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并购与企业纵向影响的关系研究_横向并购论文

企业横向并购与纵向传染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纵向论文,横向论文,关系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资本市场兼并重组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正如Weston(1998)指出的,企业并购作为现代经济史上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已成为与金融、贸易、投资相提并论的经济活动。[16]企业并购的大量发生致使某些学者甚至宣称,并购如同一种“传染病”,在企业之间蔓延,这也许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却屡屡被证明,且企业并购浪潮呈现了明显的时间集聚和行业集聚的特点(Mitchell and Mulherin,1996; Andrade et al.,2001)。[9][3]以美国的并购浪潮历史为例,横向并购潮不仅发生在单个产业内部,在多个纵向产业链上也呈现了横向并购潮集聚的现象。如2007年美国制药产业(pharmaceutical industry)内部发生了集聚性的横向并购事件,究其原因是制药企业为了对抗和抵消下游卫生保健行业(health care industry)之前集聚性横向并购而增加的市场势力。①美国华尔街日报曾报道,“随着零售商并购浪潮的兴起,服装制造企业们也正在加速并购整合,从而提高对大型零售商的谈判势力”。②另一篇文章也宣称,“美国通信网络设备供应商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因为他们的客户企业正在迅速并购整合。美国无线电和传统固网制造商的并购潮,迫使电信设备制造企业们开始考虑未来是否也要进行横向并购”。③上述并购事件不断的见诸于新闻媒体,这表明业并购是受环境驱动的,即某些企业的并购活动影响和改变着其他企业的并购动机和结果,并购活动似乎在客户与供应商之间传染扩散。④因此,对企业并购浪潮研究不能忽略对关联产业间的并购互动和传染扩散问题的研究。

随着中国产业整合的深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优势企业进行资产并购重组的政策。如,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企业并购重组的意见》(国发[201027]号),鼓励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行业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专门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鼓励文化企业并购重组。2013年初,工信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等11部委,共同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对汽车、钢铁、水泥、船舶行业、电解铝、稀土等9个行业提出了具体的并购整合要求。目前,热点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密集出台。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国众多产业企业横向并购重组,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整合加速的有利环境,我国企业并购市场火爆增长。笔者在整理中国企业并购数据过程中发现,供应商产业与客户产业都在接踵而至的进行着战略性并购扩张,大客户与大供应商共同发展壮大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近年来,大型房地产企业普遍加强了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战略互信与合作,如万科在电梯品牌上选择日立、在销售公司上选择思源经纪、世联地产,恒大地产在精装修公司上选择广田股份、在销售公司上选择易居等。同时,发现随着主要客户万科等国内大型房地产企业进行横向并购,房地产流通领域的服务商们也都在横向并购,如世联地产(股票代码:002285)⑤和思源经纪(股票代码:SYSW)。⑥此外,在家电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的经济现象,长虹、海尔等大型电器生产企业几乎都选择了国美、大中、苏宁等大型家电连锁企业来销售电器。随着家电生产企业的兼并壮大,家电零售商们也在兼并壮大。大型物流企业和国内前几大会计师事务所,也都随着其客户的横向并购壮大而疯狂的进行横向并购。国内大企业几乎都选择国际四大和国内前几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服务,选择大型物流企业为其提供物流服务。在特钢——汽车配件——汽车整车,这条纵向三级产业链条上也出现了横向并购集聚和传染的现象。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汽车配件产业的发展壮大。首先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三大汽车集团(一汽、上汽、东风汽车)进行了一系列的横向并购。如,一汽收购天汽、上汽联合通用兼并柳州五菱、东风汽车与日本日产合资成立新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后又与台湾裕隆汽车成立广州风神汽车。随着三大汽车集团在国内的战略布局基本成型,汽车整车行业的横向并购活动告一段落。随后是从2009年开始,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又掀起了横向并购浪潮,先是潍柴动力收购法国发动机生产商波文、接着,万向集团收购了美国环球控制系统公司、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制动和悬挂业务,潍柴动力、山东工程机械和山汽被合并为山东重工等。此外,做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重要原材料供应商——特钢企业,也发生了大规模的横向并购。如,中信泰富特钢是中国最大的特钢生产企业,它在汽车行业的重要客户有一汽集团。2002年一汽集团并购了天汽集团,两年之后的2004年,中信泰富特钢又并购了大冶特钢。可见,“大客户总是伴随着大供应商的产生而产生、兼并而兼并,反之亦然”这已经是并购潮背后不争的经济事实。这为本文研究企业横向并购纵向传染机理提供了现实依据,并引发了笔者对企业横向并购纵向传染问题的探索。因为,如果企业并购会在不同的产业和区域之间进行传染的话,那么研究并购传染问题,必将对我国政府制定产业兼并重组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当前从我国现实需求看,淘汰夕阳产业,消化过剩产能,以及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等都迫切需要运用企业并购这一市场化的配置资源工具。只有搞清楚了不同产业和区域之间的企业并购传染规律,我国政府在今后制定产业兼并重组政策的时候,才能有效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盲目调控,才能科学合理的提出产业重组政策。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传染”一词首先出现在医学领域。现代医学指出,病原体从已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的全部过程。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也借鉴了传染一词。目前,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金融危机传染的定义,但是,关于企业并购传染的概念十分少见。事实上,由于全球一体化以及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加强,不同产业之间的经济依存度逐渐增高,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已形成巨大的产业关联复杂网络。并购活动也不是孤立的,两个企业之间的并购可能引发产业关联网络中其他企业也采取类似的并购跟随或并购反击行动。当网络中“传染源”企业进行横向并购时,必然会对网络中的其他企业产出巨大的冲击,这一冲击可能通过产业关联网络传染扩散给网络中的其他企业,特别是关联关系较为紧密(经济依存度高)的关联企业,并给其他企业带来竞争加剧的风险,引发其他企业进行并购反击,这便是企业并购传染(M&A infection)。为了对这一经济现象展开研究,本文借用“传染”一词,来描述复杂网络中的企业横向并购纵向传染现象,即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来分析某个产业内企业A并购企业B,是否会诱发其他关联产业内企业C并购企业D、企业E并购企业F等一连串的动态级联并购效应,这就如同疾病在人群中“传染”一样,本文称之为“企业横向并购传染”。按照纵向产业链条上企业横向并购传染的方向不同,本文将“企业横向并购传染”分为以下几类:横向并购横向传染和横向并购纵向传染。所谓的横向并购横向传染是指企业横向并购引发竞争对手也采取兼并策略进行反击,即竞争对手跟随并购企业进行横向并购。所谓的横向并购纵向传染是指企业并购引发客户或供应商也随之进行横向并购。

本文研究表明,加之横向并购横向传染现象较为常见,因此,本文选择“横向并购纵向传染”做为研究对象。虽然,目前针对企业并购和并购浪潮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已有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个并购事件(如并购双方的绩效、战略匹配、并购后的整合研究等),或特定产业内的并购潮问题(如银行业、啤酒产业)。鲜有关于不同产业间企业并购互动和传染扩散问题的研究成果。仅有的几项国外关于并购传染成因、传染方向等研究成果,其得出的结论也不完全一致,存在较大的差异。如,瑞典学者Christina berg & Johan Holtstrm(2006)首次提出了“并购会传染吗?”的疑问,他们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客户(供应商)横向并购会引起供应商(客户)进行横向并购,即横向并购在客户与供应商之间双向传染扩散。[6]Becker & Thomas(2010)研究了纵向关联产业间产业集中度变化的“溢出效应”,发现某个产业集中度的变化与其客户产业以前年度和同一年度集中度变化的关系是显著正相关的,但是与其供应商产业集中度变化的关系不相关。[4]Bhattacharyya & Nain(2010)研究了横向并购和市场势力的问题,发现随着主要客户产业并购整合,供应商产业也进行了横向并购,研究表明横向并购沿着供应链向上传播。[5]Ahern & Harford(2012)研究了企业并购浪潮中产业关联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客户——供应商关系网络驱动了企业并购浪潮,并购通过产业网络进行传染,一个产业的大量并购活动会导致紧密关联产业随后发生大量的并购活动。[2]国内相关成果主要有:马新安等(2000)建立了一个上下游分别为双头垄断企业的Cournot竞争模型,研究了同行业中上下游企业的横向兼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上下游企业以横向兼并为唯一策略变量进行博弈时,上下游企业分别横向兼并是子博弈精练Nash均衡。[15]化冰等(2003)研究表明认为短期内,企业无法对其他企业的兼并行动作出其他的反应;而在长期内,市场结构、竞争模式都会发生变化,企业的兼并行为也可能会引起竞争对手采取相应的兼并策略进行反击。[13]廖理等(2009)以89次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事件为样本,实证结论支持了外资并购事件在目标行业传递了行业竞争压力即将加剧的信号。[14]于谨凯和单春红(2007)以跨国并购的动因理论和跨国并购相互传导机制的相互依赖理论为基础,规范性的分析了抢占市场型、寻求资源型、寻求效率型等跨国并购的相互传导机制类型。[19]魏乐等(2011,2012)以2006~2011年我国资本市场并购数据为基础,构建跨行业和跨区域并购复杂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从中心性分析、多维尺度分析、核心—边缘结构分析等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在不同产业和区域之间重组与转移的规律,提出了指导企业并购实践的对策与建议。[12][17]魏乐等(2013)以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并购为样本,分析了企业网络(主要是连锁董事网络)和企业并购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18]可见,企业并购传染问题已经引起国外一些学者们的重视,但是由于数据、计量检验模型和方法上的差异,不同的学者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如Christina berg & Johan Holtstrm(2006)认为企业并购在客户与供应商之间是双向传染的[6],而其他几位学者却得出并购活动沿着产业链向上传染(单向传染)的结论。而国内学者仍然集中于对横向并购横向传染的研究,还没有发现对横向并购纵向传染的研究成果。

抗衡势力理论的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斯(Galbraith,1952),提出著名的加尔布雷斯假说,“上游产业并购整合会导致下游产业也随之进行并购整合,其目的是为了对抗抵消上游产业初始并购整合产生的市场势力。即抗衡势力在买方势力和卖方势力之间起到制约作用。”[8]Stigler(1954)将加尔布雷斯假说解释成“市场势力产生市场势力”。[11]抗衡势力理论的提出意味着产业并购整合是对其上游或下游产业并购整合的反应(reaction)。可见,企业横向并购可以在纵向关联产业间进行传染扩散。按照前文对企业横向并购纵向传染的定义可知,如果企业横向并购在纵向产业链条上可以传染的话,则意味着产业横向并购之后,其客户和供应商企业也会随之进行横向并购。也就是说,产业横向并购整合,会显著提高上下游产业的横向并购的概率。因此,假设企业横向并购在纵向产业链条上进行传染扩散的话,我们可以推断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横向并购数量也应该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为探索企业横向并购在纵向产业链条上如何进行传染扩散(即传染的路径),本文提出假设1和假设2:

假设1:如果某个产业横向并购浪潮是由之前主要客户产业横向并购活动所导致的话,那么该产业横向并购数量应该与以前年度主要客户产业的横向并购活动数量显著正相关,即表明企业横向并购沿着产业链条向上传染扩散。

假设2:如果某个产业横向并购浪潮是由之前主要供应商产业横向并购活动所导致的话,那么该产业横向并购数量应该与以前年度主要供应商产业的横向并购活动数量显著正相关,即表明了企业横向并购沿着产业链向下传染扩散。

研究设计

一、样本和数据来源

为实证检验横向并购在纵向产业链条上传染扩散问题,首先需要识别关联产业之间客户与供应商关系。然后,对并购产业横向并购数量与之前主要客户、供应商产业的横向并购数量进行回归分析。在已有相关文献中,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来识别纵向产业链上的客户与供应商关系。一是通过查阅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识别真实的客户与供应商(Fee & Thomas,2004; Shahrur,2005),[7][10]二是利用投入产出表来识别企业的潜在的客户与供应商(Ahern & Harford,2012; Ahern,K.,2012)。[1][2]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即通过对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的分析,来识别关联产业之间的客户与供应商关系。因为,研究在纵向产业链上的企业横向并购传染问题,只需要找到并购企业的潜在的客户与供应商即可。此外,通过对投入产出表数据的分析,还可以确定横向并购产业与其客户和供应商产业间的关联关系的紧密程度。

本文研究需要建立三个研究样本:一是横向并购总样本。以2002~2011年期间我国所有产业(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135个行业)全部横向并购事件为总样本(共计6032起)。二是主要客户产业样本。由于直接分配系数,反映了产业间的前向关联关系。越大,表明供应商产业i对客户产业j越依赖。因此,可以通过计算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直接分配系数来确认每个横向并购产业的前十大主要客户产业,形成横向并购产业的主要客户产业样本(共计38882起)。三是主要供应商产业样本。直接消耗系数反映了产业之间的后向关联关系。越大,表明客户产业i对供应商产业j越依赖。通过计算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来确认并购产业的前十大主要供应商产业,构成横向并购产业的主要供应商产业样本(共计21068起)。

本文选择的并购样本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并购宣告期间:1/1/2002至12/31/2012期间;(2)并购方和目标公司都是中国企业;(3)并购交易已经完成;(4)并购交易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由于本文研究的是企业并购活动,而非并购中的企业财富效应。因此,本文没有限制买方或目标公司的法律组织形式。因此,本文选取的并购样本量较国内以往企业并购研究的样本量都大。样本既包括上市公司也包括非上市公司。研究所需要的三个样本横向并购数量统计情况见表1。

并购数据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数据库(China Merger)。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研究过程中,使用STATA 8.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前面提出的假说进行实证检验。

二、模型设计和变量定义

为了验证是否主要供应商横向并购整合是对以前年度客户产业横向并购整合的反应(即检验假设1),本节将利用全部产业的横向并购活动总样本和主要客户产业子样本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即对t年度供应商产业i的横向并购数量(MA)与以前年度主要客户产业的横向并购数量进行回归分析。面板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中的变量见表2。

模型中的变量解释说明如下:

MA表示供应商产业的横向并购数量。

Past_代表以前年度主要客户产业j的横向并购数量。回归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1)客户产业t-1年的横向并购数量;(2)客户产业t-1年和t-2的横向并购数量的累积数;(3)客户产业t-1年、t-2年和t-3年的横向并购数量的累积数。

D为哑变量,当每个产业的前十大客户产业的直接分配系数的总和,大于该产业所有客户产业的直接分配系数总和的80%时,D等于1,否则为零。

系数测量了和哑变量D的交互作用。系数为正数则支持供应商的横向并购是对主要客户横向并购的反应,即横向并购沿着产业链向上传染扩散。

为并购潮滞后效应的控制变量,因为并购浪潮可能会持续一年以上时间。

为供应商产业与主要客户产业同时进行横向并购活动的控制变量,因为,产业冲击等因素会同时影响客户与供应商产业。

为了验证产业横向并购整合是否是由以前年度客户产业横向并购所导致的(验证假设2),本部分将利用全部产业的横向并购活动总样本和主要供应商产业子样本,对下面的模型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即对t年度客户产业i的横向并购数量(MA)与以前年度主要供应商产业的横向并购数量进行回归分析。面板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中的变量解释说明如下:

MA表示客户产业的横向并购数量。

代表供应商产业j以前年度的横向并购数量。回归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1)供应商产业t-1年的横向并购数量;(2)供应商产业t-1年和t-2的横向并购数量的累积数;(3)供应商产业t-1年、t-2年和t-3年的横向并购数量的累积数。

D为哑变量,当每个产业的前十大供应商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的总和,大于该产业所有客户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总和的80%时,D等于1,否则为零。

系数测量了和哑变量D的交互作用。系数为正数则支持客户横向并购是对主要供应商横向并购的反应,即横向并购沿着产业链向下传染扩散。

为并购潮滞后效应的控制变量,因为并购浪潮可能会持续一年以上时间。

为客户产业与主要供应商产业同时进行横向并购活动的控制变量,因为,产业冲击等因素会同时影响客户与供应商产业。

模型中的变量见表3。

实证检验

一、假设1的检验

模型1的回归结果见表4所示。表4中第①、②、③列代表了对变量的三种不同计算方法。第①列中变量是客户产业第t-1年的横向并购数量。第②列中变量是客户产业第t-1年和第t-2年的横向并购数量之和。第③列中变量是客户产业第t-1年、第t-2年和第t-3年的横向并购数量之和。

表4显示,交叉变量Past_CMA×D在三个回归分析模型中都是显著正相关的。这表明,当主要客户产业前三年发生横向并购活动的,供应商产业的横向并购活动数量也会随之显著增加。同时,显示客户和供应商产业同一年度的横向并购数量的相关性较弱。此外,供应商产业第t年和第t-1年的横向并购数量显著正相关。这一实证结果支持了假设1,即供应商横向并购是对以前年度主要客户并购整合活动的反应(横向并购活动沿着产业链向上传染扩散)。这也支持了买方抗衡势力假说,即为了对抗和抵消客户横向并购整合增加的市场势力,供应商也进行了横向并购整合。

二、假设2的检验

模型2的回归结果见表5所示。在表5中第①、②、③列代表了对变量的三种不同计算方法。第①列中变量是供应商第t-1年的横向并购数量。第②列中变量是供应商第t-1年和第t-2年的横向并购数量之和。第③列中变量是供应商第t-1年、第t-2年和第t-3年的横向并购数量之和。

与模型1的回归结果不同,表5中显示交叉变量Past_SMA×D并不是在三个回归分析模型中都是显著正相关的。这表明横向并购活动沿着产业链向上传染和向下传染效应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即横向并购向上传染扩散效应更加明显。但是,交叉变量Past_SMA×D仅在第t-1年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当主要供应商产业前一年发生横向并购活动的,客户产业的横向并购活动数量也会随之显著增加。这一实证结果支持了假设2,表明客户产业横向并购整合活动紧随着供应商横向并购整合活动发生而发生,即横向并购活动沿着产业链向下传染扩散。

三、稳健性检验

在前文实证过程中,主要使用了2002~2012年期间我国企业横向并购的数量数据。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笔者,同时应用2002~2012年期间三个样本的横向并购金额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稳健性测试的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前文实证结果。因篇幅原因不再列示。

四、实证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客户之间的横向并购活动,导致了供应商之间随之进行横向并购,反之亦然。纵向产业链条上横向并购活动传染模式如图1所示,可以将这种传染模式称为“并联式并购”传染模式。⑦

图1 纵向产业链条上企业横向并购的并联式并购传染模式

这一并购传染模式的发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并购浪潮动机理论的研究成果。以往并购浪潮的动机主要有:协同效应理论、代理成本理论、自大假说等,但是这些理论都不能解释并购活动为何呈现了波浪模式,为何某些产业经历了剧烈的并购浪潮。尽管,放松产业管制观点解释了某些特定产业的集聚性并购浪潮。但是,对于系列关联产业之间集聚性并购浪潮的成因,仍然缺乏有力的理论和经验证据。本章研究结果表明,客户(供应商)横向并购活动是应对供应商(客户)横向并购活动的反应和结果,即某个产业的横向并购活动是其他产业横向并购活动的驱动力。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对纵向产业链条上企业横向并购传染规律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横向并购活动会沿着纵向产业链条同时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传染扩散,具体表现为“并联式并购传染”的模式(而非单向传染扩散)。并联式并购传染现象的发现,表明某些产业企业的横向并购是其他客户或供应商产业企业横向并购活动的动机或结果,即“企业并购是其他企业并购的驱动力”,进一步支持了抗衡势力假说。此外,横向并购活动沿着纵向产业链向上传染和向下传染扩散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即横向并购向上传染扩散效应更加明显,持续时间更长。横向并购向上和向下传染扩散效应呈现出明显差异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不对等的产业依赖性所致,且供应商产业对客户产业的依赖程度更大。

既然企业横向并购会沿着纵向产业链传染。那么,今后政府在制定某个或某些行业的产业兼并重组政策的时候,就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充分考虑产业关联网络中各产业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对于居于边缘位置的产业,如果政府拟制定产业政策鼓励其做大做强的时候,可以考虑利用与其关系密切的核心产业的兼并重组政策的溢出效应,使这些产业在并购传染的浪潮中避免发生恶意性兼并重组,或尽快恢复过来。对于处于网络核心位置产业,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候,要充分考虑它们具有并购传染能力较强的特征以及这些核心产业兼并重组可能给其他关联产业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盲目、单纯的制定某个特定产业兼并重组政策,不考虑产业之间的并购互动问题。(2)还应充分考虑关联产业的并购规模。如果某个产业的关联产业正在经历并购浪潮,那么对于该产业来说,亦可能受到冲击和影响,随之发生并购浪潮。此时,政府应该考虑继续出台鼓励该产业兼并重组政策的必要性和成本。(3)此外,政府出台兼并重组政策时候,还要考虑产业自身特征对感染并购几率的抵抗能力。因为不同产业的自身特征,如产业所处周期、产业内企业规模、集中程度等都是影响并购传染效应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文建议:(1)国家应从产业关联网络结构分析入手,结合产业实际情况和产业间的并购与被并购情况,制定产业兼并重组战略。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来宏观指导企业并购,促进资源在产业之间的合理有效流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2)政府应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不同产业间并购互动中的自发调节作用,理顺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实施有利于企业并购在产业间自由传染扩散的政策举措。(3)实施综合考虑产业整体关系的、有利于各个产业发展协调的政策。推动居于产业关联网络核心位置、关联紧密、并购冲击较大的产业兼并重组。避免不考虑产业关联关系和并购传染扩散因素而出台大量重复性的产业并购政策。要充分考虑产业政策的溢出效应,抓住核心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对于低端、落后的产业,应任由并购浪潮将其“覆盖”或淘汰出局。对于朝阳产业,应出台政策避免被关联产业并购传染所“恶意吞并”。对于优势传统产业,应鼓励其参与市场竞争。只有经历并购浪潮的洗礼,方能促使其增加竞争优势。

注释:

①"Meandering Giants," The Economist,March 24,2007.

②Combined Federated-May Could Stress Apparel Makers,The Wall Street Journal,March1,2005.

③Mike Esterl,Apparel Firms Gird for Possible Merger Wave,The Wall Street Journal,June 16,2005.

berg & Holtstrm(2007)甚至提出一种新的并购浪潮解释理论,即企业并购是其他企业并购的驱动力(M&As as a driving force for other M&As.)。

⑤笔者查阅世联地产2011年财务报告,发现中信房地产、万科、金帝集体、保利地产、等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是世联地产前四大客户。在万科等大型房地产企业横向并购的同时,世联地产也在进行横向并购。

⑥2010年11月24日,思源成功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股票交易代码:SYSW),拉开了中国房地产营销代理领域竞争的新格局。2011年1月12日,思源经纪成功收购星彦公司。此次并购标志着思源的房地产经纪业务正式入主华南市场。思源经纪也是万科等国内大型房地产企业的(来源思源经纪网站)。

⑦在物理学中电路连接模式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图1所示的并购传染模式,在形式上非常类似于并联电路。故可以将其称为“并联式并购”传染模式。

标签:;  ;  ;  ;  ;  ;  ;  ;  

横向并购与企业纵向影响的关系研究_横向并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