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目标性监测论文_陈敏娜,周鹏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目标性监测论文_陈敏娜,周鹏

陈敏娜 周鹏(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 430200)

【摘要】目的:分析目标性监测在抗菌药物中的合理应用,增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取2012年01月到2012年02月本院收集的256份出院病案作为监测前资料,采取2013年01月到2013年02月本院收集的378份出院病案作为监测后资料,在开展目标性监测期间,采取宏观管理、修定标准、专业培训、规范术前用药及持续改进等方法,最后分析监测前后的抗菌药物应用有效控制率。结果:监测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预防用药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后,术前≥1d、术前0.5~1h等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术前无用药率与监测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后,术后1~3d内、术后4~7d、>7d抗菌药物应用率与监测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目标性监测,可为临床提供更合理、科学的指导。

【关键词】目标性监测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265-02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医院感染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药品不合理支出费用,降低耐药菌株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1]。为了分析目标性监测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本院开展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目标性监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2012年01月到2012年02月本院收集的256份出院病案作为监测前资料,采取2013年01月到2013年02月本院收集的378份出院病案作为监测后资料,进行调查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病历住院天数均在一周内。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进行判定用药的合理性。

1.2方法

①制定调查登记表。登记表内容包括[3]:患者资料、用药情况、病原学检查结果等。最后结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进行修订院内标准。②宏观管理。本院在使用抗菌药物目标性监测期间,定期统计各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针对一直排名在前面的药物,采取停止使用措施。③专业培训。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应用册子发放到全院医护人员手中,通过知识讲座、典型案例评析等方式进行专业培训,定期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培训。④规范术前用药与前瞻性调查。针对无手术污染的患者,在术前0.5~lh内开始用药,针对手术时间过长、失血量过大的患者,可以在手术中给予第2剂。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不同的用药使用率、病原送检率对比

2012年01月到2012年02月本院收集的256份出院病案,其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52%,预防用药率为66.67%;开展目标性监测1年后,收集2013年01月到2013年02月本院收集的378份出院病案,其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75%,预防用药率为59.14%;监测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预防用药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前,经验性用药率为91.04%,针对用药率为8.96%,送检率为8.96%;监测后,经验性用药率为87.62%,针对用药率为12.38%,送检率为11.43%;监测前后经验性用药率、针对性用药率、病原学送检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的用药使用率、病原送检率对比(n/%)

目标监测例数抗菌药物使用预防用药经验用药针对用药送检率

监测前256201(78.52)134(66.67)61(91.04)6(8.96)6(8.96)

监测后378257(66.75) *152(59.14) *92(87.62)13(12.38)12(11.43)

注:*P<0.05,与监测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手术前抗菌药物预防应用

监测后,术前≥1d、术前0.5~1h等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术前无用药率与监测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手术前抗菌药物预防应用(n/%)

目标监测 手术例数 术前≥1d 术前0.5~1h 术前无用药

监测前 162 49(30.25) 15(9.26) 98(60.49)

监测后 245 20(8.17) * 101(41.22) * 124(50.61) *

注:*P<0.05,与监测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对比手术前抗菌药物预防应用

监测前,术后1~3d内应用抗菌药物54例(33.33%)、术后4~7d应用77例(47.53%)、>7d应用31例(19.14%);监测后,术后1~3d内应用抗菌药物127例(51.843%)、术后4~7d应用86例(35.10%)、>7d应用32例(13.07%);监测前后,手术前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者的明确用药指征与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紧密相关,在监测前,经验性用药率为91.04%,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用药时间过长,联合使用各种大量的药物,破坏了菌群状态的协调性,降低了致病菌对抗菌素的敏感度,提高耐药菌的感染率[3]。在本研究的监测后,送检率为11.43%,虽然比监测前高,但病原学检查送检率较低。通过以上研究表明,监测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预防用药率对比,手术前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的应用目标性监测,可以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朱晓佳,李敏,黄晓琴. 目标性监测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289-2290.

[2]黄冠新,廖丹,莫云. 2009-2010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1(9):2387-2389.

[3]吴文渊,陈曼. 采用MTP干预模式对某市7家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3,41(6):250-251.

论文作者:陈敏娜,周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8

标签:;  ;  ;  ;  ;  ;  ;  ;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目标性监测论文_陈敏娜,周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