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预应力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论文_尹宏鑫

恒大地产集团太原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在建筑物施工中,多层预应力框架结构能有效的解决施工中建筑物的结构受力问题。本文中将结合实际的工程实例,对多层预应力框架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多层预应力施工、灌浆缺陷等多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对施工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关键词:多层预应力 框架厂房 施工问题 解决对策

引言

随着现代建筑物的建筑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建筑物结构的受力问题也逐渐成为了施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多层预应力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应对这一问题,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缩短工期,在今后的建筑行业发展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为3层预应力框架厂房,长212m,宽42m,局部宽可以达到58m,层高7.5m,总建筑面积为28035m2,建筑最大跨度为19m,在每一层的建筑设计中,横向框架主梁设计为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体系。

2. 施工难点

在对上述框架厂房进行施工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施工难点:

2.1. 在对该框架厂房进行施工时,预应力工程和主体框架工程的各个工序施工需要相互的穿插进行,多层连续施工,各施工段之间需形成流水线,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各种施工材料的周转,对各工段的施工顺序进行确定。

2.2. 在预应力工程施工中,预应力孔道安装缺陷是影响其施工质量最为常见的问题,在施工中,可以导致成孔缺陷的因素很多,因此,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

2.3. 单端张拉具有效率高、省时省工的优势,但是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混凝土曲线孔道来说,孔道的摩阻损失是影响单端张拉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双端张拉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摩阻损失。

2.4. 在预应力工程施工中,灌浆质量是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出现灌浆缺陷问题,将会给预应力工程带来严重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2.5. 在进行多层施工时,在下层框架预应力张拉之前,上层的框架已经开始施工,因此,会有大量的荷载施加在下层的框架上,因此,在进行施工设计时应充分的考虑下层框架的承重能力。

3. 施工方案

3.1. 施工工序分析以及措施

通过对框架厂房进行分析,在进行施工时要注意合理的划分施工区域,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在施工过程中要使预应力施工和框架施工之间相互穿插,这样可以有效的缩短工期,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的成本投入,缩短倒运距离。

该厂房一共分为3层,施工时可以将每层分为A、B、C三个区域进行施工,每个区域设置2个流水施工段。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周期、周转材料投入以及倒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施工工序确定如图1所示。

周转材料分为3批在施工过程中投入,每批次周转路线如下:①→④→⑦、②→⑤→⑧、③→⑥→⑨。这样的周转方式可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并有效的降低生产投入,缩短倒运距离。

3.2.预应力成孔

预应力工程中使用的金属波纹管是通过金属带的机械旋压咬合形成的,在选择波纹管时,要对该材料的抗渗漏性、径向的刚性、金属管外观和金属管的尺寸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因金属管的质量问题造成成孔缺陷。

在对框架厂房进行预应力施工时,柱主筋间的净距离为8cm,预应力梁主筋间的净距离为3.5cm,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梁柱接头处的钢筋相互交错,容易造成钢筋之间的相互挤压,使柱钢筋之间的净距离不符合金属管的安装要求。

木质卡具在波纹管的安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的控制柱筋净距离,并且这一材料取材安装也十分的简便,其支设的高度高于混凝土浇筑面10cm,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24h后就可以进行拆除,安装方式见图2。

图2 卡具安装

3.3.张拉方式

在预应力施工中,要根据锚固损失的影响长度来确定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张拉方式。当锚固损失的影响长度大于等于1/2时,可以采用一端张拉的方式;当锚固损失的影响长度小于1/2时,一般会采用两端张拉的方式进行施工,在本次工程中,预应力张拉施工采取的是两端张拉的方式。

3.4.灌浆质量

施工中使用的灌浆料与其所选用的原材料和灌浆料的配置比例有关系。灌浆料水泥采用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同时掺加外加剂以保证水泥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在施工前必须对灌浆使用的水泥和其中的外加剂进行实验室检验,同时,对实验室的最优配比与实际的施工配比进行对比和检测,入压浆泵前先过筛,并且配制好的灌浆料需要在20min内用完,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浆体的沉淀离析还要不停的进行搅拌。

在预应力筋张拉锚定的48h后,就可以进行灌浆工作了。如果在还未满48h时便进行孔道灌浆,则需要采取措施避免预应力筋锈蚀。在灌浆前,需要将临时封堵的灌浆孔和排气孔等清空,保证灌浆过程中排气的通畅,采用压力水冲洗孔道,待冲洗干净后再使用压缩空气将其中的积水清空。

为了保证孔道灌浆工作可以一次性完成,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压浆机械进行检查和清洗,对压力表进行标定,保证施工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曲线孔道灌浆的压力需要控制在0.5-0.7MPa范围内,以保证浆体在孔道内保持较快的流动速度,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孔道内空气的排出。判断灌浆完成的标准为孔道的另一端充盈度饱满并且排出的浆体与规定的浆液具有相同的流速。

3.5. 架体设计

在预应力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高支模施工。在本次施工中,梁架的支撑架搭设工作量较大,并且架体自身较重,在下层的框架预应力张拉之前,上层的框架已经开始施工,因此,大量的上层支架荷载施加在下层预应力梁上,对下层架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有着极大的考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架体的选型和设计十分的重要。

首层的架体在施工时有着最大的承重量,因此,在进行架体设计时应该将首层的架体作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在进行其他层的架体搭设时参照首层的设计进行。在搭设支撑架体和外防护架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张拉操作平台以及平台之间的设备运输通道的设置,对架体的设计进行局部的改良,以满足实际施工过程的需要。

在利用外防护架作为平台间张拉设备运输通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运输通道与张拉操作平台之间等高并使其保持连接互通,如果是将支撑架改造的张拉操作平台,在于运输通道连接时切忌将两者之间利用光管直接拉结,而是应该利用槽钢、跳板等进行桥接。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框架结构施工时,多层预应力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有效的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材料成本,缩短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周转和二次搬运距离,为工程建设带来更好的质量保证和更高的利润,多层预应力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将来的建筑工程中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段逸.多层预应力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天津建设科技.2013,04:11-13.

[2]刘佳明.探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7:15-17.

论文作者:尹宏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多层预应力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论文_尹宏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