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两湖一河ppp项目建设中的海绵城市创新与成效论文_陈正

贵安新区两湖一河ppp项目建设中的海绵城市创新与成效论文_陈正

陈正

贵州贵安市政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25

摘要:C、感性的自然”的规划理念,两湖一河在区域中的海绵承载能力和作用,发挥其区域海绵屏障、示范、控制、安全等功能。因此,考虑从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四个方面实现两湖一河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结合车田河生态河道断面设计、超标径流入河通道、末端径流污染控制措施、生态驳岸、景观带和湖泊集水区、水质保障设施多项措施,全面构建完整、系统的贵安新区两湖一河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从海绵建设中的经验做法与成效等方面全面的阐述了贵安新区两湖一河ppp项目经验创新与成效。

关键词:贵安新区;两湖一河ppp项目;规划设计;创新做法

两湖一河项目位于中心区核心位置,由月亮湖、星月湖和车田河组成,总体占地面积6.67平方公里,约占示范区面积的1/3,中心区面积的1/6。两湖一河作为示范区内唯一海绵PPP项目,是中心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水质水量三级控制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心区主要的雨水受纳水体,是中心区范围最重要的海绵体,同时也是中心区核心景观生态轴线、车田河活力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两湖一河区域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水资源状况、降雨特征等,确定了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节约水资源、修复水生态的海绵城市建设4大目标,在建设目标的指引下,制定了四大类共计12项的控制指标,其中月亮湖径流总量控制率86%,星月湖径流总量控制率89%。

两湖一河海绵城市设计不仅在红线范围内要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总体要求,还考虑了“两湖一河”公园在区域当中的海绵承载能力和作用,发挥其区域海绵的屏障、示范、控制、安全等功能。

建设内容:水安全保障,首先水系断面应该满足防洪及排涝上位规划的断面宽度要求,是车田河流域达到100年 一遇防洪标准和50年一遇防洪标准;路面径流能顺利排入河道,通过海绵化设计和优化地块竖向高程,实现示范区内各类型海绵城市项目以水系标高为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形成整体坡向水系、有利于排水地形,利用道路、绿化带等营造地表漫流通道,超出海绵设施与官网容纳能力的雨水径地表漫流通道就汇入两湖一河及支流,综合提高区域排水防涝能力。

水环境改善,车田河流域作为贵安新区核心区城市污水截污干管的重要辐射区域,是城市污水管网重要载体,通过海绵城市设计和公园打造,同步开展至湖潮污水处理厂。在末端净化入河雨水水质,结合景观设计与海绵设计理论,强化生态湿地功能,机构生态湿地作为雨水入河前的最后一道屏障措施。

水生态修复,两湖一河区域场地建设情况,将设计范围分为景观带和水系、湖泊集水区两个板块,全面贯穿海绵设计,同时避免过度化工程施工,通过植草沟、雨水花园、末端污染径流控制措施、生态停车场、蓄水池、海绵道路系统,综合各种海绵化措施整体达到场地海绵建设要求。

雨水花园实景图

两湖一河项目的海绵设计主要分为四部分:一是针对外部市政雨水,两湖一河承接了35个市政雨水排口,通过在雨水口末端设置水力旋流器去除大颗粒污染物,然后将市政雨水导入雨水湿地进行水质净化;二是针对外部支流汇水,两湖一河总共有6个支流汇入,主要是在汇入口设置一些生态措施净化水质。比如说月亮湖的支流汪官河流经芦官村,通过在芦官村修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人工湿地对入河水质进行净化,达到地表四类水之后再排入月亮湖中,保障水质安全;同时在汇入口处设置植物拦截带、人工浮岛等生态设施对水质进行净化,主要是选择种植一些净化能力强、根系发达的湿生水生植物,通过植物的吸附、沉淀、分解等功能去除污染物;三是针对场地内部的地表径流,在分析了场地竖向、土壤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净、排”为主,“渗、滞、蓄”为辅的海绵设计方案,首先对两湖一河设计范围进行汇水分区划分,总共划分了64个汇水分区内,在每个汇水分区内构建生态草沟、透水铺装、砾石渠、雨水花园、渗透塘等生态设施,实现雨水的有组织径流,同时有效去除雨水径流污染,保障水质达标;四是针对水体内部和底泥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在水域面积较大且具有一定深度的区域配备了水下森林来防治水体黑臭、富营养化现象;同时在相关区域配备了推流曝气器和太阳能复氧设备,增强水体流动性、提高水中溶解氧程度,强化水体自净能力。

此外为保护水源安全、保障水质达标,两湖一河在35个市政雨水排口和6个支流汇入口均设置了监测设备,实时在线监测水量和水质,主要指标有流量、SS、COD、氨氮、总磷和总氮,监测的电子信号可通过网络传输到贵安新区海绵城市监管平台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参考文献:

[1]肖化顺.城市生态廊道及其规划的理论探讨[J].中国林业调查规划,2015.2.

[2]张旺庞,靖鹏.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J].水利发展研究,2014.9.

[3]苏义敬,王思思,车伍,魏一哲,董音.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J].南方建筑,2014.3.

作者简介:

1.陈 正:(1987-),男,贵州思南人,风景园林工程师,市政专业二级建造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论文作者:陈正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  ;  ;  ;  ;  ;  ;  ;  

贵安新区两湖一河ppp项目建设中的海绵城市创新与成效论文_陈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