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评价分析论文_郭丽萍,张敏,陈静,文佳,秦朗,王奕

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评价分析论文_郭丽萍,张敏,陈静,文佳,秦朗,王奕

(广西省柳州市工人医院 545005)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造成的冠状动脉损害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6年5月以来收治的58例川崎病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对患者冠状动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能够对患者的病症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检测58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有冠状动脉损害症状。经过对症治疗后25例患者冠状动脉扩张都已恢复正常。结论: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有无损害,结合超声心动图的使用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也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期比较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疾病,对于儿童的危害也比较严重。临床表现有发热、多形性红斑、眼结膜充血、草毒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心血管系统损害是其最为严重的并发症, 现已成为小儿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1]。本文通过对58 例川崎病患者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观察分析,以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和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6年5月以来收治的58例川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 7个月~ 6岁,平均年龄( 2.3±1.2)岁。所有患者的临床确诊疾病均为川崎病,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有损害的患者共25例,其余患者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1.2 方法

使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2.5~ 5MHz)对所有

患者冠状动脉进行检测。具体的过程为:(1)给患者检测做准备工作,因为患者年龄小,有一定的心理恐惧感,需做一定的抚慰工作,稳定其情绪以配合检测;给部分过小不配合检测的患者使用镇静剂辅助检测。(2)常规心脏备标准切面探查,让患者采用平卧位或左侧卧位来配合检测,对患者心脏各腔室大小的情况、大动脉内径等进行测量,观察其状况;检测瓣膜有无反流、房、室间隔是否有穿隔血流等症状, 以帮助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3)检查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的检查方式有:①检查胸骨旁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该位置对冠状动脉起始部的观察最为清晰②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的检查,该位置有利于检查右冠状动脉。③心尖五腔切面检查冠状动脉,该位置通过心尖五腔切面对冠状动脉进行检查。以上方式都是通过使用超声诊断仪的探头对相应部位进行超声探查,以观察冠状动脉是否损害以及损害程度。

1.3 超声表现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超声表现可分为典型性和非典型性两类,其中典型性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表现又可分为冠状动脉炎(超声显示为冠状动脉壁回声增强、管腔扩大,其发生概率较高)和冠状动脉瘤(一般在发病 12 d 出现冠状动脉的扩张, 也有部分患者于1周后出现扩张,通常第8周时扩张表现最为明显[2])两种。而非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表现为冠状动脉内径正常,与主动脉内径比值 <0. 16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病变前期,在发病的第6天开始,以血管中层为中心水肿较为显著,此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冠状动脉血管壁水肿及细胞浸润,管壁增厚、回声增强及模糊, 内膜形态不规则呈波浪状、虫蚀样、小囊样及管腔内回声模糊, 管腔变窄[3]。正常左、右冠状动脉呈两条平行线性回声,内壁光滑,管腔内暗区清晰,壁回声强度与周围组织回声相似[4]。

1.4 扩张和损害程度标准

冠状动脉扩张的标准为:5 岁以下患者冠状动脉内径>3.0mm, 5岁以上患者冠状动脉内径>4.0mm,或 CA/AO>0.16, 但<0.3;冠状动脉损害程度分四级,分为: 0 级: 正常, 无明显症状扩张程度<2.5~ 3.0mm;Ⅰ级: 轻度扩张,扩张程度3.0~ 4.0mm;Ⅱ级:中度扩张,扩张程度4.0~ 8.0mm;Ⅲ级:重度扩张,控制程度 >8.0mm[5]。

2.结果

经过检查58例川崎病患者中,有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患者共25 例,总体占比43.1%, 其中左冠状动脉损害 13 例,占比52% ;右冠状动脉损害 6 例,占比24%;左、右冠状动脉损害6例,占比 24%。冠状动脉扩张程度为:轻度扩张患者20例,占比80%,中度扩张患者5例,占比20%。检测结果显示管腔内血流通畅,未见明显血栓形成。依据超声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对应的治疗,25例患者恢复程度良好治疗效果明显。

3.讨论

川崎病是以患者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是婴幼儿常发的后天性心脏病,会对部分患者造成冠状动脉的损害,损害严重者引发冠状动脉瘤,造成心肌梗死,甚至诱发猝死,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极大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医疗技术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在医疗上,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临床使用中能够比较准确的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判断出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应症状。为患者治疗冠状动脉损害以及帮助川崎病的恢复和预后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小儿胸壁厚度较薄, 透声条件也比较好,所以患者检查的二维图像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基本能够准确的反映冠状动脉的损害程度。通过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损害的检测一方面能够作为川崎病的诊断依据,同时也为川崎病的治疗创造了条件。

但由于目前超声心动图对显示远端冠状动脉仍有一定困难, 有人认为仅以此作为 KD 后冠状动脉病变的长期随访往往会造成病变的漏诊而延误诊治[6]。这就要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分析病情,在诊断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身高、体重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尽最大的努力避免漏诊和误诊的发生,必要可结合行血管内超声心动图检查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等办法进行补充。同时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应严格掌控镇静剂的使用,选择准确性的同时也要重视医疗的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使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能够作出比较准确地诊断,其在临床辅助治疗的效果明显的。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中都有很大临床辅助作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使用,也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随技术的革新继续提供医疗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Long zR,Liu ZH,Li B.Value of Doppler color echocardiograhpy in di-

agnosis of Kawasaki disease with cardiac involvement.First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Journal,2004,24(12):1455.

[2]郁怡.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病理及超声心动图检测.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6,26(3):321-324.

[3]梁南海,熊奕,吴本清,等. 非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的超声改变.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2,18(11): 852-854.

[4]钱蕴秋,主编. 超声诊断学. 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2. 327-328.

[5]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 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2.

[6] 龚方戚,白石裕比湖,桃井真里子.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随访及超声与造影的对照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0,38( 10): 634-635.

论文作者:郭丽萍,张敏,陈静,文佳,秦朗,王奕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  ;  ;  ;  ;  ;  ;  ;  

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评价分析论文_郭丽萍,张敏,陈静,文佳,秦朗,王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