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_档案法论文

论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_档案法论文

浅谈增强社会档案意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意识论文,档案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需要法治,档案事业需要法治。《档案法》的制定与颁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法制不断深化与完善的重要体现。《档案法》颁布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国家权力机关对档案立法和执法监督是高度重视的。在短短十年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两度审议并通过档案立法和修正法案,表明了国家权力机构坚持依法治档的一贯思想,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档案事业的重视。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社会档案意识仍比较薄弱,很不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那么怎样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呢?就这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所谓社会档案意识是指整个社会,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水平、了解程度和由此决定的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关心程度,支持程度以及利用档案的水平和程度等,它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档案在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等活动中产生,它真实地记录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及其客观规律。因此,它是人类的财富,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做好各项工作都必须具备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古往今来,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凡是成功者,无一不是重视利用档案,善于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的;凡是失败者,往往就是那些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档案,不注意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而重蹈覆辙的。任何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都是在研究整理和充分利用档案资料的基础上获得事业成功的,决不会置前人经过长期艰苦探索,经过无数次挫折和失败换来的宝贵经验而不顾,去瞎碰乱闯,去从头做起,干“钻木取火”,“茹毛饮血”之类的蠢事。

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中有成就、有作为的大多是比较重视档案工作在维护其统治和巩固其政权中的重要作用的。汉王朝创始人刘邦攻下咸阳后,档案全部被丞相肖何接管和利用,因而能“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强弱之地,民所疾苦”,在取得楚汉相争的胜利以及在汉初制订新的统治政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在灭隋朝后,立即“命记室参军房玄龄先入中书、门下省,收隋图籍制诏”。在此基础上,唐朝统治者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较完善的档案工作机构和档案管理制度。就连尚武喜兵的“一代天骄”也懂得档案的重要,他建立的元朝编成了《太常集礼》、《大元通制》、《元典章》等大型典制汇编。一个从贫民百姓而至皇帝的朱元璋因缺少统治经验而特别重视前朝档案的收集利用,想方设法比较完整地接管了元代中央的档案并修了大本堂来保管。

历史上任何有成就有作为的思想家也无一不是十分重视档案并善于利用档案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致力于档案典籍的收集和研究,创立了儒家学说,晚年专心致志从事档案典籍的整理和教育工作,“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用诗、书、礼、乐教弟子。由于他的努力和成就,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被后世尊为“圣人”。汉代的司马迁和班固是两位杰出的史学家,也可以说是出色的档案工作者。由于他们熟悉档案并善于利用档案,终于写成了《史记》和《汉书》这两部不朽的历史巨著,树立了利用档案编著史书的光辉典范。

中国共产党早在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文件、档案的管理。1923年党的三大后,党中央建立了秘书制,并规定一切档案文件统由秘书保管。1931年制订了《文件处理办法》对档案、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销毁等原则和方法作了具体的规定。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说:“遇到危急情况,你们不必顾我,先保护秘书和文件。”红军长征途中,死了那么多人,历尽千辛万苦,党和红军的机要文件、档案始终跟随队伍前进,终于运到陕北。

新中国诞生后,由于党和国家的极大重视,档案事业取得了旧中国无法比拟的巨大成就。档案不仅对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素质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和领土完整都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社会的档案意识仍比较薄弱,这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很不适应,其主要表现是:有少数人时至现在还对什么是档案、档案工作是干些什么不了解;一些人不关心档案和档案工作,认为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有的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不重视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看成软任务,没有提到应有的位置;少数单位不懂得或不愿意收集、保存档案,甚至有损坏、涂改、盗窃,倒卖档案的现象发生;不少人还不知道利用档案资源等等。

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历史的原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档案是统治阶级,主要是皇帝及皇亲国戚活动的记录,历来为宫廷所有,秘不示人,只有皇帝身边的少数人才能接触。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封闭性和神秘性。在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由于“左”的思想影响,片面强调档案工作的机要性,保密性,大多数人对档案都是敬而远之。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文明程度还不高,不少人还不知道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没有认识到档案资源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宝贵的利用价值,更不懂得如何去利用。二是认识上的原因。有的人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严重,认为有没有档案自己照样干工作,档案与自己工作成绩好坏没有直接关系。另有一种人则是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搞短期行为,没有对历史负责的思想意识。只顾当前工作任务能完成,获得效益,得到实惠,哪管他人和子孙后代,根本不考虑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三是客观条件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档案多档案工作任务重,但由于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设备匮乏,服务水平和利用程度都不高,极大影响了档案作用的发挥,也就不能更好地引起人们对档案工作的普遍认同。四是工作方面的原因。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向社会作广泛深入宣传还不够,向广大群众进行档案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尚未全面推进,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形成者在某种程度上尚未取得共识,特别是科技档案,有的人将科研成果视为己有,不拿出来交给档案人员归档,《档案法》的深入宣传贯彻力度不够等,致使人们对档案工作尚缺乏参与意识和法律意识。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并长期坚持下去。

第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执行《档案法》的力度,广泛进行档案知识宣传教育。特别是肩负着档案行政执法职能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更要站在维护国家法制的高度,理直气壮地宣传档案工作,认真宣传贯彻执行《档案法》,坚持依法治档,强化执法监督机制。使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都能知法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牢固树立起依法治档的档案法制观念,懂得自己有依法保护档案的义务和利用档案的权利。在档案宣传工作中,特别要注意将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作为宣传的主要对象,因为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开展档案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把展示档案和档案工作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把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和展览作为宣传的重要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档案意识,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第二,认真搞好档案的开发利用,主动为各方面工作服务。档案的价值和作用,要通过对社会提供有效利用实现其价值。因此,我们多想办法,主动为社会各方面提供热情的周到的服务。比如向科研单位或学校发送档案开放目录,让他们了解哪些档案可以利用;为重点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较为系统的档案编研成果;围绕重大政治事件,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搞些主题鲜明的档案展览;走出去进行业务指导、咨询服务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以事实展示档案的价值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让社会各界各阶层的人从亲身体验中感到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档案意识。

第三,要进行档案知识的普及教育,采取档案知识讲座,知识竞赛,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等形式进行,让社会各方面了解档案和档案工作知识,关心支持档案工作。

第四,各级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档案事业,依法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按《档案法》规定“把档案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好《档案法》的这一规定,是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关键环节。档案事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档案事业的发展受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反过来也制约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档案事业列入计划,不仅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领导,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才能把档案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才能从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必要的保证,使档案事业得以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档案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重要作用。

标签:;  ;  

论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_档案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