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效应论文_梁平

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效应论文_梁平

梁平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东李官屯镇人民政府 253200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自然我国总农业人口的基数也非常大,单单一个西北部地区的农业人口就占了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因此,农村劳动力是非常富裕的,西北部地区对于这些富裕的劳动力进行了转移,这也成为了推动三农政策实施的良好措施,这会成为解决“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以我国西北部某直辖市为例,近年来累计转移输出劳动力814.7万,这占了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4.1%,农村富裕的劳动力向着城镇进行转移是工业化以及现代化的大趋势,这也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不过农村人口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就显现出来,这是因为一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有着强的流动倾向以及流动的能力,农业的骨干、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过多的流出。本文根据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制度设计,有效的促进资源配置优化,给农村经济的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启示。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效应;

一、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民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至城市后,耕地以及人力资源的配置问题最先显露出来,与此同时,农业技术以及农民的一些重大的种植决策也会随之受影响,接下来就是农业生产状况会上下波动,农产品的基本的产量、交易量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乡村劳动力的流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的配置,这对一些闲置的劳动力未免不是一件好事,但与此同时一种不好的现象就会产生,那就是农业生产会出现老龄化。这一现象对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劳动力综合素质提升产生了极大的阻碍。相关调查显示有外出务工农户在农作物基本产量、种植品种数量以及农产品的交易量上与外出务工前相比,有很大程度上的减少。农业劳动力素质下降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些地方的土地粗放经营和撂荒的现象层出不穷,不过在过去的30年里农业生产却稳定增长,其中主要的农产品也生产的越来越多。这也证明了乡村劳动力外出多方面并且良好的存进了农业的发展

1.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大幅推动

劳动力自从1997年以后就急剧的流动,往外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这也就加剧了农业化的进程。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在2005年的时候,农民机耕面积已经占到了农民粮食总播种面积的60%,机播的面积占到了40%,机收的面积也高达30%。这样美好的局面能够呈现出来,与农业劳动力的机会成本息息相关,成本开始提高,劳动时间大幅度的节省,这些优点都促使农民们选择了外出打工。

2.对于农业新技术的应用的推动

农民们不仅仅使用农业机械,同时也在大幅度投入并且应用农业科技。相较于1990年,我国每亩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在疯狂地增长。良种推广率超过了30%;每一亩土地产粮食309公斤,相较于1990年高出了18%。这些都是因为自己和家庭使用新技术的偏好被外出劳动力的观念和经验所影响,另一方面在外的劳动力将自己的收入寄回了家里,许多的家庭也得以更多的投入生产,这导致粮食的单产量大幅度的增长。这有效的帮助许多家庭增加了生产的投入,粮食单产量自然而然就会被增加,农业技术及产品也会被广泛的应用。

3.对于人力资本的提升

农村劳动力进入到了新的环境后,体会到了许多新的理念、经济发展的前沿消息以及工作的经验,他们将这些都反馈会了家乡,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也因此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外出的劳动力不仅为本地劳动力腾出了新的就业机会,也是本地劳动力素质大幅提高,因为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资金管理经验,并且熟练掌握了技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于是回到家乡兴办各式各样的产业,这为当地的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工作岗位,也在默默地提升了他们的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增加了农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

劳动力的配置因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而发生了改变,这对一些闲置的劳动力未免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与此同时就会出现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农业生产会出现老龄化的现象,这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但同时农民的经济情况却因此也有了提升。

1、农村劳动力流动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劳动力之所以愿意外出务工,就是因为有着优良的待遇、较高的收入,所以劳动力外出最大的好处就是带动了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就导致了主要靠农业收入的家庭收入就会变少,相反,外出人员的工资收入不断的增多。

2、农村劳动力流动缓解了农民家庭贫困。劳动力外出可能性和家庭的收入关系是倒u形的,由此可以推出劳动力外出和收入是成正比关系,这也是劳务输出可以成为许多贫困地区致富的关键措施。

三、农村劳动流动,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机遇

长期以来,农村劳动流动已经形成一种普遍行为,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既是到大城市工作赚钱,还是开阔视野和一种社会性质的实践学习,通过知识、阅历、技术、能力、经验以及经济上的综合提升,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为自己的发展、家庭的发展以及农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农村劳动输出方式——外出务工

夏津县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近40万人,农村劳动输出方式,基本为外出务工,作为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农村,开展农村青年上岗培训,懂得一技之长和相关业务技能知识,为务工从业做好储备。另一方面,劳务公司也应为劳务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接受有意向外出务工人员的报名、发布各类准确的出国劳务招聘信息、为劳务人员推荐外派企业、对劳务人员外出前适应性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劳务人员参加外派企业的面试,介绍履约风险,为外派企业提供劳务资源,为劳务人员提供就业和创业等服务。

2、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不可能永远在外务工,政府还要为鼓励长期在外打工的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他们提供返乡创业的环境,放宽农民工从事加工、养殖等行业准人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和办事手续,并规范政府服务行为,加大财力扶持,减少税收优惠等。加强资金扶持力度,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从银行沟通、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为返乡务工人员创业资金来源。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对符合要求的农民工创业者从改善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融资服务。支持享受国家和地方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小微企业等优惠政策。

3、多措并举促进输出。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利用劳务公司对口招工机会,与国内外大型公司建立了长期用工合作关系。与此同时,积极向内挖潜,加快本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农民在家门口方便就业。

农民自主创业,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而且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融入城市生活。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消费恰恰可以填补城市居民消费升级留下的空白,将继续拉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口向城市和城镇流动,产业向城市和城镇聚集,必然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结语:劳动力的流动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也有弊,他在促进农名收入的同时,也加剧了农业生产老龄化的局面,所以,我们只有尽可能的发挥它的利,减少它的弊,劳动力才可以有效的流动。有关调查表明,从农业的资源配置来说,西北地区的农业劳动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动,无外出务工农户家庭的土地由本人耕种的占了百分之六十七,由父母耕种的只占了百分之十八;而有外出务工农户家庭的土地由本人耕种仅仅占了百分之二十七,而大多数则为父母耕种。

参考文献:

[1]周晓岚.浙江工商大学[J].吉林省农林园.2018

[2]张永丽.劳动力流动对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影响[J].重庆学报.2017

[3]王宝文.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2016

论文作者:梁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效应论文_梁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