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是最美丽的师德论文_李晓菊

细心是最美丽的师德论文_李晓菊

李晓菊(宜昌市猇亭区实验小学 湖北 宜昌 443000)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7)06-0097-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重;教师素质,师德为先。师德是一种博大的情怀,一种高尚的境界,一项执着的追求,一种美丽的化身。美丽师德犹如一座高高的灯塔,照耀工作里的时时处处,指引教育中的点点滴滴。教育是一堆细节,细心是最美丽的师德。

一、细致处事,追求完美,将责任承担起来

刚参加工作时的地方离市郊很远,称作“后山”。五十出头的王校长对我们工作上要求严格,生活中关怀备至。一次,王校长决定将我筹备的主题班会推到全校集中展示。他带着我们一起布置会场。主席台的台布上需要挂上班会的主题。由善于书法的老师在四四方方的白纸上写了“文明伴我成长”几个大字。我们用大头针将这些字牌别在台布上面。这可是多么简单的事儿。我随意拿了几颗大头钉,横七竖八地别了起来。很快,自己负责的“字”就最先挂上去了。王校长仍旧蹲在地上认真地别着。只见他先沿着纸的四周别了一圈,然后在中间分别用几颗固定,每颗大头针都是从上往下,距离相当,看起来非常整齐美观而且牢靠。再看看我拿横七竖八的“作品”,相当惭愧。于是暗暗地走回原地,照着校长的样子重新别了一遍。

一件小事,一个细小的动作,一直在我脑海挥之不去。它告诉了我一个硬铮铮的道理——做事情要细致,细致才能产生效益,教育学生更是如此。在工作中,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去对待,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呢?有时候就取决于工作是否细致。教育是一项琐碎的工作,只有时时处处细致的观察、引导和教育,才会收到教育的最佳的效果。细致地处事是一位老师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的最好体现。

有一次,轮到我值周,负责管理六年的午间纪律。平日里巡查经常到四楼,时常走进班内查看学生作业,与老师交流工作。那天,我如往常一样走进一间教室,教室里只有几个孩子,静悄悄的。我也静静地坐在了讲台前椅子上,看着孩子们读书、练字。整间教室因为只有几个孩子,显得比较空。我放眼望去,一个十分不和谐的情景展现在我眼前:教室内的课桌高高低低,犹如连绵起伏的群山;有的课桌摇摇晃晃,又似摇头摆尾的破浪鼓。孩子们就坐在这杨高低不一课桌上读书、写字、绘画……顿时,我的内心复杂万分。我几乎每天都会来到这里,每次都会美其名曰地“巡查”,然而这样的现象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作为校长,让孩子在这样的课桌上学习,是我的失察、失职。

好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迅速联系分管副校长、总务主任、班主任组织孩子们调整课桌椅登。“老师,我的桌子太矮了”,“老师,我的桌子腿不平衡”,“老师,我们的桌面坏掉了”,“老师,我的椅子摇摇晃晃的,能不能也换一下”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我默默地看着,静静地指挥着,老师们悉心地检查着、调整着。不到两个小时,四间教室的桌椅焕然一新:高度一致、稳稳当当。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校长的职责是什么?有人说是为学校发展把脉;为学校建设争取政策、资金、机会;为教师成长搭台;为孩子的发展铺路等等,这些都毋庸置疑。在我看来,校长要具备清晰的洞察力和细致的观察力,尽心尽力为师生服务,认认真真关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

二、细致等待,静候花开,将美丽绽放出来

美丽师德离不开对孩子细致的等待。前几天,听了一节低年级的语文公开课。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沙’这个字的?孩子们踊跃举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坐在我身边的小女孩第一个举起了手。老师点到了她。她非常开心地站了起来:“我是这样记住这个字的……嗯……嗯……”因为有不少老师观课,因为怕耽误时间,老师立刻重定人选,点了另一个孩子。小女孩不情愿地坐下来,嘟哝道:“我还在想呢!‘沙’左边三点水,又边一个‘少’字,沙滩的‘沙’”此时此刻,我在笔记本上写了一行字:“如果老师能在等三秒钟多好啊!”

的确,教育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一种慢的艺术,就像播下种子等待花开,结了果子等待成熟一样,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因为暗含期待,因为包含爱心,因为倾注耐心,全心全意地相信孩子能到达我们所期许的目的地。当孩子课堂上的回答出现阻塞时,老师,你不要动不动就用粗鲁的声音、讽刺的语调、刻薄的话语对孩子责骂,请你等一等他;当孩子在领悟解题方法出现盲区时,不要动不动就用自认为很普通的动作孩子责打,请你等一等他;当孩子在您的苦口婆心教育下屡教不改时,不要用挑剔的眼神、不信任的眼光望着你面前站着的唯唯诺诺的他,请你等一等他……

等待是美丽的。只要你用心等待,你会发现阻塞孩子回答的难题,只要我们细细引导,他的确能够畅顺地解答;屡教不改的他,也会在你的不抛弃、不放弃之下,变得听话,在你面前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他。

三、细致赏识,慷慨赞美,将信心树立起来

美丽师德离不开对孩子细致地赏识。我曾听说了这样一个实验:科学家将两盆同样的花摆放在阳台上。每天对着其中的一盆花微笑,不停地赞美它,而对着另一盆花不停地抱怨和批评。一段时间过去了,科学家发现,那盆每天接受赞美的花居然开得更鲜艳,更灿烂。植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呢。老师,请多给还做一些赞美吧。在不断地赞美中,你能清晰地读懂孩子的改变。

欧阳与同伴孩子比,年龄偏大,智力偏低,据说是在六岁时,溺水后大脑留下了后遗症。他很少交作业,题目很少做对,考试很难过三十分。同学们瞧不起他,也有老师戴有色眼镜看他。可是,年龄大、智力差、成绩不好,这都是不孩子的错。当其他的孩子在享受老师锦上添花的爱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给予他雪中送炭的爱呢?于是,老师开始了与他的沟通,用细心的双眼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欧阳虽然很少交作业,可他的作业本保存的最干净;虽然很少将题目做正确,可他的字迹写的非常非常工整;虽然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可是欧阳很爱劳动,清洁卫生打扫的最好,他很爱唱歌,歌声响亮,他很守纪律,从来不给班级扣一分……

老师不断观察着,不断地在孩子们面前述说着。每说一次,孩子们的眼睛里迸射出的意外和欣赏就更多一些,每说一次,欧阳的头就抬的更高一些。孩子们再也没有觉得欧阳与同班的孩子们有所不同。直到有一天,欧阳脸上露出了孩子应该拥有的那份灿烂。

四、细致指导,循循善诱,将智慧流动起来

美丽师德离不开对孩子细致地指导。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天职。教授知识、提高能力、培养习惯、懂得道理,都需要老师作细致的指导。就拿“帮孩子擦鼻涕”这件小事说起。有的老师教孩子擦鼻涕时这么教:你们把手绢或是纸巾拿出来擦一擦,擦干净了哟!孩子们很可能从左往右一擦,不仅没擦干净,反而弄的脸上、嘴上都是鼻涕。有的老师是这样教的:你先用手绢或是纸巾捏住鼻子,至上而下把鼻涕往下赶,然后在鼻孔下面揪住,捏一下,把手绢重合,再轻轻擦掉鼻子下面流出的残余。再把脏纸巾丢到垃圾桶里。试想,哪位老师的教育更有效呢?毫无疑问,是后者。有效的指导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学会让教育智慧流动起来。

“教育不是在一张白纸上任你涂抹,也不是擦掉上面混乱的渍迹,而是悄悄刮一阵风,把学生的过去和现在都吹向未来。”为人师,要拥有美丽的师德,要拥有教育的智慧,要知道风的方向。不放过每一个教育契机,细致处理每件事情、细致等待每颗心灵、细致指导每个孩子,用美丽的师德奠基,用精湛的业务助力,在追梦的路上收获教育的诗意和远方!

论文作者:李晓菊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细心是最美丽的师德论文_李晓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