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诱因及护理分析论文_熊蓉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诱因及护理分析论文_熊蓉

熊 蓉

利川市民族妇幼保健院 湖北 利川 445400

【摘要】目的:分析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诱因及综合护理路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析76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多元诱因,并给予临床综合护理。结果:现实中,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具体诱因集中在宫缩乏力、胎膜、胎盘及软产道损伤等因素方面,针对此类产妇,需综合作好产程护理及对症护理措施,以便降低产后出血情况。结论:临床上,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是由多元因素导致,现实中须通过积极护理干预措施,全面了解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诱因的基础上,给予临床综合护理举措控制产后出血率,以强化产妇生命质量。

【关键词】产后出血因素;护理;分析

临床对产后出血的定义为:胎儿娩出24h内,经阴道分娩产妇出血量超过500ml,即可认定为产后出血,隶属较严重的一类分娩期并发症,如不能够作出及时处理,产妇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问题,乃至危及生命[1]。因此,针对此类出血产妇,需实时把握产后出血诱因,给予综合医护方案,以降低产后出血伤害。本研究为切实降低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率,定向选取了我院2013年2月以来所收治的76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产后出血诱因实施了定向分析,并给予了临床综合护理方法,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妇产科2013年8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462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采用临床观察分析法定向选取其中76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娩后24h内出血量>500ml;孕产妇年龄区间22~34岁,平均年龄(25.33±3.12)岁,孕周分布为38~42周,平均孕周(38.9±2.4)周;其中经产妇32例,初产妇44例。

1.2 方法

采用容积法+称重法测量产妇产后出血量。当胎儿经阴道分娩后应用接血器皿在产后2小时后进行接取,并用量杯进行测量。其中称重法为(用后敷料重量-用前重量)*1.05的计算公式对出血量进行称重,并在孕产妇转移至病房后24小时内在其会阴部垫集血垫,按照(用后敷料重量-用前重量)*1.05的计算公式对此出血量进行计算。将上述3种出血量进行相加,计算得出最终出血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18.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6例产妇产后出血诱因观察可知,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38例(50.01%);胎膜、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24例(31.57%)。软产道损伤致产后出血12例(15.79%);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2例(2.63%)。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诱因

产妇产后相关并发症中,产后出血是威胁孕妇与胎儿生命的一种常见性并发症,因此做好产后出血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因素分析及综合护理工作中发现,子宫肌层受损、胎盘粘连问题、宫缩乏力等均是诱发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宫缩乏力是构成产后出血危险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共计出现38例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者,整体占比50.01%,产妇宫缩乏力主要诱因与孕次、巨大儿、多胎妊娠、瘢痕子宫、胎盘因素、产妇心理、妊娠合并症等因素密切相关。而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情况位居其次,占比31.57%,具体涵括胎盘粘连、胎盘嵌顿、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植入等危险因素。再者,由于软产道损伤引发的产后出血问题也较常见,本研究中共计出现15.79%的产妇由于软产道损伤因素所致产后出血情况;而相比前三类诱因,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妇产后出血相对最少,主诉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严重贫血所致出血情况[3]。

3.2 护理方法

(1) 产前防治性护理

孕妇产前需作好产前体检工,并对产时及产后易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作出定向预防,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率,消除胎盘早剥、贫血等潜在因素,并对身体异常孕妇行特殊护理。另外,护理人员需在主治医生沟通协调下实施孕妇产前护理干预,做好24h实时监测工作,重视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及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护理缓解孕妇分娩恐惧、焦虑心理等,避免精神因素所致产力不足,出现产后出血情况。

(2) 产时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需在熟悉掌握产后出血诱因基础上作好产时监测护理,主要监测内容包括宫口开张、产妇胎心、宫缩情况及胎先露下降等内容,譬如发现产程延缓及停滞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师及患者家属,通过孕产妇及家属支持下,给予具体应对方案。以此通过实施监测及早发现病情,并协助医生做好综合处理。同时,产时护理过程中,需重视观察产妇胎盘情况,一般胎盘脱落严重产妇存在着出血及疼痛等主诉表现,所以护理人员对产妇子宫及脐带揉挤过程中,需避免揉挤时间过早及力度过大等情况,保证胎儿及孕产妇安全。另外,护理人员需对胎儿分娩后30min内作好产妇密切关注,如胎盘未及时分娩出,需及时分析原因,在主治医生指示下,采取人工剥离胎盘提高胎盘娩出率。生产过程中为避免产妇紧张、激动情绪,护理人员需在缓解患者此类情绪基础上给予适量催产素,通过减少孕产妇产时降低产后出血率。

(3)产后出血预防护理方法

为规避产后出血情况,护理人员应实时监测产妇呼吸、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情况,若见出血情况,应系统查明产后出血诱因,分析是否为产妇阴道裂口等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尽早缝合阴道裂口等。其次,针对出血产妇,护理人员还应积极做好产妇输血工作,控制血液输入速度,降低并发症率等。再次,需作好产妇呼吸干预,观察产妇指甲颜色、面色、口唇红润度,据此调节产妇双鼻导管氧气输入速度,以达到最佳吸氧效果。同时护理人员还应针对性作好产妇产后体位的护理性调节,产妇产后一般应保持平卧位,以保证下肢静脉回流正常,同时实时调节产房温度,作好产妇的产后保暖工作,以此降低产后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等。

参考文献:

[1] 杨雪华.产后出血因素及防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4):42-43.

[2] 龚静亚.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98-2000.

[3] 张荣.针对待产妇高危产后出血因素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28):65-66.

[4] 朱玲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5):42.

论文作者:熊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诱因及护理分析论文_熊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