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助推杭州高质量发展论文

↑法鑫/摄

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助推杭州高质量发展

文 市总工会

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今天,社会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高素质技能人才是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宝贵人才资源。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育经济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更具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今年8 至9月三提工匠精神。8月20日,在甘肃考察调研时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8月26日,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再次强调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日,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 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求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李克强总理也作出批示,指出技能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促进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求完善技术工人职业发展机制和政策,使更多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不断涌现,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动能成长壮大和就业增加。9月20日,杭州召开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提出通过产业提档、企业提效、平台提能,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实施大规模绿色改造,争创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实现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两个引擎一起转”。这都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挖掘劳动力资源新优势,通过提升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近年来,杭州市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服务大局、服务职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加快推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工在推动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在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窗口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多措并举提升职工成才成长空间

根据企业需求和职工愿望,以各级工会培训学校为依托,广泛开展工会免费技能培训。加大与社会培训机构的合作力度,为企业提供订单式服务,送教入企,帮助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积极探索“互联网+”技能培训新模式,开办“技能微课堂”,组织工匠劳模拍摄技术技能方面的微视频,拓展职工学习成长成才空间,更好地激发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多渠道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注重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组织开展首届杭州职工艺术节、杭州职工文化艺术节、职工运动会、职工电影周、合唱比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着力打造“乐活工会”“杭工学堂”等工作品牌,加强“新杭州人文化家园”“职工书屋”等文化阵地建设,通过送文化、送项目下基层,不断提升职工文明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完善保障机制。将职工素质提升与职工技能晋级、技能奖励结合起来,对参加市级技能竞赛的优秀选手和获奖选手,给予核发高级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授予杭州市技术能手称号、优先推荐杭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优先申报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等奖励。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建立职代会、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等,广泛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一线职工免费疗休养、职工安全生产教育等工作,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搭建竞技平台。建立健全以市级职业技能竞赛为带动,区县( 产业) 工会竞赛项目为衔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的技能竞赛机制,每年组织开展市级一类技能竞赛10 场以上,带动全市各单位、各行业开展多层次的技能竞赛、岗位比武,充分激发职工学技能、比技能的积极性。

↑法鑫/摄

搭建建功、竞技和创新平台

准确把握杭州“后峰会、前亚运”的产业转型升级重大战略历史机遇期,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做实职业教育和培训,搭建建功、竞技和创新的平台,以各项职业技能竞赛带动和激发职工创新创造创业积极性。

儿童在发展初期,由于自身经验不足,所以当他们在遇到新异事物时,往往会向成人提出各种问题。面对儿童的提问,成人通常有两种极端的做法,即谢绝问难型和有问必答型。采用谢绝问难的态度,往往会使儿童产生畏惧心理,进而逐渐失去对事物的好奇心,失去探索的敏感性;而对于有问必答的做法,儿童容易养成依赖的坏习惯,他们往往会不经过自己的探索,反即来问别人,不利于他们自己主动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好奇心也无从发展。

翻译传播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由国内学者提出的新理论。它把翻译定性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更多地关注译文在目标受众当中的传播效果,凸显翻译活动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跨学科视角。然而,这一新兴理论却很少被用来解决企业外宣翻译的问题。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企业外宣翻译的问题,首先论证企业外宣翻译的传播本质,进而将其纳入传播学的理论框架,最终提出企业外宣的翻译原则。

近年来,杭州先后出台了市总工会《大力加强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提高杭州市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办法(试行)》,推进“三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同时,深入基层、企业、职工,开展《新时代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调研》,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新时代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努力健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健全激励机制。从2015年开始,出台高技能人才奖励政策,确定30 个职业(工种)作为市本级高技能人才奖励对象,对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直接给予现金奖励。2017年,将奖励范围扩大到人社或国家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核发职业资格证书的所有工种,奖励名额从5000 名增至不设上限,最大限度确保公平,鼓励职工多学技术、学好技术。截至目前,共有39294 余名高技能人才得到了补贴奖励2072.3 多万元。

↑市总工会宣教中心/摄

健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搭建创新平台。充分激发职工创新潜能,组织引导产业工人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连续多年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开展职工“五小五技”(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攻关、小建议)活动,推广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每年选树职工“五小”创新成果100 例,命名30 家市级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表彰一大批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应用需结合本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实际,不考虑自身所在学科和专业特点、社会职业需求和教学资源保障,“外语+”战略的实施将大打折扣。在反复研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酒店管理专业明确了专业和英语的“鱼水关系”[2],并采用了“外语+”战略中“专业+英语+二外辅修”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借学校将基础知识教学、外语教学和跨学科交叉教学资源整合的东风,构建了基于“+英语”的酒店管理课程体系,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并在应用型复合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上洗削更革,并初见成效。

此外,市总工会还注重服务好农民工。组织实施“农民工圆梦计划”五大行动,广泛开展农民工集中入会,每年组织一线农民工参加免费健康体检,持续开展春节期间平安返乡活动,连续8年开展资助优秀农民工上大学活动,帮助6870 名农民工圆了大学梦,不断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助力农民工成长发展、融入城市。

搭建建功平台。聚焦拥江发展战略,围绕服务保障G20、亚运会场馆建设、地铁轨道交通建设等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组织开展G20 立功竞赛、“三重一新”立功竞赛等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并在实践中创造和推广了“大格局、全过程、项目化、求实效、提精神”立功竞赛“杭州模式”。2016年以来,全市共有233 个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开展了群众性立功竞赛活动,参与职工达到15万余人。

营造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从2017年开始,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力社保局等11 个相关部门,按照高质量、宽容量、正能量、精数量和有力量五个原则,每年开展“杭州工匠”认定工作,每年认定“杭州工匠”30名,并举办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的“杭州工匠”认定发布会,倾力打造“杭州工匠”这块金字招牌。2019年3月2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在市委常委会上指出:“设立‘工匠日’有利于弘扬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打响‘名城工匠’品牌,提升杭州城市形象,对于我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集装箱运输是未来铁路货物运输的一个发展方向,作为一个极具潜力的发展模式,集装箱业务的发展空间与发展优势不可估量。受制于传统管理技术的影响,我国集装箱管理工作的开展阻力重重。不仅效率低下且易受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

2018年,市人大代表提出了设立“工匠节”的议案;2019年,人大代表建议将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日——9月26日设为“工匠日”。市总工会积极会同市人大等单位,开展调研,提交“工匠日”设立可行性报告。2019年4月3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作出决定,自2019年起,每年9月26日设立为杭州市“工匠日”。杭州成为全国首个设立“工匠日”的城市。

在第三项会议议程“展开技术比拼”部分,采用对比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从遗传特性、与母体的性状一致性、后代个体变异可能性等方面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讨论中,认识到:种子繁殖的优势在于农作物大批量生产时,省时省力;同时,种子繁殖能够产生变异,为新品种带来了可能性。嫁接繁殖能够将农作物的优良性状保持下来。

与此同时,杭州深化劳模服务管理,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切实加强劳模培养选树,认真做好全国、省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推荐和市级劳模评选,2014年设立杭州市五一劳动奖。同时,对在经济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和在特殊情况、突发性事件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即时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状(章)的称号。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劳模8430 名,其中全国劳模142 名,省部级劳模1449 名,市级劳模6839 名。不断创新、加强劳模工匠的服务工作,于今年4月成立全国首个劳模工匠协会,建立“杭州工匠”档案数据库,开展动态化管理。组建市级职工(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探索建立“杭州工匠”工作室,充分发挥“杭州工匠”的技能帮带和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宣传劳模工匠的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引领职工前行。在杭州电视台设立《杭州工匠》栏目,编辑出版首届“杭州工匠”风采录,首创“工匠之歌”,拍摄劳模工匠“技能微课堂”,通过媒体宣传报道、设立“工匠墙”、投放工匠灯箱广告、户外宣传片、地铁专列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工匠劳模宣传,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标签:;  ;  ;  ;  ;  ;  ;  ;  ;  

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助推杭州高质量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