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彩超诊断及临床价值论文_王勤

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彩超诊断及临床价值论文_王勤

王勤

(沭阳县中医院彩超室 江苏宿迁 223600)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彩超诊断结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34例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进行彩超诊断,分析患者的彩超诊断结果并探究其价值。结果:34例患者幽门基层厚度(PMT)在4.35-5.15mm之间,平均幽门基层厚度(PMT)为4.65 0.21mm;幽门管长颈(PCL)在16.45~17.85mm之间,平均幽门管长颈(PCL)为17.31 0.35mm;根据判断标准将34例患者均确定为肥厚性幽门狭窄,后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经手术室病例证实34例诊断结果,本次诊断的准确率为100%。结论: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彩超诊断结果十分准确,对于患者进行准确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我们在临床中使用。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彩超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103-02

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该病多发于新生儿群体中,病发后患者会出现呕吐等现象,使得患者对于养分的吸入受到阻碍,同时患者身体正常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对症进行治疗和干预;目前临床常会采用多种方法对患者进行辅助诊断,包括医生的直观检查和诊断等,但常常很难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相关研究曾指出,使用彩超对患者进行诊断效果良好,因而本次我们对我院2011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34例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进行彩超诊断,旨在提高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现将详细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1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34例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进行彩超诊断,34例患者中男33例、女11例,年龄29天到2.2个月,平均年龄1.35±0.12个月;34例患者均符合外科诊疗常规中关于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标准,34例中不包括患有严重肝肾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同时不包括依从性较差者;34例患者家属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34例患者均进行彩超诊断,使用的仪器为GELOGIQE9和PH1LIPS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验,检验时将探头频率调为5~12MHz和6~12MHz,患者的体位应该保持为仰卧位或者右侧卧位[1],这样使胃液充满胃窦利于幽门的识别和图像的充分采集。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判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标准为,患者幽门基层厚度(PMT)≥4.0mm,幽门管长颈(PCL)≥16mm[2];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经检验34例患者幽门基层厚度(PMT)在4.35~5.15mm之间,平均幽门基层厚度(PMT)为4.65±0.21mm;幽门管长颈(PCL)在16.45~17.85mm之间,平均幽门管长颈(PCL)为17.31±0.35mm。患者超声检查幽门肌部位呈低回声,幽门官腔无回声,胃部内容物通过幽门时会受到一定阻碍;根据判断标准将34例患者均确定为肥厚性幽门狭窄,后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经手术室病例证实34例诊断结果,本次诊断的准确率为100%。

3.讨论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在临床中较为多见,该病症发生初期患者基本无明显症状,待到病情不断发展至半个月左右患者会出现相应的症状,目前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呕吐等,对于患者正常的饮食和养分的摄入均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因此临床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从而及早接入治疗;临床中常见的诊断方法就是医生根据患者表现出来的体征和症状进行判断,但是由于该类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小,同时该症状会因为多种不适和病症表现出来,因此对于医生的准确判断形成较大程度的影响,很难准确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均出现较大程度的变化,同时在临床接受相关治疗和诊断的过程当中对于临床的结果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研究指出,使用彩超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效果良好,因而我们就此展开研究。

本次我们对我院2011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34例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进行彩超诊断,从结果中可以看出,34例患者幽门基层厚度(PMT)在4.35~5.15mm之间,平均幽门基层厚度(PMT)为4.65 0.21mm;幽门管长颈(PCL)在16.45~17.85mm之间,平均幽门管长颈(PCL)为17.31 0.35mm;根据判断标准将34例患者均确定为肥厚性幽门狭窄,后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经手术室病例证实34例诊断结果,本次诊断的准确率为100%。因为在使用彩超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高频探头的探查对患者幽门基层的实际情况进行获取,然后参照临床的标准对患者进行判断,与此同时彩超的检查不会对患者造成直接伤害,操作相对简单,因此较利于临床的操作。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小,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容易出现哭闹的现象,从而降低检查的配合度和准确性,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奶瓶对患者喂入适当的水,使患者暂时保持安静,从而使检查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彩超诊断结果十分准确,对于患者进行准确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我们在临床中使用。

【参考文献】

[1]于兵.超声检查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6例诊断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5):438-439.

[2]刘学军,陈妍华,李光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J].河北医药,2013,35(11):1684-1685.

论文作者:王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  ;  ;  ;  ;  ;  ;  ;  

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彩超诊断及临床价值论文_王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