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叙事学研究的构想_电影叙事结构论文

新闻叙事学研究的构想_电影叙事结构论文

关于新闻叙事学研究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和主体。“叙事”是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主要方法。著名新闻人穆青就认为“新闻是一种叙事文”(注:穆青.新闻散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对于新闻文本,我们从体裁作法、信息分析、传播艺术等角度做了不少的研究。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对于“新闻叙事”这个新闻写作的主要方法和各体新闻的共同元素的研究却被忽视了,它被隐含或者不如说湮没在新闻文体写作的研究中,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践在不断地进步,理论也在不断地深化。费尔巴哈论道:“作为起源,实践先于理论;一旦把实践提高到理论的水平,理论就领先于实践。”(注: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面对新闻写作实践,面对在新闻实践中大量产生的以叙事为主的新闻作品,作为“领先”的理论研究,我们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即通过对新闻叙事的研究,建构专门的新闻叙事学,并以此来创造和丰富实践。

一、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都要区分存在客体和研究对象。客体是一种客观存在,而研究对象则是由方法决定的。新闻叙事学不同于叙述学(也称叙事学)。这个区别不在于研究范围的宽狭,而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叙述学是在其前身“小说技巧”的基础上结合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符号学、结构主义等的研究成果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1969年,托多罗夫在《〈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述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注:张寅德.叙述学研究(选编者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罗兰·巴特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中对“叙事作品”进行了框定,主要是指小说、民间故事、神话、史诗、叙事诗、戏剧、电影乃至连环画等,其中尤以小说为主。赵毅衡说得更清楚简明:“所谓叙述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文字叙述,而且集中研究艺术性文字叙述,即文学叙述,包括小说和叙事诗。”(注: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侯·比较叙述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这就是说,叙述学是把文学叙事作品和叙述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

新闻叙事学是新闻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在新闻学系统内,它与新闻写作学具体研究各类新闻体裁的写作原理与方法不同,新闻叙事学将忽略体裁的差别而就共同的叙事元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新闻叙事学是把新闻叙事的规律、原理、方法及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是抽象的,它从一般新闻报道文体即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深度报道和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片、纪录片等的文本中归纳出新闻叙事的一般原理;它又是具体的,它要通过对大量有形的新闻叙事材料的占有和分析,阐释新闻叙事的功能、特点及作用,并总结出新闻叙事的方法与技巧,以此来“领先”新闻实践。也正是在这个意义明确之后,我们认为:新闻叙事学是研究新闻叙事原理和方法的学问。与叙述学把以虚构为主追求艺术真实的文学叙述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不同,新闻叙事学把以事实为本的新闻叙事作品与方法作为对象。叙述学研究的文学作品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即所述之事不是“本事”,亚里士多德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而新闻作品所叙之事,依据新闻的本质,则必然是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即事实。因此,新闻的叙事必然地有着客观真实的特点,其叙事的原理和方法就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新闻叙事学的研究就必须以事实为基点,从叙事方式和叙事原理入手,归纳总结出新闻叙事的理论体系。

二、学科基础

新闻叙事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的建构有赖于相关学科的支撑与联系。

首先是需用新闻学的理论来审视和指导新闻叙事学的研究。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注: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它阐明的是人类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新闻叙事作为新闻活动之一种,无疑是接受新闻基本规律的制约与支配。新闻叙事学研究的范畴,包括新闻叙事原理、叙事人、叙事方法等,无不要接受新闻学原理包括性质论、价值论、伦理观等的规范与指导。

叙述学“是研究表述形式的一门学问”(注:董小英.叙述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是通过叙述形式研究叙述方法的学问,它是“原理性的研究,它注重在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的差异中反映出普遍规则”(注: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A].张寅德.叙事学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新闻叙事作为“表述形式”、“叙述形式”之一种,新闻叙事学的研究无疑也要借鉴叙述学的研究成果,即以叙述的原理和普遍规则为指导,参照叙述学研究的要素和范畴,并结合新闻叙事内部独有的特性,去发现新闻叙事这一“特殊现象”之中独有的本质、形式和功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什么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当然是指新闻叙述的真实性,即一件新闻作品应真实地表述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这种“真实”其实是表现在语言文学的叙述之中,就广播电视新闻而言,还包括图像、声音等符号系统之中。但无论使用哪一种符号表述,新闻的真实都是叙述的真实。因此,新闻叙述学的研究,还必须以语言学、修辞学为基础,从词汇、语句入手,研究新闻叙事的基本原则,这也是研究新闻叙事的叙事形式和叙事方法的逻辑起点。

“全国铁路春运今日结束,从明日起全部铁路票价恢复正常。”(2002年3月8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30分》播报)这条口播新闻存在着逻辑错误,而逻辑错误的必然结果是对新闻事实叙述的错误。在“恢复正常”的前提下,可推理出“春运期间全部铁路票价不正常”的结论,这显然是与事实不符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利用价格杠杆“随行就市”应属正常。“从今天开始,随着高峰客流的逐渐平息,铁路部门随即将票价恢复到平常水平。”(《三湘都市报》2003年2月19日3版)在这一叙述中,“平常”比“正常”合乎逻辑也要准确得多。逻辑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它的核心内容是对事物真假的认定和名实同一的要求,而思维是通过语言存在和表现的,因此,对以真实为生命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新闻叙事的研究,也就必须以逻辑学为学科基础,方能得出合理的必然的结论来。

综上所述,新闻叙事学是以新闻叙事文本为对象,以新闻学、叙述学、语言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等为学科基础的研究新闻叙事方法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三、路径寻求

对一门学科的研究与构建,还有一个科学的路径寻求问题。在对新闻叙事学的研究与构建中,我们考虑到首先应扣住新闻叙事的本质特征和主要的社会功能,亦即在系统内部的结构中探讨新闻叙事的意义和学科建设的作用。被誉为“一枪打出了两个金牌”的新华社关于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实现我国金牌零的突破的消息(引文见后),因时效性重要性等新闻价值因素在当年全国“好新闻”评奖中名列榜首。若从新闻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则又有一番说法。“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纪录’的局面在今天17时10分被中国选手许海峰突破。”新闻的叙述,其开头部分一定是用最简单的话语把事件综述一下,这是由于新闻叙事需要立刻抓住读者,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信息,即要求以最清晰的语言最快的速度传播信息的特点造成的,体现出的就是新闻叙事的本质特征和主要的社会功能。同样,我们还可以从叙事的视角、叙事的态度等方面对文本进行分析。即以叙事频率而言,新闻从标题到结尾是允许并且需要多次叙述的,这是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要求,但叙事频率过高或不当,反而会造成信息的衰减,该文就存在重复啰嗦、信息含量不多的弊病。从这一个案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加强学科建设,用以指导新闻实践,提高新闻工作的整体质量,肯定是一种必需,而对目前尚付阙如的新闻叙事学的研究与建构,又尤为重要。

比较的方法是区别一事物与其他事物本质特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新闻叙事学的研究中,将新闻叙事与历史叙事尤其是文学叙事相比较是一条寻找新闻叙事原理和方法的必由之路。自有人类以来,从先民们结绳记事到文字发明之后的竹简丝帛到今天信息时代多种媒介共存,“人—事”的构成一直是社会最基本的生存形态,信息传播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手段,叙事也便是人类基本的文化活动。载于《吴越春秋》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就是我国有关渔猎时代狩猎过程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篇完整的叙事作品。罗兰·巴特说道:“叙事是与人类历史本身共同产生的;任何地方都不存在、也从来不曾存在过没有叙事的民族;所有阶级、所有人类集团,都有自己的叙事作品,而且这些叙事作品经常为具有不同的、乃至对立的文化素养的人所共同享受。所以,叙事作品不分高尚和低劣文学,它超越国度,超越历史,超越文化,犹如生命那样永存着。”(注: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A].张寅德.叙事学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以新闻名之的叙事作品虽说发生较晚,但其存在应该说是与人类与劳动一样久远,前引《弹歌》虽为歌谣,也未尝不可视为关于劳动的纯客观的报道。那么,新闻叙事与叙述学所研究的叙事的异同、叙述学所研究的文学叙事方法对新闻叙事的借鉴与指导作用等,就能在比较中予以鉴别与认识;新闻叙事的特点也能在这一比较中突显出来。赵毅衡说:“明白了小说的叙述学,就有了一套最基本的工具,并不复杂却十分犀利的工具,就可以比较清楚地进入电影学、传媒研究、传播学乃至文化学。反过来说,没有叙述学的基本知识,做这些研究就有可能犯一些沙上建塔的常识错误。”(注: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侯·比较叙述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这起码是先行者对于研究路径的探索和指导。

四、研究范畴

研究新闻叙事学,主要的范围是从文本出发,揭示新闻叙事的原理与方法,即新闻是如何通过文本的形式也就是叙述方式来表现新闻本质的。叙事的本质是信息的传递,新闻叙事所传递的信息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信息,是报实情、讲真话。因此,新闻叙事是对事实起表述作用,讲求的是话语与真相的吻合,也就是“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本源,而说话则必然有着很强的主体意识即目的性。新闻的本质决定着新闻叙事的基本原理,其核心是客观真实与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新闻叙事的框架与视角是新闻叙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记者叙述一条新闻的观察点或视点构成一条新闻框架,就如同一幅镶在镜框的照片一样,这个相框决定了读者能看到什么或看不到什么,记者决定把什么内容收进新闻报道的相框内,同时把什么内容排斥在相框外。”(注:李希光.新闻学核心[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新闻的框架也就是新闻的观察视角和新闻的焦点。新闻的观察点不一样,新闻的报道焦点就会不一样。”(注:注:李希光.新闻学核心[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而叙述学则认为:“视角讲的是谁在看,聚焦讲的是什么被看,它们的出发点的投射方向是互异的。”(注:杨义.杨义文存(第一卷)[A].中国叙事学[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在新闻叙述学的范畴内研究框架与视角,可以解决新闻报道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就框架而言,“每个新闻事件都有不同的叙述框架,一个好记者应该选择那种公正的,最接近事实真相的框架。因此,选择好的叙述框架,可以使记者摆脱记者个人偏见、信源价值观的影响。”(注:李希光.新闻学核心[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再以新闻叙事的视角为例:

《经济日报》于1987年推出“关广梅现象”的报道,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当时的情形是,《经济日报》辽宁记者站来稿反映,辽宁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关广梅自1985年以来,连续租赁了本溪市8家国营副食品商店,形成了一个租赁企业群体,并通过一系列改革使这个群体获得了惊人的利润,她本人也因此得了3万元奖金,从而引起争议。有人说她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不能当党的十三大代表,也不能当劳模。面对这个情况,时任总编辑范敬宜是这样考虑的:

“报社编辑部平时获得的报道线索,只有放到全局中去衡量,才能确认它的意义和价值。拿关广梅这个人物来说,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即使采取讨论的形式,也可以有不同的命题。比如,可以命题为‘关广梅应不应该当十三大代表’,或‘关广梅的租赁为什么会成功’;也可以命题为‘关广梅的遭遇说明了什么’或‘怎样看待改革者的缺点和工作中的失误’等等。”

范敬宜正是把这一现象“放到全局中去衡量”,从深化改革的角度,提出了“对现在的改革怎么看”的讨论命题,这是很有启迪意义的(注:单波.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再看看叙事的语言。季水河在其专著《新闻美学》中对毛泽东新闻作品的叙述语言作了精要的分析: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词采激扬:

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

仅十余字,就将我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的气势跃然纸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叙述语言,气势宏伟,波澜壮阔: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仅一句话,就将千里战场的壮阔场面展现在读者眼前。《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叙述语言,谈古论今,举重若轻: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仅百余字,就将千年之事,古今之变挫于笔端。(注:季水河.新闻美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研究新闻叙事学,还有一个重要的范畴是对叙事人的研究,也就是对新闻叙事的立场、观念、态度、指向等的研究。

在这里,有必要把我们所指称的“叙事人”作一界说。在文学叙述中,叙述者存在着复杂多元的状况。作者、故事的主人公、故事内的各类人物等都可以是叙述者,都在“说话”。鲁迅小说《祝福》里的祥林嫂在失去了儿子阿毛之后反复地向人述说“阿毛的故事”,“阿毛的故事”的叙述者是祥林嫂,“祥林嫂述说阿毛的故事”的叙述者是“我”,“我述说祥林嫂说的阿毛的故事”的叙述者是作者,他们叙事的目的和指向各各不同,而且作者并没有出现在文本中,也不会出现在文本中,因为“我”只是故事叙述者的人称,并不等于作者。“在艺术的叙述文本中,叙述看成为一个抽象的人格,是戏剧化了的叙述行为中一个环节。叙述者决不是作者,作者在写作时假定自己是在抄录叙述者的话语。整个叙述文本,每个字都出自叙述者,决不会直接来自作者。”(注:注: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侯·比较叙述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正因为如此,叙述者叙事的立场、观念和视角等等,往往与作者叙事的立场、观念和视角是不一致或是分离的。而在新闻叙事学中,我们所指称的“叙事人”一般而言指的就是新闻叙事文本的作者,尽管这个“作者”可能是个集合体,是记者、编辑(编导)、摄像、制作包括采访对象在内的集合,考虑到新闻叙事是“用事实说话”,叙事人面对的是一个事实,叙述的也是一个事实且叙事目的明确而一致,即便是集合体,也是在尊重事实基础上立场一致观念一致的集合。请看消息《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

新华社洛杉矶1984年7月29日电(记者高殿民)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记录”的局面,在今天11时10分(北京时间30日凌晨2时10分)被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突破。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冠军,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

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陈先在许海峰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这对中国运动员是极大的鼓舞。这是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得到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他表示感谢运动员和教练作出的艰苦努力。

许海峰今年27岁,是安徽省供销社的职员。他在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说,这还不是他最好的成绩,只不过是正常发挥技术,他最好的成绩是583环,他表示要不骄不躁,继续努力,争取今后取得更大成绩。(注:颜雄主编.百年新闻经典(上册)[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在这条消息文本中,叙述者有陈先和许海峰,但我们认为作为新闻的叙事人是新华社记者,无论陈先、许海峰还是记者,他们都是在“说”“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这一新闻事实。虽然许海峰的叙述没有言及新闻事实本身,却是事实的补充,其叙事的立场、观念、态度与记者(作者)是一致的,从主体意识的表达上说,也是记者(作者)根据自己的立场观念所取舍的。所以我们认为,新闻叙事学对叙事人和从叙事人角度出发的研究,重在作者的立场、观念、态度等等,因为这对新闻叙事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乎新闻的准确、客观与公正。新闻界前辈萨空了曾这样说道:

目标不同,报道的方法就不同了。同一的离婚案,旨在反映这是一种社会问题的报道,就会重视离婚的原因,例如为了经济困难,一个公务员养不活妻子,以致妻子另有爱人而离异;或丈夫出征,妻子在家无依,而与他人同居,单方声明离婚。这全不是桃色新闻,事实上乃是血与泪凝混在一起的现实社会问题。可是黄色新闻报纸,都能在报道时,着重“另有所爱”、“与人同居”的事实描画,不厌详尽,反忽略了那造成不幸的真因。(注:单波.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自然,新闻叙事不会是如此简单的。往往在某个新闻事实之中,会出现多个当事人,会有不同的声音。如实地记录并表现在文本中,也就会出现多个叙述者,这时候,新闻作者既是代言人,也是思考者。对这种现象,我们在研究中同样会予以关注。

研究与构建新闻叙事学,上述观点仅仅是一种构想,只是一个框架,或者说还只是问题的提出。要真正建立起一门新闻学的分支学科,联系相关学科成果建立一门边缘学科,还有大量的缜密的研究工作要做,但这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标签:;  ;  ;  

新闻叙事学研究的构想_电影叙事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