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治疗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论文_哈敏杰

邳州中医院心理咨询门诊 江苏徐州 221300

【摘 要】催眠治疗是心理治疗当中比较前卫的一种治疗方式,当今社会对催眠这项治疗方式仍存在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其实,催眠治疗就像是临床医学中的手术一样,利用专业的技术和手段,在特定的环境下,直达来访者心灵深处,改善病灶情绪的生存环境,或者直接将这种坏情绪挖掘出来,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如此神奇的治疗方式,在临床心理治疗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宣传催眠治疗,发展催眠治疗。

【关键词】催眠治疗;心理咨询;应用

心理咨询既是一门新兴行业,也是一门朝阳产业。从当今社会各类人群心理健康发展情况来看,该行业的重要性堪比医疗行业。心理咨询既不用品尝药物的苦楚,也不用承受手术的疼痛,仅仅凭借语言的技术净化来访者的心灵深处的确很神奇,可就是这种神奇解决了众多存在心理问题的人们。凭借多年的个人经验,心理咨询虽然有效果,但是咨询的时间久,费用高,见效慢,那么有没有一种心理治疗方式能够像吃药打针一样立竿见影呢?我想,催眠治疗应该就是最好的方法。

一、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重视心理健康,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不容易见到症状的因素而不被人们所在意。而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磨炼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潜移默化的为每个人埋下了随时被激活的“定时炸弹”。平时的不以为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负面情绪的堆积,等到“炸弹”被激活后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这个时候时间和金钱成了消耗品,并且从此烙下了一个容易复发的病根。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每个人的身上,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1.心理行业发展缓慢。

我国心理咨询行业起步较晚,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直至2001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才推行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考试。从此,这个职业正式出现在国内各省市。而欧美发达国家的心理行业早在上个世纪初期就已经在研究阶段了。据统计,美国1000人中就有一个心理咨询师,许多家庭还有自己的私人心理医生。心理治疗还被纳入医保体系,费用可以报销。在美国,有30%的人定期看心理医生,80%的人会不定期去心理诊所。甚至总统们的心理问题也无法隐蔽,1972年开始,美国政府就在白宫特别设立“总统心理健康委员会”,专门为总统提供心理咨询。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心理方面的从业人员,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有临床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和精神护理人员28万人。按照这样的数据比例,我国心理咨询师仍有近50万人数的缺口。

2.心理工作者乱象丛生。

今年年初,国家突然出台政策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认证考试,并且有可能重新部署心理咨询行业所属部门……这意味着国家相关专业人士也发觉到业内鱼龙混杂,一些培训机构打着官方的旗号赚亏心钱,一些无良人员毫无相关知识基础花钱买证然后开设私人工作室,成千上百的收取所谓的咨询费用,然而并无效果。正当人们开始接受心理咨询时,而那些害群之马却在搅浑业内的清流。

目前业内的收费标准也参差不齐,专业医疗机构与私人的工作室存在收费差异;城市等级的划分也存在着较大的收费差异;专业人士知名度不同收费还是存在着不同……相信国家此次的决策能够对当今心理咨询行业的肃清,重视从业人员的道德和技术培养,使得该行业稳定而迅速的发展起来。

二、催眠治疗的科学依据

相信绝大多数的人会认为催眠就像魔术一样——技术高超的催眠师带着“托儿”,放着催眠音乐,念着一堆“咒语”,不一会“托儿”就配合按着指令去做,最后被叫醒还要装得像没事人一样。如果早在十几年前,我一定也会这么去看待催眠术。直到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学这门专业,才真正发现催眠其实是一门很科学的技术,并且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1.催眠不是睡觉,更不会操控人。

当周围好多人听我讲到催眠治疗时,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的问,催眠真能让人睡着吗?还有的问,催眠之后真能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吗?……对于这样的问题,只能说明大家对催眠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催眠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催眠简单的说像语言暗示,自我暗示之类的,最普遍的广义催眠就是媒体广告,当响起某音乐或者看到某标志,我们可以脱口而出是某某产品,这就是厂商在利用源源不断的广告信息植入我们的大脑,对消费者进行催眠。我们运用的催眠治疗一般是指狭义的催眠,不是催促着睡觉,通俗点讲催眠是在特定的环境里,催眠师运用语言和动作的技术对被催眠者进行引导和暗示,被催眠者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入设定的美好情境当中,进而起到对其心理干预的作用。催眠状态下的人,按照被催眠的层级不同,大脑也就有不同程度的清醒意识。从目前业内人士反馈来看,催眠对各类心理问题起到的作用大小不一,除了催眠师的技术和经验,最主要还是靠咨询者个体的意识所决定的。

2.催眠在神经生理学上的研究。

许多脑成像及脑电波的研究表明催眠与大脑运作有直接的联系,这不仅证明了催眠状态的科学性,也为我们科学的理解催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从而为更深入的研究分析催眠状态和催眠治疗提供了资料和方法。

结合上图,我们来看一些催眠神经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Maquet等应用PET研究催眠状态下神经解剖功能,将催眠状态及催眠伴有愉快事件想象这两种状态与清醒状态进行对照,发现催眠状态下有广泛脑激活,主要在左侧。这个结果提示催眠状态不同于清醒状态,楔前叶钝化是区别催眠状态和清醒状态视觉心象的重要征象;催眠状态也不同于快速动眼期(REM)睡眠,前者激活的部位主要在脑皮层,而没有出现REM睡眠状态下脑桥、丘脑、扁桃体的激活;催眠状态与精神分裂幻想也是不同的,后者缺乏皮质下及边缘旁系统的激活,也缺乏前额外侧皮质的激活。Rainville等在研究催眠诱导和催眠暗示下脑活动机制时发现催眠状态下枕叶的血流增加,这可能与深度放松与觉醒减低有关,跨形式抑制的减低易化了想象这种视觉加工,这些都是与意识改变相关的;而催眠暗示导致感知改变引起主要是左侧额叶血流的增加则反映了在暗示、工作记忆以及从上到下机制重新诠释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干预中介作用。这些都证明了催眠具有神经生理学基础[1]。

3.脑波仪器下的催眠过程。

催眠是将一个人从主意识状态引导进入潜意识状态。无论何时的意识状态,皆有四种不同类型的脑波,而每一种脑波的类型有其独有的特质与性格。

β波:大脑处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清醒时的正常情况下大脑运作波

■有意识的思考和专注

■注意力集中于外在感官世界

α波:身体松弛、打开天窗、愿意坦然接受的心灵状态

■白日梦

■幻想

■视觉冥想

■心不在焉

θ波:能够掌控我们的态度、期望、信念和行为

■潜意识

■存贮有极丰富的记忆、知觉和情绪

δ波:供给我们恢复体力的睡眠

■深睡

图5是网友提供的催眠用途示意图,可以看出,催眠几乎涉及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2.催眠治疗的步骤。

■事前沟通(Pre-talk)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和信赖关系的阶段,信息采集、制定治疗方案,甚至商讨费用的环节;

■引导(Induction)实际治疗的开始,使用任何引导词或程序来引导个案进入催眠状态,主要分为权威式和许可式两大类型。

■深化(Deepenimg)使用催眠词或是必要程序来鼓励个案更加放松而进入深层催眠状态,数数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暗示(Suggestion)这里我们会给予正面指导性改变,利用一些积极向上、简单可行的暗示语作为植入。

■唤醒(Awakening)这个阶段是个案从催眠状态中清醒过来,结束后谈话也包含于此。

催眠过程的时间没有固定,主要根据来访者的受暗示性程度决定。经验丰富的催眠治疗师可以在来访者不经意的情况下通过几个动作或者语言测试出来访者的受暗示性程度;新入行的催眠师可以利用雪佛式钟摆、双手锁、酸柠檬或信任倒等系列的测验方法测试个案的受暗示性程度,以便在催眠的过程中把握好催眠的六个层级。所以一个合格的催眠治疗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耐心。

3.催眠治疗如何针对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如约而至。物价的飞速上涨,二胎政策的出台,直接导致了各个家庭的收支不平衡,生了孩子没人带,进而男人为了赚钱焦虑,女人因为孩子抑郁,所有压力大的人们都或多或少伴随着失眠……

根据近几年咨询个案记录,焦虑、抑郁、失眠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无论是哪样,共同的特性是心绪繁杂,负面能量充斥全身,内心的精神支柱已经崩溃等等。面对如此的心理问题,我们在详细的了解大致情况后,需要留存的信息全部以表格形式存档保密,以备后期治疗随时翻阅。进行催眠治疗前,我一般会建议来访者12小时内饮食适量、清淡为主,在确定没有生理疾病疼痛干扰的前提下进行。服装尽量宽松舒适,催眠前排空大小便。催眠的环境要求也相对较高,不可以有突发性的噪音干扰,温度要适中,光线的明暗程度可控。最理想的催眠载具是催眠椅,当然如果条件不允许,相对舒适一点的靠椅或沙发都是可以的。来访者需要以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坐着或者躺着,伴随着催眠音乐的响起,跟着催眠引导语渐渐的进入完全放松舒适的状态。此时的来访者已经全然放空自己,催眠师接下来需要带领个案进入指定的情境,专业上称为深化,这个阶段为了使个案更加深入催眠状态,潜意识会更易于接受暗示。通过个案的信息,设计暗示语植入,再次确定是否感受之后就可以准备唤醒了。结束了催眠过程后,记录来访者的反馈情况和催眠过程中的异常反应,综合这些情况“布置”作业。这就是整个催眠的具体过程,一般我们建议前两次催眠间隔不要超过24小时,目的是可以更加巩固个案的感受性。据专家研究,失眠大多跟人们的情绪有直接关系,长期的焦虑与抑郁都会使得精神高度紧张,进而导致肌肉的紧绷,那么失眠的产生就显得更加合理。一般的松弛疗法只能够让精神和肌肉暂时的放松,然而消极情绪一旦反复,肌肉就会不自觉再次紧绷,而催眠治疗的过程就是先放松肌肉,再放松精神,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下,潜移默化的将正能量暗示语植入个案内心,进而改变情绪,逐渐的转变思维模式,配合不良习惯的改变,失眠也就会随之而去了。

以上所述都是个人从业以来运用催眠治疗的浅谈,目的只为提倡催眠治疗,推广催眠治疗,发展催眠治疗,为我国心理治疗领域贡献微薄之力,为所有心理疾病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参考文献:

【1】【2】全部引用蔡仲淮编译国际临床催眠教材。

论文作者:哈敏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  ;  ;  ;  ;  ;  ;  ;  

催眠治疗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论文_哈敏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