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监测论文_何磊

浅谈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监测论文_何磊

(潜江市建设工程监理事务所 湖北 潜江 433100)

【摘 要】高层建筑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相应的,深基坑的支护施工技术也变得更加重要。基于此,本文就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监测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文章在论述中针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基本情况,如何在建筑施工中进行应用实践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为提升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实践。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技术;监测

【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4-0091-02

在建筑工程当中,进行基坑工程的有效实施十分重要,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的质量。实施完成高质量的深基坑支护工程需要将工程实施的重心放在支护的设计与施工上,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质量。而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工程进行的基础,能够有效推进工程的进展。所以,需要针对于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全面的完善。

1.深基坑技术的结构概况

本工程主体结构:本工程地上由主楼23层、附楼7层组成。地下3层,负一层底板顶标高为-4.05m(西侧局部-3.25),负二层底板顶标高为-7.55m,负三层底板顶标高为-11.2m,基础板厚800mm,垫层200mm。

基坑规模:基坑面积约20000m2,周长约为580m。

基坑开挖深度:建筑±0.00标高相对于绝对标高+7.55m,场地自然地面平均标高为-0.05m,基坑底标高-12.2m,基坑开挖深度为12.15m。

2.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工程地质的使用概况

2.1 地形地貌

计划建设的场地整体地势趋于平坦,之前用于农作物的种植。沟塘的面积较大,已经采用填土的方式是整体趋于平坦,地面标高6.88~8.42米,一般标高在7.50米左右。勘察最大孔深77.5米,揭露第四系覆盖层厚59.3~62.9米。地基土层上部主要为长江冲积、淤积的淤泥质土,粉砂~细砂、细砂;下部为粉细砂,砾砂混卵砾石;底部基岩埋深59.3~62.9米。基岩层面较平缓,岩性为白垩系棕红色泥质岩,属“红层”,岩层倾角10~15度,较平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支护结构施工顺序

工程桩、支护桩、立柱桩、止水桩施工;

开挖土方至圈梁底标高(-2.85m),施工圈梁、第一层钢筋砼支撑及连系梁;

待圈梁、第一层支撑及连系梁砼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土方至围檩底标高(-7.45m),施工钢筋砼围檩、第二层钢筋砼支撑及连系梁;

待围檩、第二层支撑及连系梁砼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土方至基坑底标高(-12.2m),及时施工主体结构基础底板,并浇筑砼至支护桩边;

待主体结构负二层结构底板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钢筋砼围檩、第二层钢筋砼支撑及连系梁,继续施工主体结构地下室至负一层结构底板,同时施工换撑结构;

待主体结构负一层结构底板及换撑结构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一层钢筋砼支撑及连系梁,继续施工主体结构地下室至±0.00;地下室侧墙与支护桩之间土方回填。

3.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3.1 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性与其承受的土压力有直接的联系,而实际施工的地点地质情况复杂,难以准确的计算出施工地点的土压力值,同时还需要考虑土地物理参数选择的问题,含水率、内摩擦角以及粘聚力这三个参数会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难以得到一个精准的支护结构受力值。而深基坑的支护结构设计过程中,土地物理参数的选择出现了偏差,所得到的设计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有相关的实验研究数据显示:内摩擦角相差5,相应的主动土压力值会发生改变;开挖过程中内凝聚力发生变换,相应的主动土压力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与支护结构,所选择的土地物理参数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3.2 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完全性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以取得土体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为减少勘探的工作量和降低工程造价,不可能钻孔过多 因此,所取得的土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但是,地质构造是极其复杂 多变的,取得的土样不可能全面反映土层的真实性。因此,支护结构的设计也就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3.3 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周

进行深基坑施工的数据显示:基坑周边向基坑内部水平移动的原因是深基坑边坡的稳定性较差,主要表现为中间大两边小,一般都出现在长边的居中位置,这种问题属于施工中的空间问题。通常进行的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都是在平面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这种平面应变处理比较适合细长的基坑,而方形、长方形的基坑并不适合应用这种假设。因此,使用平面应变假设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支护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3.4 支护结构设计汁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但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并不那么简单。工程实践证明,有的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设计计算的安全系数,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有时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安全系数虽然比较小,甚至达不到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满足要求。

4.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变形监测

检测是深基坑支护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现场施工中对基坑边坡的监测,及时掌握边坡的稳定状态、支护效果,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现场信息。

高层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与施工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需要针对基坑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实施有效的环境监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作业的风险,提升作业施工的安全程度。主要的监测对象为坑外水平位移、坑外土体沉降、附近民房沉降。基坑支护施工方案与设计详图中详细说明了各个监测点的位置所在。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每天需要进行2~3次的监测,在全面考虑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不同施工阶段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之后对于监测的时间长短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的监测数据:工程名称、平面位置、各测点水平位移、沉降实测值、最大位移值、发展方向等。

5.结语

高层建筑的基坑开挖以及支护结构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结构、建筑材料等等,需要实现这些知识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在进行施工组织的过程中,需要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使得各组成部分能够发挥应有的功能,让整体设计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更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冼铨南.深基坑施工安全对策分析[J].才智,2011年23期.

[2]张雅.某深基坑工程中钢管混凝土立柱施工技术[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1年06期.

[3]黄军.论岩土工程勘察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年23期.

[4]李宝玉,杨光霞,韦强军.深基坑土参数试验方法分析[J].河南水利,2002年06期.

[5]王晨,孙正鹏.某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选型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6]韦凤贤.深基坑工程中土钉墙支护施工技术[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年06期.

[7]林佛彬.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华建设,2011年07期.

[8]陈洁,李艳,汪国圣.浅析深基坑工程与地下水的相互影响[J].河南建材,2011年04期.

论文作者:何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  ;  ;  ;  ;  ;  ;  ;  

浅谈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监测论文_何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