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研究_数字技术论文

档案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研究_数字技术论文

档案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结合应用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缩微论文,技术论文,档案论文,数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缩微技术自诞生以来,一直是各国档案部门保护和保存珍贵文献资料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作为存储技术在我国档案界的应用已经有40多年的时间,从1955年中央档案馆设立缩微复制机构,到上世纪80年代各级各类档案馆普遍开展缩微技术以来,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得到妥善保管。缩微品上记载的信息是原件的真实记录和准确反映,其他技术手段不能对内容进行更改,同时,它能长期有效地保存信息,这些都是缩微技术成为档案存储技术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通信、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数字技术作为整个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核心和基础,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深刻地影响到档案现代化管理,尤其对传统的缩微技术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如何既保留缩微技术作为档案存储技术的优势,又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档案管理、利用、远程查询、联网服务、编研等方面的优势,使传统的缩微技术焕发新的活力,对此,近年来档案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结果表明: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在档案现代化管理中的应用中并不是谁取代谁,谁淘汰谁的问题,两者具有互补优势,缺一不可,都是档案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为缩微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为档案的安全保存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持。作为两种技术的融合点之一,缩微数字影像存储技术更是走在实际应用的最前端,为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在档案应用中的比较

(一)缩微技术的应用及特点

从1980年以来,缩微技术在我国档案领域的应用处于高速发展期。各级各类档案馆纷纷引进缩微设备,对馆藏珍贵档案资料进行缩微摄影。近90%的省、市档案馆采用缩微技术,其中,中央档案馆已对馆藏档案资料缩微拍照16mm胶卷达3700余卷,35mm胶卷达4000余卷,平片8万余张,档案文件缩微化占全部馆藏文件的三分之二。

1、技术成熟、性能稳定。从19世纪40年代发明缩微摄像技术以来,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缩微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在设备、操作、标准方面已经稳定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技术规范和体系,并致力于实际应用。

2、保存周期长。缩微品在特定的保管条件下可以长期保存,在国外已有保存上百年的缩微制品。而且还可以通过复制、拷贝的手段延长其保存周期。

3、缩微品具有法律效力。世界各国普遍承认缩微品的法律凭证作用。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提供利用的档案,应当逐步实现以缩微品代替原件。档案缩微品和其他复制形式的档案,载有档案收藏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签名或印章标记的,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效力。”

尽管缩微技术作为档案存储技术的优点比较突出,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它自身存在的不足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第一,缩微品检索速度慢,属线性检索,直接影响它的开发和利用;第二,在信息的编辑、处理、随机存储等方面不方便,资源共享性差;第三,“用一件提一盒”的现象很普遍,影响了档案利用的安全保密性;第四,保存条件要求高,不便于信息传递等。传统缩微技术及缩微品的这些弱点,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和应用。

(二)数字技术的应用及特点

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平台是数字技术,其信息形态是数字化的。它包括文本、影像、声音、图形等。与档案纸质载体不同的是,纸质文件的内容与其载体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而数字化信息可以存储在内存、外存(磁盘、磁带、光盘)等电子载体上,也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递,其内容与载体是相对独立的,这个特点决定其内容修改容易,复制拷贝快捷,传输迅速。数字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档案现代化管理方式。特别在利用工作中,它的优势明显强于缩微品。但档案工作强调安全有效地保存信息,而数字技术有其不可回避的弱点:第一,计算机“病毒”对信息内容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它能造成数据被删除或修改,产生无法挽回的损失;第二,载体的寿命、格式都处于成长和发展期,更新换代快,容易造成不兼容,读不出等问题,最近,日本开始有报告说贵重的数字信息读不出来;第三,其载体磁盘、磁带等易被周围磁场影响,导致存储的信息随之消失。

(三)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结合才有生命力

在当前网络信息、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如何在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上寻找最佳的平衡点一直是档案部门孜孜以求的目标。随着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变化,各国的档案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采用新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缩微技术、光盘技术等,来实现档案原件的存储和利用。

档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促进了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数字技术和缩微技术各有优势与缺陷,缩微技术属模拟技术,这决定了它的局限性,但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缩微技术在保存、保护原件方面的特点,将纸质和电子文件的信息转换输出到缩微品上,再将经过多年开展缩微工作积累的缩微品采集成电子影像形成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信息资源,走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结合的路子。其中,如何将现有的缩微成果尽快转变成数字信息,提供给广大用户,即将缩微胶片扫描形成电子影像,通常亦称缩微数字影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当前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缩微数字影像技术研究与实践

中央档案馆近几年开展的“缩微胶片影像数字化转换及应用研究”课题,其成果证明,缩微技术在与数字影像技术的结合中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将和数字影像技术共同发展,成为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家和军队档案主管部门都提出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明确了建设档案工作局域网、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其中,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基础工作,重中之重。通常将重要的馆藏档案信息转换成数字影像普遍采用平板扫描仪扫描档案原件和缩微胶片扫描两种方式。就总装备部档案馆来说,开展缩微工作20余年,缩微永久档案几百万画幅。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缩微工作成果,并结合数字影像技术,更好更快地建设档案信息资源是我们面临的头等大事,做好这项工作将为下一步建设数字档案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缩微数字影像技术简述

缩微数字影像就是通过缩微胶片扫描系统处理,使胶片上的模拟影像转换成数字影像。缩微数字影像技术较好地运用了计算机及数字影像技术,充分利用缩微工作已有的基础,既保持了缩微技术作为档案存储技术的特点,又发扬了计算机及数字影像技术的优点,实现了两者的结合。

图像文件是以压缩后的TIFF格式存储,一般文件大小在30K-50K左右,节省了磁盘存储空间。由于采用通用的图像存储格式,在一般的计算机系统上都能随意浏览,无需专门的缩微胶片阅读还原设备,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传输和利用,极大地方便了利用者。

(二)缩微数字影像技术在总装备部档案馆的应用

1、设备选型

根据我馆胶片数量800余盘(200多万画幅,均为16mm卷片),并有7000张开窗卡的特点,在选择胶片扫描仪时定位于性价比最优的产品。要求机器性能达到每天扫描处理2万画幅,同时扫描及图像处理软件符合档案数字化标准和规范。

在对关能达、柯达、佳能等主流厂商及产品的性能指标和软件系统进行充分论证和调研的基础上,决定采用美能达MS7000缩微胶片扫描仪,它在同档次设备中价格较低,性能较优,满足我们的工作要求。

2、工作流程

引进美能达MS7000设备后,立即组织人员重点进行档案全文信息的采集、信息加工处理和网络利用试运行等工作。目前,我馆档案数字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整个工作预计2004年下半年完成。在进行了一段时间试运行后,已正式建立了工作流程,整个数字化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工作内容:将每一盘胶片在阅读复印机上从头到尾浏览一遍,校对修改计算机档案目录中的缩微号,制作扫描档案目录数据库,为胶片扫描处理作前期准备。由于这些工作相对简单,技术要求不高,安排2人即可完成。

处理过程:第一步,核对每份档案计算机目录中的缩微号字段与该份档案在胶片上的实际位置是否一致,如有误则修改计算机目录数据。第二步,检查档案调整情况(即在已经缩拍后,发现合并、拆分、插卷、删除、重拍、错拍等情况),记录在“影像处理作业单”上。第三步,制作胶片扫描档案目录数据库,将每一盘胶片对应的档案目录数据库转换成一个特定的DBF文件,为下一步扫描做好准备。

(2)扫描阶段

工作内容:正式进行胶片扫描,即从缩微胶片上采集电子影像,对采集下来的电子影像进行分割、命名。由于该项工作全部由计算机控制扫描仪自动完成,只需一名技术人员兼顾即可。

处理过程:第一步采用MS7000胶片扫描仪,运行PowerFilm软件,从胶片上采集电子影像。第二步运行影像切分软件,对上一步采集下来的电子影像根据档案目录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分割、命名、生成所需文件夹等工作。

(3)影像处理阶段

工作内容:对扫描形成的电子影像进行图像编辑、质量检查等。由于在此阶段有大量工作需要处理,所以安排4名技术人员来完成。

处理过程:第一步,运行“影像质检”软件,对上一阶段处理完后的电子影像进行图像编辑,如图像旋转、反相、剪切等。图像编辑的总体要求是保持档案原始风貌,不能随意对原有内容进行删除或修改。第二步,补充扫描工作,根据“影像处理作业单”上记录情况,对个别没有缩微拍照或图像模糊的档案,用平板扫描仪单独对这部分档案原件进行扫描处理。第三步,质量检查,检查每份文件的内容与目录信息是否正确,图像是否清晰、端正。第四步,存储、备份、光盘制作,将处理完毕的电子影像存储在服务器的硬盘上,同时定期将电子影像转存到备份硬盘或磁带上,并刻制光盘保存。第五步,制作发布光盘,提供单盘浏览功能。

3、缩微数字化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灵活调整胶片扫描参数

根据我馆的实践经验,在处理不同批次拍摄的缩微胶片时,选择扫描分辨率(200dpi,300dpi,400dpi)、亮度、对比度等参数时要依据胶片拍摄质量高低来定,参数要随胶片自身情况作适当调整,以使电子影像清晰、美观。在处理同一批拍摄的胶片扫描中,可以用一个相对固定的参数集,减少频繁更改参数导致的时间浪费。

(2)强化质量监督检查

数字资源是档案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基础和灵魂,它的质量好坏决定了今后网络运行利用的效果,如果图像错误较多、模糊不清、噪点过多,那么用户就会对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有疑问,对使用系统有顾虑,所以电子影像的质量监督检查尤为重要,为此,采取自查、互查制度。首先要求每个技术人员加强责任心,工作认真、仔细,采取自查方式保证质量;其次,设置交叉检查制度,由技术人员相互检查对方处理影像的工作质量;最后,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全面质量检查。通过层层把关,保证转换处理后的数字资源真正能用于实际工作,而不仅仅是一种摆设、一种演示,这就要求每个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幅电子影像的处理过程。

(3)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

胶片扫描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涉及面宽,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时间要求紧,如何高标准地完成工作,就需要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和严格的管理制度。首先在扫描前要对胶片进行检查,查看胶片信息与计算机目录上的信息是否一致;其次,在扫描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由计算机软硬件自动完成,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预,这时可安排人员兼顾这项工作;而最为核心和关键的是后期处理,包括图像分割处理、质量检查、命名、路径选择等,应适当多安排一些人员,这样整个工作流水线就能高效、顺利运转。

(4)切实加强安全保密工作

采用胶片扫描,整个档案原文很快就成为电子影像,它的密级同原文一样,而用于处理影像的计算机中存放着大量的这些文件。现在几个普通硬盘的容量(200G/盘)完全可以涵盖整个馆藏档案的全部内容,所面临的安全保密形势十分严峻,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加强对所属工作人员安全保密教育的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机房管理制度,机房内自成一个独立的工作局域网,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绝;进出机房不许携带工作以外的任何磁盘、移动硬盘、闪盘、光盘等;光盘刻录机只配置一台,并由专人保管。计算机服务器及联网微机使用密码保护。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措施,有效防范了容易发生失泄密的问题。

三、展望

缩微数字影像技术是缩微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但就目前各档案馆的应用建设情况来说,由于设备资金使用量大,人员素质要求高,时间周期长,各单位也在探索中前进,属起步阶段。真正要实现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完美结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通过缩微数字影像技术转换而来的电子影像,如何保证它的安全性、真实性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的存储和传输是否加密以及如何加密的问题也需要研究和解决。另外,在缩微数字影像技术基础上形成的电子影像,还可以通过OCR技术实现文字识别,形成档案全文库,进行全文检索,更加方便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查询,将使档案利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能够实现由模拟到数字和由数字到模拟的双向转换,柯达等公司的文档影像整合应用系统可以将数字化资料(电子文件、电子报表与账单、电子邮件、电子影像等)以直观的影像格式输出至缩微胶片上,充分发挥了缩微技术在长期有效保存信息方面的长处。

通过缩微影像转换成数字影像的应用研究与实践表明,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既发挥了缩微技术的应用潜力,又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极大地促进了档案现代化建设。我们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采用缩微技术作为档案保存的主要手段,采用数字技术作为档案存储、利用、远程查询、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走两者结合的路子,来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标签:;  ;  ;  

档案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研究_数字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