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名著导读的有效教学措施探究论文_杨惠娜

农村中学名著导读的有效教学措施探究论文_杨惠娜

广东省博罗县长宁镇罗浮中学 广东 博罗 516133

【摘 要】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名著导读已然成为中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迫切要求,也是当代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的必要条件。名著导读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文化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学生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学名著导读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名著导读教学难以开展,因此,对农村中学名著导读教学进行有效性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就当下农村中学名著导读现状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农村中学名著导读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旨在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农村;中学;名著导读;教学措施

1.前言

经典名著作为人类深刻认识历史文化进程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项重要的知识财富,其所涵盖的文化内涵及文化精神,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深远影响。而作为中学语文教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名著导读存在意义不容忽视。名著导读单元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更能够推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因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名著导读课程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当下农村中学名著导读现状,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以增强名著导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当下农村中学名著导读现状及原因分析

2.1应试教育致使名著导读形式化

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学生为了分数而学习,从而忽视了对自身文学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名著导读有效教学的开展。就中学生而言,阅读名著是一件时间与考试收益不对称的事情,学生本身课程学习就较为繁重,很难抽出空余时间来阅读书籍,因此大多学生都不愿意浪费时间在阅读名著上。就教师而言,为了节约教学时间,使学生取得较为理想的分数,就将教学模块中的名著导读部分精简整合出来形成为考试而设的教学板块,并将其重复性地传授给每一代学生,继而逐渐导致语文教师整体文学素质不高,学生逐渐被同化,最终致使名著导读趋于形式化[1]。

2.2教师指导不到位

多数农村中学教师对于新课改名著阅读的相关要求不够重视,基本上是不太注重中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指导。就阅读方式来说,大部分中学生都只是单纯地看书却不动笔做笔记,没有意识到对信息、知识的有效收集、处理及消化。该阅读方式从本质上来说不是真正的阅读,而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这种现象往往与教师单纯注重学生阅读时间而忽视学生阅读质量,名著阅读指导工作不到位有极大的关系[2]。

3.农村中学名著导读的有效教学措施

3.1有计划地制定阅读内容,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有计划、有条理地安排名著导读教学内容,即结合每个年级的中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以及教学量等情况来全面、有效制定教学内容;各学年不仅要开展经典名著导读课,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适当增添文学类著作的阅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四大名著等经典著作的导读,由于部分农村学生阅读量较少,阅读水平较低或者存在阅读障碍等问题,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大体介绍名著写作背景、主题思想、情感内涵,或是以导入式方法将名著中的经典片段导入到名著导读课中,以故事图片、影视音乐、学者评论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名著中的经典故事,如在《红楼梦》导读过程中,教师也可向学生介绍红学家关于贾宝玉身份及作品真实写照等方面的研究及评论,以人物图片的形式介绍《红楼梦》里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影视形式介绍人物言语对话中隐藏的意思等,继而消除学生对名著的陌生感,丰富名著导读课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名著有个大致上的了解,对名著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后,再回归原著阅读。

3.2加强图书室、图书角建设,营造名著阅读氛围

一方面,学校应当购置有阅读价值、有营养的名著书籍,开放学校图书室,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借阅书籍。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学生分享已有书籍,建设班级图书角、书籍交换站,实现阅读共享,同时,教师定期向学生推荐不低于3本的必读书单,定期开展读书会,组织学生讨论并分享读后感,充分营造图书角氛围,提升学生阅读积极性,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表达、逻辑思维能力及自信心,真正实现名著导读的教学意义。

3.3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要求学生定期完成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读书笔记不仅能够加深印象、积累写作资料,还能够增强思考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具体指导措施表现在:(1)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把名著主题思想及内容高度概括出来。(2)在课前5min内根据回目随机选取学生来进行故事情节的简述,若复述结果不佳应建议进行二次阅读,其余学生应当实施小组内互助简述,旨在确保学生深刻理解名著阅读的主要内容。(3)要求学生每次读完一本名著后完成3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4)引导学生首次阅读时应当不借助任何参考信息,独立完成作品内涵的解读,二次阅读时,可参考作品与作者的背景信息来深刻理解作品中的人文内涵,旨在增强学生自身解读水平,加深对作品的体会,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3]。(5)引导学生以精读与略读融合的方式来阅读,采取略读方式来通读全文,大致弄明白全文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关系等,采取精读方式来阅读全文,则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创造性的认识以及情感体验,对作品中的精彩部分、言外之意、重要情节的细读领会。

3.4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阅读名著兴趣

对于尚未具备一定阅读量存储的中学生而言,大多数名著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定的陌生感、距离感的。适当利用形象化、直观化的多媒体技术能够较易引导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名著,比如《百家讲坛》就是一个形象化、直观化,利于提升学生对文学吸引力的重要载体。易中天、于丹老师的《百家讲坛》系列作品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以及追捧,在名著导读课堂中向学生展示节目,使学生对名著背景、故事情景有个大致的了解及认识,再回归原著的阅读上,不仅可以加深对原著的理解,还能够提升阅读兴趣。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将影视节目完全替代原著阅读,影视节目只是作为提升阅读兴趣的载体及平台,教师在名著导读时可以适当利用,但鼓励学生回归原著阅读才是最为重要的。

3.5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热情

以年级为单位围绕名著的常识、文学特色及故事情节等方面定期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比如《水浒传》,可拟“人物绰号接龙”、“你描述我猜”等竞赛题目。此外,还可开展名著朗诵比赛及话剧表演比赛,如“十佳朗读能手”等活动的评选,《雷雨》、《呐喊》等话剧的演出,前者通过有技巧、有情感、有节奏地朗读,加深对名著的理解,深刻体会名著的情感思想及内涵,既能够促使朗诵与学习名著名人有效结合,还能够培养学生自身表达能力及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名著阅读氛围。

3.6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师生素养提升

对于名著导读板块的教学,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而且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成果与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及文学涵养,形成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这样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才能够为其提供更为有效的名著导读教学服务。而且在此前提下,教师还应当采取鼓励性、积极性阅读评价策略,就学生阅读表现、读后感等阅读情况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增强名著导读的有效性。

4.结语

中学名著导读的有效教学措施的探索是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农村中学名著导读教学的改革。教育界大多数学者就名著导读及名著教学方式已有众多归纳及总结,在笔者看来,结合当下新课改时代背景,对农村中学名著导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最为重要的还是实践重于理论,应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总结经验,最终完善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冯金芳. 山区学校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研究与尝试[J]. 语文学刊, 2014(12):106-107.

[2]吴安众. 初中“名著导读”教学实施的策略探究[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5(1):58-59.

[3]马进. 例谈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 2014(7):16-17.

论文作者:杨惠娜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  ;  ;  ;  ;  ;  ;  ;  

农村中学名著导读的有效教学措施探究论文_杨惠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