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市人事劳动局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林业生态工程,也需要人们提高自己的节能环保意识,这是完成林业生态建设的关键所在。然而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在建设工作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针对林业生态工程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
1、林业生态工程
1.1 特点
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
1.2 内容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2.1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
我国林业建设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林园建设质量,质量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种苗质量不符和种植要求;二是指种植技术不过关。前者则是很多地区的土地因退耕面积与速度的增加使得无法继续供应良种生产,从而栽种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劣质苗。栽种劣质苗对后期技术服务的要求很高,如果服务技术不到位,就会带来更大的补植工作,这样既浪费土地资源又消耗人力。后者则是因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响应国家林业建设号召,集结许多群众上山种树。由于群众没有相应的造林技术,使得栽种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以上两种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看可以归结为质量问题。因此,为了节约人力、物力与财力,严格把关工程建设质量,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2.2 生态工程规划问题
工程规划问题首先表现在缺乏前瞻性,存在短期行为。受经济利益驱动,各地明显存在盲目增加经济林面积的倾向,政府没有根据经济林的最优适生区和供需平衡对其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和宏观调控,因而出现了果品销售难和群众忍痛砍掉果树的现象。其次,各级规划只有工程总体目标,没有分解为各个环节,未确定各个环节的技术指标,没有将规划落实到地块上,不能进行质量和进度的有效监督,为不同规划的地域重叠和统计造林面积的数字失真提供了可能性,造成了年年造林不见林的"植数造零"现象。
2.3 林业生态工程的资金投入
缺少资金投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则寸步难行。作为一种社会公益类的项目,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并没有稳定的资金链去供这个工程建设稳定工作,且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包含了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动物资源、绿化城市建设、防沙固沙、保障农田牧场运作等一系列繁重的任务。因此,就需要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条件允许、不触碰法律与道德底线的情况下,筹集资金,用以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拒绝"林金它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林业生态工程监管问题
过去的造林工程实际上往往是由林业设计部门制定工程建设规划,由林业行政部门组织工程,然后由工程的实施或设计部门对工程进行验收,缺乏独立的林业生态工程监理队伍和切实的监理制度。有些地区有相应的监管机构但管理水平低下。一些地区沿用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着政策、技术标准、管理措施多变的弊端。很多地区的林业技术也兼职着管理监督工作,缺乏自我监管的主动性会带来虚报林业生态工程成果的后果,因此一定要明确区分二者的职能。
3、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水平的策略
3.1 生态林业的稳定和形式多样化
土地沙漠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出现的,同样,林业发展也需要很多时间的支持。用"地大物博"来形容我国整体样貌是不夸张的,因此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一个就是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域广的问题。因为不同的地域面临着不同的生态、气候、地质、天气、经济等问题,所以,单一的生态管理模式是不实用的,需要时间与技术的磨合;第二、纯林式、牧业式、林工式、林渔式构成了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的主体,因此,结构的多样性也应该伴随着不同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需要长久的探索。秉承着从根本上优化我国社会建设,以上问题的发展就要以稳定为主,同时综合我国社会与经济等各种方面,这样才能更稳定、更深入的进行林业生态的建设。
3.2 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林业的生命力所在为可持续发展,林业的发展必须要和政府的总体可持续发展方向一致。彻底贯彻可持续发展不损害后代人利益,增益当代人利益的思想,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森林与和谐社会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现我国社会建设、经济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目前的生态林业基本以自然保护区、原生林、海岸线与风沙带地区的森林系统为主,同时包括库渠、居民区、道路、田野周边、水域两岸等地段的防护林。生态林业有着点、面、带、线相贯穿的网络状布局特点,是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的和谐生态环境,可以在整体上确保生态林业的科学规划,可以多方发挥出生态林业的自身作用,达到环境改善与经济增收的要求。
3.3 林业建设专业技术
生态林业建设工作者素质提升条件不成熟,大部分时间从事劳动,而培训较少,建议相关单位规划时间,合理搭配学习与工作的时间,培训时注重专业化以及品种的多样性,引进外来先进人员讲师等,提高生态林业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并对业务掌握更加完备,并鼓励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相互交流传递,这样对促进生态林业建设有长期促进的效果。
4、结束语
在频繁的经历沙尘暴、泥石流、山体滑坡与干旱等情况后,我国加大了林业生态工程的工作力度。根据每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各地政府必须坚持"各取所需,因地制宜"的政策方针来制定林业生态工程的项目规划,并以国家资金为主体,建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体系。在监管方面,设立专门的职位看管项目进程,以促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边大力. 试析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 网友世界. 0.
[2]曾德根. 林业生态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剑河县为例[J]. 江西农业, 2018, No.139(14):117.
[3]陈世江, 胡忠伦. 加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若干对策浅谈[J]. 经营管理者, 2010(13):393-393.
[4]陈永富, 刘华, 孟献策. 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监测与管理系统[M].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论文作者:张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林业论文; 生态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我国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稳定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