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教育活动初探_幼儿心理论文

活动区教育活动初探_幼儿心理论文

活动区教育活动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活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活动区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幼儿能通过自身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经验,同时又使教师接触幼儿的机会增多,从而能更真切地了解幼儿,做到因材施教。

开展活动区教育活动的前提是设立活动区。经过讨论、研究,我们决定选择数学、美工、科学、语言为突破口,计划设立智力区、数学区、手工区、绘画区、语言区、图书区等。在布置活动区时,我们注意到:①各区之间互不干扰。有些区需要安静,有些区比较热闹。在设置时,我们尽量将这两类区分开,以减少相互干扰。②充分利用活动室原有条件,使区域固定,便于幼儿随时参加活动。例如利用图书柜、玩具柜布置成相对安静、封闭的图书区,幼儿可随时进区看书。③活动区的划分有利于教师照顾全面。区与区之间保留相对畅通的过道,并且没有教师观察不到的死角。这样,教师在指导某区的同时可兼顾到其他区幼儿活动的情况。④场地选择符合各区特点。如绘画区、手工区安排在光线明亮、充足的地方;数学区由于活动内容多,则安排在根据幼儿人数可随时扩充桌子的地方;观察区、实验区则安排在离水源近、有阳光的地方。

在具体指导活动区活动时,我们着重抓好以下两方面:

一、增强目标意识,把握两个关系

1.把握内容与目标相互对应的关系。活动区教学不能脱离教育目标,单纯为活动而活动,应考虑到各区活动的教育作用,增强活动的计划性、系统性。我们结合每月教育目标的各项内容及班级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区域活动的教育计划。在制定计划时,我们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活动方式、教育综合渗透、检测手段几个方面着手,建立了一个完备的计划、实施、检测系统,增强了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检性。

2.处理好材料与内容的对应关系。我们围绕活动内容,选择便于幼儿操作的活动材料。①提供平行关系的材料,即围绕一个教育内容,提供不同形式的材料。例如,在数学区的计数活动中,我们提供了雪花插片、火柴棒、纽扣三种材料。这三种材料在属性、功能上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可激发幼儿反复操作的兴趣,使幼儿能够多次进行计数练习,丰富计数经验。②提供材料注意一矢多的。注意教育的综合渗透,充分挖掘各区的教育作用,使幼儿在操作同一材料时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例如,在美工区剪贴活动中,我们提供的六种不同图样存在着细微差别,幼儿在按图样剪贴练习小肌肉准确动作的同时,也培养了仔细观察的习惯,训练了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③材料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有些区域活动的趣味性不强,如数学区、语言区,对幼儿的吸引力就低于美工区、智力区、操作区,因此要多选择、设计一些游戏性、竞赛性、合作性强的活动材料,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操作性,以吸引幼儿参与。

二、增强过程意识,把握四个要点

1.内容的系统性。在活动中需要提供循序渐进的内容,例如美工区的剪折翻花活动,第一阶段先提供纸张,重点学习剪折方法;第二阶段学习剪鱼、花、几何体;第三阶段学习选择合适的花形进行装饰。这样,可激发幼儿继续活动的积极性。

2.要求的层次性。首先应注意在同一活动中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例如在科学区的动物卡片分类活动中,我们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的图片种类较多,增加了昆虫、两栖、软体等动物,且一小部分图片特征不明显。给能力弱的幼儿提供的图片种类少,难度也较小。其次,在同一材料的操作活动中针对不同幼儿的实际提出不同要求,如同是动物分类,要求能力中等的幼儿能在分类基础上概括出不同动物的异同,对能力弱的幼儿只提分类要求。

3.指导的针对性。各区活动有着不同的特点,必须根据这些特点,选择符合幼儿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的活动时间。智力区、语言区、数学区大脑参与活动较多,美工区、操作区动手活动较多,前者多安排在上午时间,而后者则可以安排在下午进行。此外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例如数学区中某些活动规则较简单,幼儿容易掌握,我们就通过“滚雪球”的方式进行教学,即教师在活动开始时,教会个别幼儿新活动的玩法,然后让幼儿相互学习,最后在总结时对新活动规则重新强调、学习。这样幼儿可以牢固掌握活动规则,教师可以把精力放在指导个别幼儿身上。在指导中,教师还要处理好重点指导与全面兼顾的关系。每个新活动的指导都必然牵扯教师大量的精力,而其他区也不能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因此要注意各区活动的恰当搭配。每周安排好新活动的教学时间,每次出现新活动的量不宜过多,以一至两个为宜。注意动脑活动与动手活动的搭配,同时针对同一活动完成不同目标,有侧重地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充分发挥大班幼儿的作用,在活动中建立幼儿相互督促的规则,如提醒同伴遵守规则,帮助同伴按要求完成任务,方式有幼儿互查、小组长检查。

4.检测的有效性。首先建立记录规则,我们为各区设计了不同的表格,要求幼儿在掌握新活动后及时记录,用红、黄、绿三色分别表示学习的不同时间,以鼓励幼儿多次参与活动。每周末对幼儿的记录进行检查,鼓励幼儿完成任务。其次建立检查规则,规定活动必须经过教师、同伴检查后方可记录,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幼儿作用,让幼儿在活动中相互检查,教会幼儿检查的方法、要点、质量规格,或公布正确答案供幼儿检查,这样做既达到了检查的目的,又可以通过检查提供给幼儿再学习的机会。我们也经常请先掌握游戏规则、先完成任务的幼儿负责检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上进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要求,幼儿就能建立良好的检查常规,能按要求仔细检查同伴活动结果,使教师能够把精力集中在指导幼儿活动上。

此外,通过小组或集体的评估、考核,调查幼儿学习掌握的情况,再进行补差工作,可有效地保证活动区的学习效果,切实促进幼儿的发展。

标签:;  

活动区教育活动初探_幼儿心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