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_无公害农产品论文

长三角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_无公害农产品论文

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论文,无公害论文,农产品生产论文,三角洲地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注:参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4月29日发布并实施(第12号令)。)。无公害农产品属于市场准入的安全农产品,体现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特性,能反映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在人们普遍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的今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及相关问题同样值得关注。为此,本文通过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实地调查,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实证分析,这些研究结论将有助于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体系的建设。

一、数据来源

(一)企业选择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嘉兴市,是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生产企业较早重视质量安全的地区之一,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因而,该地区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需求方面有较强的代表性。根据嘉兴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笔者在广泛听取嘉兴市农业局、市质监局等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选择了11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调查。这11家企业每家都有1种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中,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的企业4家,其余7家企业的产品都经过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二)企业类型与产品

为分析的需要,本文将11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按照原料类型及加工情况的不同划分为6类。这里简要介绍各类企业的基本情况。

1.粮食类企业。这是一家稻米生产企业,从事无公害大米生产。该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企业与4500家农户签订合同,企业负责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指导并收购符合要求的稻谷,然后加工成无公害大米出售。

2.蔬菜类企业。蔬菜类企业共2家,生产2种无公害农产品。一家企业从1998年开始生产“凯宇”牌无公害大棚番茄,该产品于2002年获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3年6月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公司生产规模为20公顷。另一家企业生产“栖柽”牌无公害茭白,2002年种植面积为138.7公顷,带动周边800家农户,按照“公司+农户”方式组织生产,公司对农户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并按照合同收购产品。

3.水果类企业。这4家企业生产4种无公害农产品。2002年,4家企业合计种植面积为1433公顷,带动农户21500家。其中,第一家企业从事“丰禾”牌无公害西瓜生产,种植面积为666.7公顷,带动3500家农户;第二、第三家企业从事“惠绿”牌无公害蜜梨和“海昌”牌无公害南方梨生产,种植面积为666.7公顷,带动15800家农户;第四家企业生产“凤桥”牌无公害水蜜桃,2002年种植面积为100公顷,带动2200家农户。这4家企业均采用“公司+农户”的组织方式,公司负责技术培训、服务指导和产品收购。

4.畜牧类企业。这是一家生猪养殖场,提供“未来神”牌无公害鲜猪肉。该企业年生猪养殖规模13000头,产品于2002年9月通过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被许可使用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5.水产类企业。两家水产品生产企业分别提供无公害鳖和无公害湖蟹。养鳖企业先是由6家大户联合组建成鳖业养殖合作社,后建立无公害鳖有限公司,提供“六塔”牌无公害鳖,2002年养殖面积为34.2公顷。另一家企业养殖“汾湖”牌湖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通过基地带动农户从事无公害湖蟹养殖,2002年养殖面积为400公顷,带动4850家农户。

6.加工类企业。这家企业从事“春发”牌杭白菊加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在桐乡市同福乡建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2年种植面积为1056.7公顷,带动12000家农户从事杭白菊种植,公司负责杭白菊收购、加工和销售。

(三)数据获取

根据研究需要,课题组设计了专门的调查表,采取企业问卷调查和企业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于2003年6~7月对11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获得了2002年企业有关数据。为对比分析的需要,本研究在调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经济效益情况时,既调查企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又调查企业的同类常规农产品生产。

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一)几个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1.成本(C)。根据数据可获得性,本研究的成本项目由7个方面构成:①种子与种苗费(S),②肥料、饲料、农(兽)药费(I),③外雇人工费(E),但不包括内部固定职工的人工费,④企业内部检验检测费(T),⑤第三方认证检验检测费(V),⑥设备、工具、厂房等分摊费(Q),⑦其他费用(O),主要包括水、电等生产性投入物费用,但不包括流通环节费用。本研究采用的成本是一种不完全成本,包括总成本(TC)、单位面积成本(CA)和单位产量成本(CY)等成本概念。

设第i家企业(包括第i类企业和第i种产品)在某个时期内(2002年横截面数据)有成本发生,那么,所发生的总成本可用下式表示:

TC[,i]=S[,i]+I[,i]+E[,i]+T[,i]+V[,i]+Q[,i]+O[,i](1)

2.净收入(GI)。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净收入根据其收入(TR)与成本(TC)之差计算得出。本研究的净收入不同于企业成本核算和统计学中净收入的概念,是不完全净收入。

设第i家企业(包括第i类企业和第i种产品)在某个时期内(2002年横截面数据)有收入发生,那么,总净收入可用下述公式表示:

GI[,i]=TR[,i]-TC[,i](2)

净收入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总净收入(TGI)、单位面积净收入(GIA)和单位产量净收入(GIY),(2)式为总净收入公式(GI=TGI)。

3.单位成本。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单位成本根据总成本除以产量(或面积)得出。本研究使用两种方法计算单位成本。一是单位面积成本(CA),仅适用于同类企业,例如,种植业企业可按种植面积计算,畜牧业企业则按饲养头数计算。二是单位产量成本(CY),可以通用,例如按公斤计算单位产量成本。单位面积成本计算公式为:

CA[,i]=(TC[,i])/A[,i](3)

单位产量成本计算公式为:

CY[,i]=(TC[,i])/Y[,i](4)

(3)式中A为面积,(4)式中Y为产量。

4.比较成本与比较收益。设无公害农产品为s,常规农产品为g,不仅可以在无公害农产品(s)内部对不同农产品的成本和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亦可在同类农产品(或同一种农产品)中进行无公害农产品(s)与常规农产品(g)之间的比较分析。

无公害农产品的单位产量成本比较(成本溢出率,用CG[,si]表示)公式如下:

CG[,si]=((CY[,si])/(CY[,gi])-1)×100%(5)

无公害农产品的单位产量净收入比较(比较收益率,用GIYR[,s]i表示)公式如下:

GIYR[,si]=((GIY[,si])/(CIY[,gi])-1)×100%(6)

(5)式中CY[,si]表示第i类无公害农产品的单位产量成本,CY[,gi]表示第i类常规农产品的单位产量成本。(6)式中GIY[,si]表示第i类无公害农产品的单位产量净收入,GIY[,gi]表示第i类常规农产品的单位产量净收入。

(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成本分析

1.无公害农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根据调查数据,按照公式(1)整理得出6类企业无公害农产品分项生产成本,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6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单位面积分项成本单位:元/公顷、头

企业

种子与 肥料、饲料、

外雇人 企业检 第三方认证 设备等其他

合计

分类

种苗费农(兽)药费 工费 测检验费检测检验费 分摊费费用

(S) (I)(E) (T)(V)

(Q) (O)(TC)

粮食

150.01061.523.1

17.3 40.457.7 1326.9

2676.9

蔬菜 1733.23252.1 8224.8 378.2 220.6 1323.5 1241.6 16373.9

水果 1814.04234.9 12844.2

34.9 97.7 1964.0 184.9 21174.4

畜牧21.0 387.4 2.4 0

1.9 9.6

37.7460.1

水产 12114.25753.1 5955.8

34.5 115.2 4154.8 4175.5 32303.1

加工 2384.94088.3 3406.9 102.2 170.3

709.8 662.5 11524.9

平均 2730.73626.8 6563.1

62.8 111.4 1425.2 1044.4 15564.4

注:“平均”不包括畜牧类企业。

除畜牧类企业外,按种植、养殖面积计算的“平均”成本表明,每公顷总成本为15564元。其中,单位面积生产成本最低的是粮食,最高的是水产养殖,每公顷粮食和水产养殖的生产成本分别为2676元和32303元,前者仅为后者的8.3%,即后者生产成本是前者的12倍。加工类企业的种植产品每公顷成本为11524元,低于蔬菜的种植成本,也低于水果的种植成本。

2.无公害农产品成本结构。在7项成本中,不同企业类型的无公害农产品的成本构成差异很大。表2是依据表1计算得出的无公害农产品分项成本结构。

表2 6类企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单位产量成本比例单位:%

企业种子种肥料、饲料、外雇人 企业检验第三方认证设备等其他

分类 苗费农(兽)药费 工费检测费 检验检测费分摊费费用

(S)(I)(E)(T) (V)

(A)(O)

粮食 5.6 39.7 0.9 0.6

1.5 2.2 49.6

蔬菜10.6 19.9 50.2 2.3

1.3 8.1 7.6

水果 8.6 20.0 60.7 0.2

0.5 9.3 0.9

畜牧 4.6 84.2 0.5 0.0

0.4 2.1 8.2

水产37.5 17.8 18.4 0.1

0.412.9 12.9

加工20.7 35.5 29.6 0.9

1.5 6.2 5.7

平均17.5 23.3 42.2 0.4

0.7 9.2 6.7

总平均 16.4 28.7 38.5 0.4

0.7 8.5 6.8

注:“平均”不包括畜牧类企业,“总平均”指全部6类企业的总平均。

从表2的“总平均”可以看出,在全部6类企业的无公害农产品中,外雇人工费占总生产成本的38.5%,肥料(饲料)和农药(兽药)费占28.7%,种子(种苗和仔猪)费占16.4%,然后是设备等分摊费、企业检验检测费、第三方认证检验检测费和其他费用。各类企业分项成本结构差异很大,例如外雇人工费,水果类企业占60.7%,蔬菜类企业占50.2%,而畜牧类企业则很少。

3.无公害农产品与常规农产品生产成本比较。按照公式(3)、公式(4)计算11种产品的单位面积成本(CA)和单位产量成本(CY),表明无公害农产品(s)的成本都要高于常规农产品(g)的成本。按照公式(5)计算11种无公害农产品(s)的单位产量成本溢出率(CG[,si]),其范围在4%~35%之间。

由表3给出的11种产品的单位产量成本(CY)可以看出,无公害农产品(s)每公斤产量成本差异较大,南方梨最低,鳖最高,成本相差141倍。无公害农产品(s)的成本溢出率表明,杭白菊的成本溢出率最高,达35.01%;其次是湖蟹为25.65%;而茭白只有6.99%,稻米仅为4.50%。无公害农产品(s)最高的成本溢出率与最低的成本溢出率之比为7.78倍,差异相对较小。

表3 11种无公害农产品与常规农产品生产成本比较

单位面积成本(CA) 单位产量成本(CY)

无公害农产品(s) 常规农产品(g) 无公害农产品(s) 常规农产品(g) 成本溢出率

(元/公顷、头)

(元/公顷、头) (元/公斤)(元/公斤)

(CG[,si])(%)

稻米

267725620.44

0.42 4.50

大棚番茄 53400

451000.47

0.40 18.40

茭白 11034

103130.56

0.53 6.99

蜜梨

868571400.40

0.33 21.64

南方梨 745563060.32

0.27 18.22

水蜜桃30100

270003.89

3.49 11.48

西瓜 32940

288001.07

0.94 14.38

肉猪460 4258.36

7.72 8.31

湖蟹 23088

18375

29.60 23.56 25.65

140088 128947

45.56 41.93 8.64

杭白菊1152585365.87

4.34 35.01

(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经济效益比较

根据公式(2)可以计算出11种产品的单位面积净收入(GIA)和单位产量净收入(GIY),包括11种无公害农产品的单位面积净收入(GIA[,s])和常规农产品的单位面积净收入(GIA[,g]),11种无公害农产品的单位产量净收入(GIY[,s])和常规农产品单位产量净收入(GIY[,g]),进而计算出无公害农产品的单位面积比较收益率(GIA[,s/g])和单位产量比较收益率(GIY[,s/g]),将数据列入表4。

表4 11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经济效益比较

单位面积净收入(GIA,元/公顷、头)

单位产量净收入(GIY,元/公斤)

无公害

常规比较单价提比较

产品名称无公害农产品(s) 常规农产品(g)

农产品 农产品 收益率

高幅度

收益率

单价 GIY[,s]

单价 GIY[,g]

(s) (g) (GIA[,s/g],%)

% (GIY[,s/k],%)

稻米 8446

759411.22

1.841.40 1.681.269.52 11.11

大棚番茄 59400 56420 5.28

1.000.53 0.900.50

11.11 6.00

茭白 20286 1709318.69

1.601.04 1.400.87

14.29 11.95

蜜梨143565 10161041.29

7.006.60 5.004.67

40.00 41.33

南方梨

62295 4949425.86

3.002.68 2.402.13

25.00 12.68

水蜜桃3956

3960-0.10

4.400.51 4.000.51

10.00 0.00

西瓜 22410 1425057.26

1.800.73 1.400.43

28.57 69.77

肉猪90103

-12.89 10.001.64 9.601.884.17-12.77

湖蟹101713 7522535.21 160.00 130.40

120.00

96.44

33.33 35.21

鳖 198162 11705369.29 110.00

64.4480.00

38.07

37.50 69.27

杭白菊 381475 107350

255.36 200.00 194.1356.00

51.66 257.14275.78

表4的数据表明:①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无公害农产品净收入最高的为杭白菊,达每公顷381475元;其次是鳖、蜜梨和湖蟹;而水蜜桃和稻米的净收入不足10000元;最低是肉猪,每头的净收入仅为90元。与常规农产品相比,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无公害农产品比较收益率最高的是杭白菊,达255.36%;其次是鳖和西瓜,比较收益率分别为69.29%和57.26%;而每头无公害农产品肉猪的比较收益率为-12.89%,水蜜桃的比较收益率也略有下降。②按单位产量计算的每公斤净收入与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每公顷净收入的比较收益率有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每公斤杭白菊的比较净收益率为275.78%;其次是西瓜,为69.77%;每公斤鲜猪肉的比较净收益率为-12.77%;水蜜桃的比较净收益率为零。

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经济效益相关性分析

造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经济效益的巨大差异有多方面原因,但无公害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在各地市场的销售份额是重要原因。

(一)销售价格

无公害农产品理应优质优价,事实上,优质优价原则也基本上得到了体现,但优质优价的程度不同。表4中无公害农产品与常规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说明,在不同产品之间,优质优价的程度差异较大,有三种情况。一是优质优价得到充分体现。例如,无公害杭白菊、蜜梨、鳖和湖蟹等农产品都属于高价差产品,与常规农产品相比,销售价格高出33%~42%不等,从而使这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二是优质优价不突出。有一些无公害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优势不明显,与常规农产品相比,销售价格的差别不大,生产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三是出现背离优质优价的现象。从表4可以看出,与常规农产品相比,有一些无公害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按照单位面积计算)反而有所降低,如无公害猪肉和水蜜桃,它们的销售价格毫无优势,这些企业从事这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还不如常规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销售价格的高低,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经济效益的好坏,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必须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原则。如果某些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长期不能获得较好的比较收益,势必影响这些企业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最终影响无公害农产品的消费,也不利于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体系的建设。虽然无公害农产品的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但目前无公害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还不健全,解决优质优价问题尚需多方面努力,例如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建设、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公益性宣传、政府给予生产者补贴等。

(二)市场份额

嘉兴市无公害农产品有不同的销售市场,按价值量计算的11种无公害农产品销售的市场份额见表5。表5中的数据表明:鲜猪肉完全在嘉兴本地市场销售;湖蟹、西瓜等无公害农产品在本地销售的市场份额都在50%以上;杭白菊等产品的本地销售市场份额低于20%,大部分销往上海、江苏和其他外地市场。由于各地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知程度不同和支付价格不同,无公害农产品销售价格是否与市场份额有关,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相关性?

表5 11种无公害农产品销售的市场份额单位:%

产品名称 嘉兴市场 上海市场 江苏市场 其他市场

稻米25.8 12.6 0 61.6

大棚番茄46.7 20.5 25.4

7.4

茭白19.7 61.2 0 19.1

蜜梨21.8 53.8 12.6 11.8

南方梨 21.3 22.8

5.0 50.9

水蜜桃 52.8 27.4

8.6 11.2

西瓜65.7 12.8 10.2 11.3

肉猪[a] 100.00 0 0

湖蟹72.6 24.6 0

2.8

鳖 16.9 35.3 27.4 20.4

杭白菊 16.4 19.6 0 64.0

注:a.指“鲜猪肉”。

用11种无公害农产品单位价格提高幅度与无公害农产品销售的市场份额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R[,p]),嘉兴本地无公害农产品销售份额与无公害农产品价格提高幅度之间的R[,p]为-0.4288,销售到外地市场的无公害农产品市场份额与无公害农产品价格提高幅度之间的R[,p]为0.4288,在a=0.10的显著性水平下,统计检验表明,R[,p]显著不为零。其中,销售到上海市场的无公害农产品份额与无公害农产品价格提高幅度之间的R[,p]为0.6813,在a=0.01的显著性水平下,统计检验表明,R[,p]达到极显著水平。

无公害农产品销售价格与销售市场份额的相关分析表明,二者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本地销售的市场份额与销售价格有负相关关系,外地销售的市场份额与销售价格有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在上海的市场份额与销售价格之间的关系达极显著水平。这进一步说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需要广泛开拓更多的局部市场,尤其是消费水平较高地区的销售市场,提高其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五点结论:

第一,与常规农产品生产相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投入更大,成本更高。

第二,与常规农产品生产相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节增加,增加了企业自检费用和第三方认证检验检测等费用,导致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成本结构改变。

第三,企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受销售价格和市场份额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健全无公害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和拓展外部市场来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

第四,企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受产品档次(例如,低需求收入弹性的大宗食品与高需求收入弹性的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无公害农产品的比较收益率差别较大)等因素影响,因此,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应与调整产品结构相结合。

第五,由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各级政府应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质量检验检测、市场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直接补贴等方面发挥作用,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条件,为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体系的建设打好基础。

标签:;  ;  ;  ;  

长三角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_无公害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