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区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分析论文_李航,李翔昱

(雅安市名山区气象局,四川 雅安 625100)

摘要:本文基于名山30年整编气候资料和区域站资料,采用目前运用较广泛和成熟的人体舒适度指数、温湿指数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开发当地旅游气候资源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名山区气候清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季年平均气温为23.8℃,同人体最舒适气温较为接近,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4.5℃,气温相对不高,出现高温酷暑天气的概率较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6℃,虽有凉意,但并不严寒,气温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度气候资源较为适宜。夏季舒适日数较多,降水量充沛,气象景观丰富,独特的气候优势对夏季避暑纳凉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人体舒适度和温湿指数,名山区春季和秋季适宜旅游,夏季较适宜旅游,冬季不适宜旅游。

关键词:生态特征 旅游 气候资源 名山区

引言

名山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辖区面积614.27平方千米。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白燕、亮虾、枯叶蝶、竹荪、千佛菌等名贵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后,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大计。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是生态气候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气候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以更好的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是全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1、研究资料和方法

基于名山30年整编气候资料和区域站资料,采用目前运用较广泛和成熟的人体舒适度指数、温湿指数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四川人体舒适度指数(I)和温湿指数(THI)按下列通常采用的公式计算:

2、名山区旅游气候资源

2.1气温

近30年名山区年平均气温为15.6℃,春、夏、秋、冬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5.8、23.8、16.3、6.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4.5℃,气温相对不高,出现高温酷暑天气的概率较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6℃,虽有凉意,但并不严寒(图1),气温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度气候资源较为适宜。

图1 名山区1981~2010年逐月平均气温

2.2降水量

近30年名山区平均降水量为1406.9mm,春、夏、秋、冬四季平均降水量分别为244.0、820.1、278.9、64.0mm,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将近是全年降水量的58.3%,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降水量最少,占全年的4.5%。但是除了特殊景观的要求外,游客一般不希望在旅游过程中遇到连阴雨天气,所以降水量的多寡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较为明显。若降雨天气出现在夜间,不但可以滋养植物,还能降温除尘,使空气变得清新怡人,有利于人们白天开展旅游活动。

图2 名山区1981~2010年逐月平均降水量

2.3日照时数

近30年名山区年平均日照时数859.0h,春、夏、秋、冬四季日照时数分别为268.7、310.8、149.4、130.0h,以夏季日照时数最多,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最少。总之,名山区的日照时数对于发展人文和风景景观较为有利。

图3 名山区1981~2010年逐月平均日照时数

2.4风速

名山区年与四季平均风速在0.6~1.1m/s之间,处于人体感觉最舒适的风速范围内。其中春季风速略大,为1.1m/s,夏季风速次之,为1.0m/s,秋季和冬季风速最小,分别为0.8、0.7m/s,冬季几乎没有凛冽的寒风出现,人体感觉较为舒适,对于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图4 名山区1988~2017年逐月平均风速

2.5相对湿度

近30年名山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5%,春、夏、秋、冬四季的相对湿度分别为78.1、82.3、85.4、83.3%,除了春季外,名山区其余三季的相对湿度均在80%以上。另外,年内3-5月份相对湿度低于80%,其余月份的相对湿度均在80%以上。

图5 1981~2010年逐月平均相对湿度

3、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根据人体舒适度指数和温湿指数的计算公式算出名山区1981~2010年每月的人体舒适度指数(I)和温湿指数(THI)的值。然后根据表1的标准可以确定出I和THI对应的感觉程度。

根据I和THI感觉程度的对应可以确定出综合的适宜旅游度,其中原则如下:适宜旅游度总共分为适宜旅游、较适宜旅游和不适宜旅游;适宜旅游,当55≤I<70且15.0≤THI<16.9之间时,比较适宜旅游;当45≤I<55或70≤I<75且15.0≤THI<26.9之间时,较适宜旅游;当I<45或I>75,THI>27或THI<15时,此时不适宜旅游。

根据统计分析1981~2010年名山区的舒适度指数(I)和温湿指数(THI)可以看出(表2),名山区春、秋两季的平均舒适度为61.0,平均温湿指数为19.4,春秋两季的适宜旅游度为“适宜旅游”;夏季平均舒适度为73.1,平均温湿指数为22.8,所以名山区夏季的适宜旅游度为“较适宜旅游”;冬季平均舒适度为45.2,平均温湿指数为7.4,所以名山区冬季的适宜旅游度为“不适宜旅游”。

结论:

基于名山30年整编气候资料和区域站资料,采用目前运用较广泛和成熟的人体舒适度指数、温湿指数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对名山区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和优势进行了评估,得出了以下结论:名山区气候清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季年平均气温为23.8℃,同人体最舒适气温较为接近,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4.5℃,气温相对不高,出现高温酷暑天气的概率较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6℃,虽有凉意,但并不严寒,气温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度气候资源较为适宜。夏季舒适日数较多,降水量充沛,气象景观丰富,独特的气候优势对夏季避暑纳凉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人体舒适度和温湿指数,名山区春季和秋季适宜旅游,夏季较适宜旅游,冬季不适宜旅游。

参考文献:

[1 ]苏志,范万新,李秀存,等 .涠洲岛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 J ] .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2 , 33 ( 2 ): 27-30.

[ 2 ] 钟破 . 浅谈广西冬季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 J ] . 广西农学报, 2006 , 21 ( 5 ): 66-68.

作者简介:李航(1989-),男,汉族,四川汉源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综合气象业务工作。

论文作者:李航,李翔昱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名山区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分析论文_李航,李翔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