人强调这一点,可惜他的呼号,并没有引起应有的社会反响。

黄遵宪重视政治生活的近代化,还表现在他回国后的政治实践。据《清史稿·黄遵宪传》:“历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时(陈)宝箴为巡抚,行新政。(黄)遵宪首倡民治于众曰:‘亦自治其身,自治其乡而已。由一乡推之一县一府一省以迄全国,可以成共和之郅治,臻大同之盛轨。’于是略仿西国巡警之制,设保卫局,凡与民利民瘼相丽而为一方民力能举者悉属之。领以民望,而官辅其不及焉。”

黄遵宪在陈宝箴支持下推行的“首倡民治”的地方局部政治建设实验,时人有略仿“西国”之制的评价,对于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显然有值得肯定的意义。不过,期望通过这种实验“可以成共和之郅治,臻大同之盛轨”,则又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由于中国传统专制制度的根基深固,要动摇其根本,不经过激烈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很困难的。

我们看到,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卷一的23首诗作中,说及西方制度文化的内容十分集中。以辞语出现频率计,有“西人”3次, “西学”3次,“西法”6次,“泰西之学”1次,“欧罗巴制”1次,“泰西律”1次,“法兰西法律”1次,“法兰西律”2次,“英吉利法律”1次。此外,又有“泰西”7次,“欧罗巴”2次,“和兰”2次,“英”5次,“英吉利”2次,“法”1次,“法兰西”1次,“佛兰西”1次,“德”1次,“德国”1次,“德意志”2次,“美”1次,“美国”2次, “美利坚”3次,“米利坚”1次,“墨西哥”1次。合计竟多达52次。 可见,黄遵宪意识到日本近代化的历程,是以西方国家作为标范的。他在总结日本维新以来的历史时突出强调这一点,用心之良苦,也是耐人寻味的。

黄遵宪本人曾经说明,《日本杂事诗》问世,“译署以同文馆聚珍板行之”。这就是所谓“官本”。也就是说,此作最初是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属下机构以半官方渠道发行的。这也是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这似乎可以说明,黄遵宪在这部诗作中表述的若干主要观点,在一些上层士人中得到了共鸣。

黄遵宪《日本杂事诗》而外,除了我们说到的尤侗《外国竹枝词》中关于日本的内容,晚清时代以竹枝词形式记述日本社会文化的,还有何如璋《使东杂咏》、四明浮槎客《东洋神户竹枝词》、濯足扶桑客《增注东洋诗史》、郭啸麓《江户竹枝词》、陈道华《日京竹枝词百首》、姚鹏图《扶桑百八吟》、郁华《东京杂事诗》等。〔12〕然而风格内容都不可与黄遵宪所作相比。例如周作人对于《东洋神户竹枝词》就有这样的评语:“此书刊于光绪十一年,在《日本杂事诗》六年后矣。而见识与趣味均极卑下,殆相去不可以道里计。当是华商之略识之无者欤?诗中多道眼裸浴等事,良由居心不净,故所见亦是滓秽也。三十年十一月四日知堂识。”应当看到,黄遵宪的近代化观之所以清醒,是以明确的历史责任为条件的,也是以宏达的文化视野为条件的。黄遵宪的近代化观,代表了当时开明士人的进步意识,其中积极的成分,如关于“西学”“西法”之“善”的观点,关于“学”之“兴废”关系“国”之“盛衰”的观点,关于政治形式应当“因民之所欲而为之”的观点,或有今人所不及者,因而至今仍然值得我们珍视。

注释:

〔1〕源桂阁(辉声):《葬诗冢碑阴志》, 据王仲厚《黄公度诗草外遗著佚文》。

〔2〕徐北玮:《北松庐诗话》。

〔3〕《旧唐书·刘禹锡传》。

〔4〕《新唐书·刘禹锡传》。

〔5〕任半塘:《竹枝考》。

〔6〕梁启超:“公度之诗, 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

〔7〕丘逢甲:“茫茫诗海,手辟新洲,此诗世界之哥伦布”。

〔8〕《人境庐诗草》卷三。

〔9〕《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10 章《自强运动:寻求西方的技术》(郭廷以、刘广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97 页;《剑桥晚清中国史》下卷,第6 章《日本与中国的辛亥革命》(马里乌斯·詹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04页。

〔10〕洪业:《黄遵宪诗〈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载《哈佛亚洲研究学志》卷18.1~2(1955年)。

〔11〕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二五。

〔12〕参看王慎之、王子今辑:《清代海外竹枝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标签:;  ;  ;  ;  ;  

从日本杂诗看清末开明文人黄遵宪的近代观_黄遵宪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