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对比论文_于宝平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田庄镇中心卫生院;山东淄博256402)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方法: 以我院检验科收集的120例血液样本作为分析对象,以静脉血和末梢血两种方式采血,使用全血细胞分析仪对上述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末梢血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同静脉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检测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同静脉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采血方式重复检测结果中,静脉血的重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梢血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末梢血检测,静脉血的重复性更好。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

血常规检测是通过对血细胞数量、形态的分析来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做出诊断的一种方法,主要检测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分类等,可概括为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血常规不仅用于诊断,也是临床用药治疗的重要参考。作为检验科最常用的基础检查,血常规检查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疾病的诊断。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血常规的检测结果也更加准确。有研究[1,2]指出采血部位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一项相关因素,静脉血和末梢血是目前两种主要的采血方式,本文对两种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7年6月-7月检验科收集的120例血液样本作为分析对象,收集血液样本后均在1h内送检,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23-48岁,平均(35.6±7.2)岁,上述受检者均自愿同意接受末梢血和静脉血检查。

1.2 血常规检查

仪器和试剂:XN-10型全血细胞分析仪和相关配套试剂包括清洗液、稀释液、溶血素等(希森美康),EDTA-K2 真空抗凝采血管(福建长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末梢抗凝管(浙江拱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清晨空腹末梢血或静脉血,安排同一检验员严格根据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相关标准操作程序来检测血常规指标,全自动化分析检测。主要分析指标: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表示,组间t和X2检验比较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末梢血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同静脉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检测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同静脉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两种采血方式重复检测结果中,静脉血的重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梢血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验工作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血常规检验结果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参考。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全自动化分析仪在检验科中的应用普遍,不仅提高了工作效果,对血液检测项目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也不断提高。临床结果说明血液分析仪能让临床检验效率和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血常规检测结果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断,比如白细胞系统中包含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如果出现升高则提示身体免疫系统可能处于活跃期,病人可能存在细菌或病毒感染或炎症反应。红细胞系统中包含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评价血红蛋白浓度等,红细胞参数如果低于正常值提示可能有贫血、失血,如果高于正常值,提示可能脱水、心脏病等。血小板系统主要是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评价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减少提示可能血栓存在,计数升高提示感染、出血等。由此可见血常规在疾病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血常规检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采血位置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3,4]。末梢血来讲,不同位置皮肤穿刺血细胞成分存有差异,血浆和细胞比例方面有所不同,且毛细血管位置采集血量较少,有的甚至无法满足检验需求。王波[5,6]等对血常规检测结果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差异进行分析,报道提示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重复性不好,检验效率远不如静脉取血,这是末梢血的检验缺陷。静脉血来看,外界环境的改变对静脉血成分的影响不大,静脉血一般不会混杂其他组织液,体循环血液成分比例相当,静脉血较为真实的反映全身的循环血液。同末梢采集的血液比较,静脉采血的血量不会影响血常规项目检测更加适合血常规仪器,对患者也能进行多次采血,结果测定的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另有报道[7]指出在相同放置条件下,末梢血的溶血率要高于静脉血。上述阐述多数说明静脉采血更加适合血常规检验。从本研究结果来看,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同末梢血检验结果存在差异,两种采血方式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明显,申海龙对比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认为末梢血检测准性要低于静脉血,稳定性也不如静脉血,和本文结果基本相符。孟凡鑫[8]对检测时间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影响进行了报道,及时检测所得数据同三小时内所得数据无明显差异,但同六小时内所得数据差异较为显著,提示收集血液后要控制在3h内检测,目前临床检验科仪器提高了检测效率,保证了收集血液后2h内完成检验。由此来看,相对于末梢血检测,静脉血的优势更为明显,稳定性和准确性更佳,当然末梢血在检验科中的价值同样不能忽视,尤其是儿童检测,末梢血仍作为主要检测方式。血常规对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性使不言而喻的,血常规进行检测过程中,全自动分析仪器保证了工作效率,临床检验人员有足够时间对结果进行严重分析,操作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避免失误发生。患者收集血液后需及时送检,防止因样本时间搁置所造成的检验误差,影响疾病的诊断。

综上所述,相较于末梢血检测,静脉血检测对血常规的应用价值更高,能更为准确的反映血液循环中的成分,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定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波. 对比在血常规检验中进行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J]. 中国社区医师 , 2016 , 32 (8) :134-135.

[2] 葛文彬.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中的效果与价值分析用于检验中的比较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 2016 , 14 (33) :48-49.

[3] 吴智刚 , 李小蓝 , 李启欣 ,等. 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 2017 , 6 (1) :99-100.

[4] 李莉娟 , 俞香菊 , 高岚. 比较分析使用不同的采血方法-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农村卫生 , 2017, (2) :25.

[5] 辛燕 , 罗其彬 , 屈会芹. 末梢血和静脉血不同采血方法行血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 2017 , 27 (14): 64-65.

[6] 王波. 血常规检测结果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差异比较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6, (9) :67-68.

[7] 申海龙. 对比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 2017 , 15 (2) :83.

[8] 孟凡鑫.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的差异[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 12 (3) :50-52.

论文作者:于宝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9

标签:;  ;  ;  ;  ;  ;  ;  ;  

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对比论文_于宝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