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呼吸机不同雾化器位置对肺炎患者的气道疗效对比论文_张芸芸,周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 广东广州 510080)

【摘要】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不同雾化器位置对肺炎患者的气道疗效对比。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ICU行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按不同雾化器位置分为三组,A组位于气管导管处,B组位于湿化器出口端,C组位于Y型管吸气端15cm处,比较三组的气道雾化疗效、雾化前后气道评分、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C组气道雾化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雾化后气道症状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有创呼吸机雾化器位置位于Y型管吸气端15cm 处对气道的疗效最佳,能有效缓解气道症状,促进呼吸功能的早期改善,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肺炎;呼吸衰竭;有创呼吸机;不同雾化器位置;气道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125-02

有创呼吸机是呼吸危重症患者的常用辅助通气手段,通过开放人工气道,辅助肺通气及换气,改善机体缺氧症状,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但由于有创呼吸机属于侵入性操作,且患者长期卧床,气道黏膜多有明显损伤,自主咳嗽、咳痰能力明显减弱,痰液黏稠,咳痰困难,极易堵塞气管及支气管,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反而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期康复[1]。雾化吸入治疗是稀释痰液、保持气道湿化、促进痰液排出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呼吸机管路不同位置的气流、温湿度及雾化气体的物理特性均有差异,产生的雾化效果也有一定影响[2]。本研究分析有创呼吸机不同雾化器位置对肺炎患者的气道疗效对比,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ICU行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不同雾化器位置分为三组。A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4.8±9.3)岁;B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5.2±9.9)岁;C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4.4±9.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标准,患者存在明显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比较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有创呼吸机使用方法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有创呼吸机使用德国迈柯维系列,行机械通气治疗,设置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呼气末压力(PEEP)0.5kPa,氧气浓度80%~100%,呼吸比为2:1。雾化治疗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ZAMBON ITALIA S.R.L生产,批准文号:H20150548)3ml加入生理盐水5ml,行持续雾化吸入,氧气流量8L/min,15min/次,2次/d[3]。雾化器位置,A组位于气管导管处,B组位于湿化器出口端,C组位于Y型管吸气端15cm处。三组均雾化治疗72h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采用气道症状评分评估雾化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刺激咳嗽、吸痰(次)、痰液色泽、痰液量、痰液黏稠度、肺部啰音,分为0~3分四级,总分0~18分,得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

1.4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气道症状评分减分率评估疗效。显效:治疗后气道症状评分减分率在60%~100%;有效:治疗后气道症状评分减分率在30%~59%;无效:治疗后气道症状评分减分率低于30%[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率(%)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三组患者雾化疗效比较,见表1。C组气道雾化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

表1 三组患者雾化疗效比较(n,%)

3.讨论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疾病导致的肺泡和肺毛细血管气体交换障碍,机体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危重症,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是常用治疗方法,以帮助患者改善肺通气及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促进患者自主通气功能的早期恢复。但有创呼吸机的使用弊端也十分明显,其可造成自主咳嗽、咳痰减弱,气道黏膜干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等,甚至造成气道黏膜损伤,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升高,不利于病情的缓解,因此临床常使用雾化吸入药物改善气道症状[5]。临床研究发现,雾化器的在呼吸机回路中的不同位置对雾化药物气溶胶传递有明显影响。C组将雾化器置于Y型管吸气端15cm处,其形成的气溶胶颗粒在两次吸气间积聚于约15cm的呼吸机管路中,具备储雾罐功能,提高吸入药物浓度,减少了药液浪费,确保足够浓度的气溶胶颗粒弥散至下呼吸道,有效提升了雾化疗效。B组将雾化器置于湿化器出口端,形成的气溶胶颗粒容易从管路呼气端逸走,导致进入下呼吸道的气溶胶颗粒较少,雾化效果下降。A组雾化器直接接在气管插管处,气溶胶颗粒容易在氧气驱动下以较快的速度通过咽后壁弯曲部分,气溶胶易发生碰撞合成较大颗粒,使得气溶胶颗粒较早沉积于上呼吸道,导致进入下呼吸道的药物浓度不足,疗效不佳[6]。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雾化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及B组,且气道症状积分明显低于A组及B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充分说明雾化器位置位于Y型管吸气端15cm处配合有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最佳,能有效提升雾化疗效,发挥最佳雾化功效,改善气道症状,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机体通气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冉碧勤,谭道琼.有创呼吸机不同雾化器位置的气道疗效对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4):247-248.

[2]谷红俊,张洁,樊茹,等.振动筛孔雾化器在有创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35):4411-4413.

[3]温敏,郑凤梅,李桂贤,等.雾化器不同位置对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疗效的观察[J].全科护理,2011,9(5):1324-1325.

[4]郑坤.不同呼吸机管路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2):67-68.

[5]高艳红,薛敏琪,王志燕.呼吸机雾化吸入对老年患者人工气道排痰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8):70-71.

[6]孙玉姣,高敏,张银.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784-786.

论文作者:张芸芸,周灿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有创呼吸机不同雾化器位置对肺炎患者的气道疗效对比论文_张芸芸,周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