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流通所有制结构的改革_公有制论文

论我国流通所有制结构的改革_公有制论文

论我国流通所有制结构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所有制论文,结构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5295(2000)01—0001—0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由此可见,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同样,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流通所有制结构,也是当前商品流通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繁荣市场,搞活贸易的关键措施。

一、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流通所有制结构,必须按照生产力水平的要求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体制,是根据原苏联、东欧的计划管理模式,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期形成的。从1949年至1957年,我国流通领域存在三种经济成分,即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以及个体私营商业。这个时期的商品流通比较活跃。从1958年至1978年的20年时间里,随着大跃进和以后“左”的路线的推行,流通领域形成了国营商业一统天下的格局。这种全民所有的流通所有制结构,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越来越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打破了过去高度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发展了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商品市场主体和客体,初步形成了批发零售、期货现货、有形无形市场相结合的交易网络,流通体制逐步朝着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流通所有制结构也相应得到了调整,形成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据统计,1998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从业人员为3183万人,其中,国有单位为706万人, 占22%;城镇集体单位为425万人,占13%;城镇私营和个体为1896万人,占60%; 其他单位为156万人,占5%。 199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153亿元, 其中,国有经济为6021亿元,占21%;集体经济为4830亿元,占16%;个体经济为10802亿元,占37%;联营、农对非、私营、股份制、 港澳台与外商投资经济为7499亿元,占26%。这种流通所有制结构和市场经营比重,基本符合我国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流通产业的社会化发展。近几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幅度持续增长,并且新兴流通组织迅速崛起,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和各种形式的经营联合体越来越多;培育了各种商品市场,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商品市场体系;流通产业化建设发展很快,新的营销技术、物流技术、信息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当前流通所有制结构仍然是初级的、不完善的,结构性的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一是绝大部分非公有制网点都是小型企业,经营规模太小;二是大部分网点都在县及县以下的广大农村地区,市场环境较差;三是企业的竞争能力太弱,淘汰率较高。这种状态的非公有制经济很难在当前开拓市场、扩大内需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完善流通所有制结构,使其更好地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服务。首先,应当在金融、财税、进出口等方面继续给予政策支持,并尽快纳入法制化轨道,以确保非公有制流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其次,应当鼓励支持非公有制流通企业参与大中型流通设施和经营组织的建设,鼓励其投资,增加它们的市场竞争能力;第三,应当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种改革试点,争取给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第四,应当通过多种方式为他们培养各种人才,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第五,应当吸取非国有企业进入各级流通行业的商会、协会,充分发挥他们在流通行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当前公有制流通企业,应当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寻求最大效率的实现形式

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流通所有制格局。公有制流通经济面临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除了个体私营经济以外,还有联营、股份制、港澳台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其他经济类型,并且规模在逐步扩大。这些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企业不仅体制新,机制活,充满活力,而且在税收、经营等方面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而公有制流通企业则面临人员多、包袱重、负债高等诸多困难,大部分企业的负债率都在70%~80%左右,有的已经濒临破产倒闭的边缘。同时,由于公有制流通企业的市场份额逐年减少,经济效益普遍下滑,其中国有企业更是亏损严重,亏损面大体占到三分之二。县及县以下的中小型公有制流通企业,由于缺乏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更是长期处于经营困境之中,公有制经济的优势难以发挥出来。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寻找公有制流通经济最佳的实现形式,如何发挥公有制流通企业的积极作用,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思考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要条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所谓公有制实现形式,就是指在公有制前提下的企业资本组织形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流通经济的资本组织主要是独资形式。这种资本组织形式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流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同样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只有采用多元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才能提高公有制流通企业的竞争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流通生产力的发展。

股份制是目前一种较好的所有制实现形式,也是公有制经济较早采用的资本组织形式。1984年成立的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出现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到目前为止,我国股份制贸易企业已发展到数千家,其中大部分是由国有商业企业改组而成的。实践证明,股份制改造使流通企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总体上看,无论是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还是资产负债率,股份制贸易企业都要比国有、集体企业好。所以,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公有制流通企业要抓住机遇进行股份制改造,完善资本组织形式,加快企业扩大规模的步伐。采用这种实现形式,有利于吸收社会资金,弥补流动资金不足,降低经营成本,扩大经营规模。武汉市武商集团通过股份制改造,在总股本中国家股占33%、法人股占33%、个人股占34%,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股的多元化混合型企业,企业因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其年销售额由1986年的2亿元增长到1997年的16亿元,年利润由1200万元增长到1.4亿元,资产总值由2400万元增长到21亿元,净资产达到10亿元。另外,还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优势,通过扩股、配股等方式,增加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目前,我国流通行业共有上市公司80多家,可以通过资本经营方式,向其他领域,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延伸,来促进企业迅速发展。同时,我们还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多种产权重组方式建立大型流通企业,形成拥有全资、合资、控股、参股等多种类型企业的联合体,真正发展一批流通领域的“航空母舰”,让它们在世界经济的“大海”中去一显身手。

股份合作制也是一种较好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它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二是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股份合作制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符合目前国有中小型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实际状况,是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我国流通领域绝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县及县以下基本是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差,因而长期没有走出困境,相当一部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有的已经资不抵债了。而通过股份制合作改造以后,企业员工不仅是劳动者,也是出资人;不仅按劳取酬,也按资分红,可以说做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把企业的效益与职工的切身利益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了,这样做可以真正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目前,全国商品流通领域已有10万多家股份合作制企业,今后我们还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和商品流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不断完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流通企业,使公有制流通经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有效实现形式。

三、今后流通所有制结构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作用

今后我国商品流通所有制结构,将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来建立。但是,流通行业作为充分竞争的行业,其结构模式除了要符合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外,还要与其改革开放的实际进程相适应。

21世纪,我国商品流通业将会更加趋于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1)社会化。有形市场将以全国、 区域和地区批发市场为主体,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批发、零售、拍卖、租赁、旧货等市场形态,形成全国性的市场网络;无形市场中的经销、代理、联营、直销的方式,将利用现代流通技术和营销手段,向多层次、多形式、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市场渠道将进一步向生产、金融、科技、建筑等领域延伸,贸工、贸农、贸金、贸科等双向或多项的联合体将在形式、规模上全面发展,并构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化流通格局。(2 )市场化。一是国家将按照经济发展战略和市场重点需求,优化商品储备管理和总量平衡,建立高效有序的市场调控机制;二是商会、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所、信息咨询中心等中介机构将在监督、协调、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是企业将根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要求,自由参与市场竞争。(3)产业化。 主要发展包括以贸易为主体的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产业;以物流中心、批发中心、计算中心为枢纽的流通网络化产业;以配送网络为核心的连锁化经营产业;以居民生产生活为对象的社会化服务产业,等等。(4)现代化。 今后流通领域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能力,流通产业自身的集约化水平,各个环节的装备水平和每个企业的技术含量都将大大提高,并将通过调控能力、人才素质、经营设施、物流技术、营销方式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来。(5)国际化。下个世纪,我国的贸易体制、资源条件、 经营网络、资本结构、人才交流、合作方式等都将与国际接轨,并将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要素改造和重组流通体系,扩大和促进商品流通,加强和发展合作交流,从而使整个流通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不断达到新水平。

根据我国商品流通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流通所有制结构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并且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种竞争不仅在范围上,而且在层次上,都会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所以,从总体来讲,今后商品流通所有制结构的发展趋势是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长期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但具体来看,它主要由三种经济成分组成:一是公有制经济;二是个体私营经济;三是港澳台与外商投资经济。

公有制流通经济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基本通过四种形式发挥作用。第一,在重要商品行业组建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比如,粮食、棉花、猪肉、食糖、煤炭、成品油、易燃易爆品等行业。这些行业公有制和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主要是完成国家委托收购、订货、储存、销售以及进出口业务,并且开展非政策性业务。第二,在国家政策和市场规则的推动下,发挥系统人才、网络、设施、资金、信息等优势,组建一批流通领域里的“航空母舰”。一是全国各地建立的企业集团,有一些将通过制度创新和开拓经营脱颖而出,逐步成为地区乃至全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二是通过扩大经营空间,向其他经营领域延伸,逐步与工业、金融、外贸、科技等企业联为一体,形成综合商社式的大型企业;三是利用连锁机制,采用指引、科学、加盟的方式,发展面向全国的连锁公司;四是以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为主体,一头连接农村千家万户,一头连接城市广大市场,逐步形成一批贸工农、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第三,利用技术改造、功能重组、制度创新的方式,组建一批大型物流配送中心。这些中心集加工、包装、组合、储存、运输、销售等为一体,面向全国和地区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配送商品,并逐步形成具有批发功能的销售服务体系。第四,是建立完善一批全国和地区的批发、拍卖、租赁、旧货市场。这些市场将通过他们资源、商路、设施、信息等优势,促进各种商品流通,不断开拓新的经营领域。

个体私营经济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是流通领域发展最快的一种经济成分,他们体制新、机制活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并主要在适当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在县及县以下流通领域,个体私营经济将根据自身特点,为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各种服务,并在开拓农村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是在大中城市的批发零售领域,个体私营经济将通过独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组建一批有活力的经营企业,不断扩大其经营规模;三是对物流、配送、加工等经营设施的投入增大,将大大提高其组织流通、调节供求、繁荣市场的能力;四是在各种区域或地区性的综合批发交易市场,将利用自身的商品、渠道优势,组织商品的加工运输和贸易服务。

随着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港澳台与外商投资经济也将在商品流通领域活跃起来,并逐步扩大规模,开拓市场,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是将利用其资金、管理的优势,在我国建立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中高档购物中心、百货大厦,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世界名牌商品和优势服务;二是将通过其全球的经营、信息网络,在我国发展一批连锁公司、连锁超市等经营业态,并利用其物流配送中心资源、技术、管理优势,向社会提供经营服务。三是国外大中型生产企业将在我国建立销售机构,并与其世界销售网络连成一体,推销其生产经营的商品。虽然,目前港澳台与外商投资经济在我国市场的销售额没有超过5%, 但其发展潜力很大,并将成为我国商品流通领域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经营力量。

当然,以上三种主要经济成分的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市场竞争中,这三种经济成分既相互促进,公平竞争,又相互渗透,联为一体,不断产生新的实现形式,并且在流通的不同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收稿日期]1999—12—23

标签:;  ;  ;  ;  ;  ;  

论我国流通所有制结构的改革_公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