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论文_龚庆余1,陈建辉2

浅析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论文_龚庆余1,陈建辉2

龚庆余1 陈建辉2

1.金华市恒辉建设有限公司;2.浙江大禹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都在逐步增强,如何在满足设计初衷的前提下,保证施工按质按量完成,是整个建筑行业的永久命题。本文就以过往经验为基础,简要分析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要点;措施

前言

现如今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和建造难度也有所加深,因此这对建筑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基本建筑要求的同时,要保证符合设计方案和规划,使建筑物成功实现其功用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建设人员熟练掌握建筑施工的相关技术要点,才能保证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下面就简要分析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一、建筑施工的前期准备

首先在施工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及细致缜密的计算,以此来确保建筑施工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以扣件式为基本形式的钢管脚手架是施工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计算项目,其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相当重要。于此同时,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又是一大难点,因此必须在施工前期完成计算工作,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完成,可以为后续工作提供便捷。首先根据相关理论,对风载荷标准值的相关参数进行简单的分析,形成计算过程的框架,找到其规律性的内涵,脚手架风荷载标准值的准确计算,能够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此外,由于现在的建筑施工通常要进行高空作业,在垂直方向上进行运输,工作量大,危险系数高。因此在施工前期,相关硬件,解决好材料,设备和人员运输的问题,充分考虑施工安全性等,使得正式施工时可以顺利便捷地进行相关操作。

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

混凝土浇筑和深基坑支护技术是基础施工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浇筑需要达到稳固结实,抗压能力强的建筑标准。混凝土灌注桩适用于多种结构的土层,抗重承载能力强,对周遭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比较小。现在施工的混凝土灌注桩的标准桩径达3.5米,孔的深度达到105米。在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目前国内的建筑业还研究应用了后压浆技术,所谓后压浆技术就是指成桩后通过预埋的注浆管使用一定强度的压力将水泥浆压到桩的底部和桩的侧面,加强桩的抗压承受能力,使之对桩侧底泥皮、桩身和桩端底沉渣、桩周底土层生填充胶结和加筋,形成固化效应。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后压浆技术后,能够减小桩体体积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在沉管灌注桩在振动和锤击沉管灌注桩基础上,研究了新的桩型,如新工艺的沉管桩、沉管扩底桩、直径 500 毫米以上的大直径沉管桩等。

此外目前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有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作为新Ⅲ级钢筋和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的推广,以及开发研究的新型预应力锚夹具的应用,这一切都为这种新型技术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目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和高层建筑大开间的无粘结预应力楼板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高层建筑大开间的无粘结预应力楼板应用可以减少自重,更为安全轻便,其优越性能十分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建筑物中如压力管道、水池、贮罐、核电站、电视塔等,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应用更为普遍,比如天津电视塔采用了最长束达 310米 的竖向预应力筋,它的预应力束长度是当前国内之最。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逐步扩大应用范围,为了防止由于起吊不当、偏打、打桩应力过高、挤土、超静水压力等原因而造成的施工裂缝,相应的有效措施可以成功地抵抗这些负面作用。

深基坑支护技术是基础施工的另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后续施工和使用年限等问题。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是在近些年来发展前景相当好的技术,在深基坑支护中开始逐步应用起来。地下连续墙适合在基坑深度较深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严苛施工工程之中。在施工过程中,应当考虑采取特殊措施如实施可拆式锚杆等,与此同时,锚杆降水和土方工作同时行进,并且要注意解决好地下连续墙的锚固问题。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具有相当多的优势,在刚强度上可以提高百分之四十以上,而墙体的厚度却可以减薄,墙内的支撑数量相应减少。又由于布筋拉伸之后会产生反拱作用,从而减少变形现象的发生,墙面裂缝少可以提高抗渗性。因此,设计工艺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后,预应力地下连续墙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具体如混凝土支撑、钢管、支撑 H 型钢内都有应用,布置方式也将根据实际基坑形状有不同样式,并且常常多种布置方式交互式使用。这些支撑方式根据科学受力分析验证可知,其受力合理,能够为施工提供相应空间。深基坑土方开挖通常要采用反铲挖土机下坑,结合实际情况,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土方进行开挖,以减少对深基坑本身的影响,防止墙体出现变形现象。

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另一大技术要点是钢筋技术。在相应连接技术方面,不只有常用的电渣压力焊接,还包括机械连接,机械连接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天气,温度等,操作的灵活性较强,质量稳定,安全无明火,操作方式较为简单,施工人员易上手,并且操作速度快,可以较快完成施工任务。特别是以直螺纹为主要方式的连接,可以保证母材强度比接头处的强度要高,现在最为前沿的连接套筒通用Ⅱ、Ⅲ级钢筋技术正在国内大力推广之中,具有许多优点。在使用钢筋直螺纹连接时,实际连接中首先要把装好连接套筒的一端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使套筒外露的丝扣不超过一个纽扣的长度,随后便完成连接操作。使用长丝头型进行接头操作时,首先要把螺母及标准套筒按照一定次序,最后全部拧在加长丝头钢筋里,将待接钢筋的标准丝头连接紧密,再把套筒拧回到标准丝头,并且用板手将其拧紧,并且将销紧螺母与标准套筒拧紧锁定,随后完成连接操作。连接完成之后,交由专业质检人员进行分批次检验。检验方式如下进行,首先目测接头的端口外露螺纹长度是否相等,并且长度不能够超过一个完整丝,三百个接头为一组,每批抽验一个组别,钢筋连接质量必须保证百分百的合格率。

三、结语

建筑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建造难度极高的建筑物出现,然而不论建筑本身的设计多么复杂多样,都离不开最为基本的施工技术要点。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筑物在基础施工方面的技术要点,阐述了混凝土浇筑和深基坑支护的相关操作和最新技术,在实际施工时,只有严格按照技术要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操作,才能成功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必军,陈小田,夏达东.浅谈建筑施工管理技术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9

[2] 张雪飞,姜海涛,何一民.浅谈建筑施工技术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3] 张鑫.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J].技术与市场,2012,2:31~32

论文作者:龚庆余1,陈建辉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2

标签:;  ;  ;  ;  ;  ;  ;  ;  

浅析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论文_龚庆余1,陈建辉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