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在世界体育中的地位透视_中华武术论文

中国武术在世界体育中的地位透视_中华武术论文

中国武术在世界体育中的地位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透视论文,中国武术论文,地位论文,体育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武术,在华夏土地上绵亘了数千年,历史悠久并根植于民间。它始终受着中国传统哲学、政治、伦理、宗教思想、军事思想、文学艺术、医学理论等诸多文化形态的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人生观和宇宙观在武术文化形态中都有集中的反映。然而,武术在世界体育中还没有它应有的地位。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碰撞、融合的大交流时期,西方的文化科学恰恰需要东方的文化科学来平衡。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健身育德价值的武术,应当在世界体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1 武术的多元化价值是确立武术在世界体育中地位的基石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形态的文化之所以发展和传播,是因为它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能满足人们物质或精神上的某种需要。武术在中国流传数千年延续至今的事实,说明武术经过了历史的选择,能满足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对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1 教育与文化价值

武术的不同凡响在于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历程,表现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不仅在技术风格上体现了中国人的和贵、“仁义”、忠恕之道,技术思想也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和伦现道德。它倡导人们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与西方主张的与自然作斗争,征服自然有一种互补意义。它注重性命双修、德艺兼备,成为启迪人生的入世之学。当西方的“知识之树”结为硕果时,人们开始注目于东方的“生命之树”,追求养身延年和人伦道义。

长期以来,武术不仅有丰富的哲理,在技术传授中无不充满着东方伦理的道德观,对人际关系的和谐颇有启迪。它既讲克己正身、宽厚谦让,又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武术传统的“择徒”和教育之中倡导的武德,诸如爱国、正义、守信、坚韧不拔、谦和忍让、惩恶扬善的品质是历代武术家们信奉的第一要义。一种近似残酷的技击战术,却成了育德修性的良好途径,令人叹为观止。一位美国朋友说:“让孩子学武术,主要是让他学纪律,学做人。”墨西哥的安东尼奥·佛格雷泽的研究认为,武术在世界各国人们的价值观念中,“教育与文化”的价值高居首位。这无形中说明了武术的文化魅力和道德精神。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最重直觉、最实际的,但是要靠新身实践去体验和感悟,悟其内在的意蕴这深、技巧之妙、意境之美,追求最理想的境界到没有穷尽。学练中国武术正是如此,不论浅层结构的运动技术,还是深层结构的文化形态,都需要去学、练和揣摩。学会一个武术动作似乎没有太大的难度,深入之后,那上下内外的高度协调,那劲力技巧的体现,那心神意的配合,以及它所赋予的哲理,则需要人无止境地去体悟修练方能心领神会。武术中有一句谚语:“拳打千遍,身法自现”,仅一个身法就需要千锤百练方知其中奥妙。民间有的老拳师倾毕生精力,研究精练一套拳术,恐怕决不在于对运动表象的把握,要达到出神入画、“无形无法”的自然境界,才会愈加感到探之不易,其乐无穷,武术是以运动实践来体悟中国文化的一种途径。

1.2 健身价值

“生命在于科学地运动”。武术的修练方法讲究既练内又练外,既注重筋骨的锻炼,又强调心神意气的结合,尤其重视运气、营气,这恰恰是西方体育所不具有的。另外它对人的精神、情感上的调节功能对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特殊作用。

1.3 技击价值

具有技击特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可以说东西方都有,绝非武术一家,而武术的技击价值有其独到之处。

首先中国武术的技击体现了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和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武术技击的“贵柔守雌”,以柔弱胜刚强;不露生色,不动则已,一动则如雷霆万钧,一发而不可收;孙子兵法中的避实就虚,攻其不备,出其不意,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欲放先收,欲要先给等战术思想,充满哲学辩证法。非但可用于攻防技击项目,在其他竞技运动项目中也大有用武之地。

其次,武术技击“尚巧”。讲穷方法巧、运用妙、丰富而多变。在空间上有上、中、下三路,前、后、左、右四方;时间上讲快、慢、疾、缓、顿、挫;劲力上有刚、柔、脆、绵、抖、化等。攻则七拳并用,防则千变万化。与西方技击项目的讲究快狠、技法简单、重标准化、重打击效应的特点迥然不同,从而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门类繁多、极其丰富的东方武技宝库。

其三,武术技击“轻力”。在武术传统技击中,多强调练功为主,交手比试,点到为止,做到打拳人不知,出手不伤人。习武者在对抗中醉心于切磋技艺、相互提高以愉悦身心。这一特点不仅有益于人类健康,也有益于心灵的净化和高尚情操的培养。

武术的技击性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格斗运动和套路运动之中,前者被直接体现在瞬息变幻的攻守之间,后者被形象地表达于淋漓尽致的演练之中。

2 开展科学研究,创建武术理论体系是提高武术在世界体育中地位的前提

任何一种体育项目,要想立足于世界体育之林,就必须完善自己,开展科学研究,加强技术理论建设,这样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中国武术长期以来以口传身教为主要形式,先人留给我们的理论不多,而科学论证分析就更少。武术文化内涵不乏科学精华,层次很高,比较西方武技、体育不乏高明之处,然而发展水平不高,理论大大落后于实践。它的本身既需要科学地论证和揭示,也还有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问题。

建国初期,武术工作者会同运动医学专家对武术的健身价值进行了科学测定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武术的学术研究空前活跃,成立了武术科学学会,组成了一支由武术教授、教练员、民间武术家和其他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的武术科研队伍,在武术研究院指导下,展开多方位、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取得了喜人的丰硕成果。有的论文代表中国武术登上了亚运会、奥运会的体育科学讲坛。一大批武术硕士研究生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武术专著、武术教材陆续问世,层出不穷,不断丰富和逐步完善着武术的理论。

近年来形成的武术理论体系框架和技术体系框架,将使武术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建设步入一个更高的阶段。

3 竞技武术的逐步完善为武术走向国际体坛提供了竞赛模式

自1959年国家正式颁布《武术竞赛规则》以来,几经修订,不断引导着武术竞技运动的发展,各省市企业建立了30余个优秀运动队和青少年体校训练的体系网络。竞赛由表演赛到锦标赛,由全国比赛而进全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近40年的不断努力和曲折发展,确立了竞技武术的完整体系,是武术发展史上的一段重要历程。

武术作为社会文化形态一种民族传统形式,具有健身价值和竞技特征,在完成了向体育功能的历史性转化以后,如何从竞艺性向竞技性转化,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改造过程。近40年的实践,使武术建立了具有可比性的竞赛规则,既保留武术运动的风格,又遵循了竞技客观性原则,探索出一条坚持“突出项目特点、严格动作规格、强化攻防意识,继承发展创新”,体现套路运动“高、难、美、新”的竞技技术方向。散手运动在经过了十年时间的试点和探索之后,于1979年也确立为竞赛项目,形成了一条“技法全面、快速灵活、多变巧取、讲究实效”的技术发展方向。

武术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更新,运动员、教练员等级制的推行,促进了运动员体能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套路、散手的运动水平得以高度发展。也为中国武术走上世界竞技体育赛场提供了竞赛保障。

4 积极推广,广泛交流,加快武术走向世界的步伐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体育,理当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在国际体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多年来,通过制定国际竞赛规则、开办国际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组织国际武术比赛,加大宣传力度,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纷纷参与,不仅在亚洲、欧洲、美洲建立了武术联合会,而且于1990年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成功地进入了第11届、第12届亚运会赛场,还进入了三届世界锦标赛以及亚洲锦标赛、东亚、东南亚运动会,欧洲、美洲的武术比赛等等。1994年被国际单项体联正式接纳。目前已拥有70个会员国家和地区。竞技武术作为武术外推的先导和窗口,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另一方面,武术的健身、防身、修性、娱乐的功能,使其日益为西方认识和接受。不少外国人怀着对东方文化的兴致,对武术健身修性的渴望,对人生价值的追求,纷纷来中国学习武术。我国也多次派出团队进行表演、教学、传授,形成了广泛的民间文化交流。这一渠道的发展,预示着中国武术极其广阔深远的前景。

标签:;  

中国武术在世界体育中的地位透视_中华武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