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贸易融合的原则及内容_深港论文

深港贸易融合的原则及内容_深港论文

深港贸易衔接的原则和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港论文,原则论文,内容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港贸易衔接的原则

深港贸易衔接应当在一定的原则下,依据现有条件进行。主要原则有:

1.互利互惠原则。深港双方应当在互相信赖的基础上进行衔接,要进行利益协调,要作为一个整体参与中外贸易竞争,寻求共同的发展机遇,求同存异、利益共享、互惠互利、团结一致对外,才能衔接得好。

2.优势互补原则。两地在衔接中,技术上应采用互补原则。深港各有不同的经济发展背景、发展历程、发展经验,不同的经济制度、产业结构,在许多领域双方各有长短,深圳取香港之长补已之短,或者香港取深圳之长补已之短,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增长和繁荣。

3.循序渐进原则。深港衔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深圳市和中央、省都应当有个清楚的规划和具体办法,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以求在逐步的对接中共同的因素越来越多、利益越来越和谐一致、经济越来越一体化。

深港贸易衔接的内容

深港贸易衔接的内容是以双方经济发展特点为基础的,前景相当远大,具体来说,在投资、市场、产业(行业),以及贸易机构的合作、转口贸易的共同繁荣、互为“窗口”作用的发挥以及贸易发展经验的相互借鉴等方面都可以取长补短。

1.投资

深圳要实现贸易发展的几步预期的大规划,必须在投资领域拿出大气魄、大动作。深圳拟新建十个大型购物广场,包括深圳地王商业广场、深圳百货广场、东方天虹商场、宝安商业广场等。由于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场地租金高,需要大规模引进外资。深圳计划改造传统商业,发展超级市场和连锁店,推进深圳商业的集团化经营。深圳计划形成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成份作用,拥有各种高层次组织形式的市场体系。这一切,都为香港庞大的资金存量提供了投资获利的契机。深圳商贸业的发展需要资金,香港的资金寻求投资机遇,加上有着天然的地缘之便,这便是最大的互补。

2.市场

在市场方面,香港和深圳是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繁荣起来的,因而在价格体系、市场特色、商品种类档次上存在一定的差别。随着九七年以后双方人员往来、物资往来的日益频繁,深港市场衔接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如何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深圳计划建立起联结国内外,辐射全中国的工业品批发市场,把深圳建设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商品流通中心,建立有深圳特色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各种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这些方面,香港的物资无疑可大规模融入。深港两地势必可形成一个对流性的巨大物流,造福两地人民,繁荣两地经济。

3.产业

在经济产业方面,深港两地差异明显,加强产业互补既是生产问题,也是贸易问题。香港制造业较薄弱,深圳则拥有较深厚的工业基础,双方在产品类别上的区别和优势提供了更多的贸易机会。深圳现在将有竞争力的工业作为外贸发展的基础,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外贸发展的战略重点予以扶持,努力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转变,以磁录技术、液晶显示、激光、通讯技术、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及元器件、生物工程为重点,对其进出口业务和海外布点实行优惠政策。这种产业转化趋势势必给香港提供诸多发展机遇,改变现有的以若干种轻工业产品为主的产业状况。

4.贸易机构

深港两地贸易机构在互补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分工合作和相互渗透具有不可估量的前途。随着“九七”的到来,以下做法有着重要意义:扶持、培植、组建跨越深港两地经营的深圳商业集团和贸易机构;利用两地市场结构的差异和各自的资源优势,积极寻求既符合两地市场需求又能尽量降低商业成本的商贸活动领域;放宽深圳商贸机构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鼓励实力雄厚的大型商贸机构进入香港;通过吸引一大批国际银行、跨国公司、综合商社等来深设立分支机构,将部分原先在香港完成的商品交易、结算、配送业务转移到深圳,使深圳成为香港商贸业务活动的空间延伸和资源的供给地。

5.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在香港占有重要地位,在深圳也有一定比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种贸易形式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从长期看,中国直接贸易能力提高后可能会减少经香港的转口的比重。但是由于内地港口和机场的国际运输能力远远赶不上外贸的发展,大量货物还是需要经过陆路和海运到香港,再转运至世界各大市场。同时深圳作为联系内地与香港纽带的雄厚实力和潜在实力,使香港的转口贸易的条件也在进一步优化。随着京九铁路的通车,深圳交通运输、港口码头建设的完善,深圳实际上可能担负着香港与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以及香港与海外转口贸易的中转地作用,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上形成深港两地转口贸易的繁荣。

6.互为“窗口”,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深港在贸易方面互为“窗口”、互相借鉴的经验也成为有巨大影响的对接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港是深圳走向世界的跳板,深圳是香港进入我国华南、中原以至全国的必由之路,都通过对方而将商贸业务视野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深港在自己的外贸成长过程中,都经历了迅速发展和增长的过程,九七回归,给双方贸易对接提供了契机,也为双方借鉴经验、共同发展提供了机会。

深港贸易衔接中亟须解决的一些问题

1.深港贸易衔接的定位

深圳和香港的贸易对接实际上根据各种变数和因素可能形成三种状况:深度衔接、中度衔接和略为改变现状的、近期的衔接。

深度衔接是指深港两地的贸易业务合为一体,两地既分工又合作,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这种状况需要的条件是两地商品、人员往来的阻碍减少到最低程度,两地企业的合作得到最大程度的鼓励和帮助,两地贸易硬环境(公路、铁路、港口、通讯等)达到尽可能的一体化,两地贸易政策尽可能趋同(主要是深圳更多地采用自由贸易政策),两地的管理体制尽可能沟通甚至一体化。这种状态,可能是一种远景,何时实现要靠双方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更要靠中央给予深圳更大的贸易政策自主权。

中度衔接是指深港两地的贸易业务在各自保持独立的基础上较紧密地合作。两地形成两个互补性的商贸都市,共同发展。

略为改变现状的、近期的衔接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九七以后香港回归带来的自然的便利使深圳和香港的贸易共同发展,相互借鉴。

这三种状态,是在不同的天时地利人和因素下可能形成的。现在至为关键的是,作为行政部门和企业界人士,一定要达成共识,确立符合实际的定位,拿出具体措施。没有共识,就没有行动的根据。

2.机构协调

“九七”回归在即,加强机构间的沟通和合作是一个紧迫问题,在贸易方面,香港有行政机构贸易署和半官方机构贸易发展局,深圳的贸易发展局是行政机构。两边的管理传统、体制不一,要搞好对接,必须对即将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作出反应,加强协调,反馈信息,交流政策。

3.硬件设施

深圳和香港贸易对接在设施方面可以拿出一些大动作来。现在深圳的港口码头正在建设之中,而香港已达饱和,贷物流量的分流这个问题是具体可操作的,大可将其部分贸易流量引入盐田港等码头。仓储在香港已经余地很小,京九铁路开通后,可将京九铁路南端的流量留住,在深圳开办大型仓储业。展览业亦可分流,目前香港的展览业已排期到九七年,深圳应尽快建起大型的适合国际性展览要求的设施,以便将在香港举办的展览、会议引到深圳举行。同时可以深港联合举办大型展览会、招商引资会等。

4.贸易政策

目前亟需解决一系列政策问题,使政策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程度。要请求中央给深圳更多的改革试点权力。尤其是近期的进出口经营权的审批、允许外资参与进出口贸易和国内商业、驻港企业设立的审批权等问题,要求中央批准在深圳先行试点。

标签:;  ;  ;  ;  

深港贸易融合的原则及内容_深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